總裝下線七年後,國產大飛機商業運營進入關鍵一步。
8月1日,中國商飛官微宣佈,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從5月14日即將交付的首架國產大飛機首次完成飛行試驗到如今完成取證試飛,C919只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業內人士透露,取證試飛證明C919走出了“考場”,接下來還需要等待中國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走文書審查程序,頒發航空器適航證,取得適航證便意味着C919可以正式在國內投入商業運營飛行。
雖然還未商業運營,但背靠中國市場的C919已經取得了大量訂單,對於未來,更是擁有廣闊的前景。
還需取得“三個證”
完成取證試飛後,C919距離投入商業運營還剩幾步成為航空迷和民航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
民航界資深人士李瀚明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取證試飛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的過程,在發現問題後製造商需要解決問題並再次進行對應科目的試飛取證。完成取證試飛意味着C919在原則上符合了相關要求,接下來民航局需要走完剩下的文書工作和法定流程。
“一款飛機在交付前需要取得的三個證:一是型號許可證,表明這個飛機的型號設計符合要求;二是生產許可證,表明飛機的製造是符合要求的;三是單機的適航證,以此表明每一架交付給客户的飛機均符合相關要求。”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介紹,目前C919大型客機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取證試飛,後續就是條款關閉和文件流程工作,可以説已經進入了取得型號許可證的臨門一腳階段。“一旦C919取得型號許可證,飛機的交付也就在望了,生產許可證和單機適航證的取得相對比較容易。預計可以在幾個月內交付運行。”
“取證試飛結束後,還需要通過文件整理、後續評審才可以辦證,在辦證全部結束之後,C919才會具備交付給航司投入運營的資格,交付給第一家公司後,航空公司才會將其投入機隊以運行航班。”民航專家綦琦也表示,取得適航證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7月19日,中國商飛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C919大型客機試飛現場聯合指揮部閻良戰區在陝西渭南機場召開總結大會。會議強調,C919六架試飛機完成全部試飛任務。
對於C919下一步計劃,北京商報記者曾多次聯繫中國商飛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已獲得超800架訂單
在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之前,C919已經獲得了市場青睞,並積累了大量的訂單。
據瞭解,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於2015年11月2日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飛。今年5月14日,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
據中國商飛官網,目前C919已經累計28家客户815架訂單。此前,中國商飛公司營銷委主任張小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815架訂單數里麪包括確認訂單和意向訂單,後續會陸續落實確認訂單。
2021年3月,中國東方航空與中國商飛正式簽署了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首批引進5架,東航成為全球首家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根據東航的初步安排,該5架飛機引進後,將以上海為主要基地,加密上海至北京大興、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武漢、青島等航線。
中國東航此前發佈的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中也顯示,公司擬以105億元用於引進38架飛機,其中包括4架C919飛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披露價格為0.9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53億元。
有望撬動萬億航空市場
在中國商飛背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單通道客機是全球市場容量最大的機型,主要是空客A320和波音B737,全球訂單有約8000架。而作為雙發單通道客機的C919商業運營後,有望分得一杯羹。”林智傑表示。
根據中國商飛發佈的2021-2040年市場預測年報,未來20年中國將接收50座級以上客機9084架,價值約1.4萬億美元。其中50座級以上渦扇支線客機953架,120座級以上單通道噴氣客機6295架,250座級以上雙通道噴氣客機1836架。到2040年,中國的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架,佔全球客機機隊比例22%,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2020-2040年機隊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速為4.8%。另據空客中國方面數據,截至6月底,中國內地在役A320系列飛機是1774架,單通道市場佔比56%。
談及未來前景,綦琦表示,中國民航市場需求旺盛,C919一旦商業運營,擁有廣闊市場前景,不過就現階段而言,仍有許多工作需要進行。“大飛機從製造到投入商業運營,從不穩定至穩定需要一段較長的過程,一種機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驗證,還有一些問題可能要等到商業運營時才可以發現,也希望C919投入商業運營的過程能夠一切順利。”綦琦説道,“此外,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C919的商業運營對發動機、起落架、航電設備會產生一定的帶動作用,但實際情況仍要看其年交付量及量產能力,仍需要很長的過程。”
林智傑還表示,C919主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在確保安全和可靠的基礎上,不斷積累運行數據,蒐集用户反饋,優化飛機設計製造,不斷提升飛機經濟性和可靠性”。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張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