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業化落子頻頻,微信勝算幾何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來咖智庫

微信商業化的“落子”,已經成了騰訊整個棋局的關鍵。

在日前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微信“小程序經濟圈”的熱捧,又帶動了外界對微信商業化的關注。今年以來,無論是從微信遠超以往的功能更新和內測頻次看,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來看,微信的商業化已經成為一個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當初的輕量級應用,如今帶着臃腫的身體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狂奔時,其選擇也至關重要。在接受來咖智庫採訪的眾多分析師看來,微信想做廣告生態,但受其熟人社交鏈的限制,現有的信息流廣告面臨上限,新出的功能則需要更多商業化土壤的培養,而功能眾多還容易被分流,但如果做電商,除了微信小程序本身的基礎設施尚不足外,還在於電商本身帶有極強的運營和供應鏈屬性,而這個並非騰訊的強項。

但對騰訊來説,無論是對內對外,微信的商業化又不得不做,或許時間已經不多了。

01、從廣告到電商,佛系微信的商業化“大躍進”

説到微信今年的變化,一個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七天一小更,十天一大更”成為常態。

從年初以來至今,微信幾乎每月都有重大更新或內測發佈,這種頻繁的迭代,在2013年後已經很少看到。據來咖智庫不完全統計,微信2020年以來的重大更新多達23項,其中不乏小商店、服務搜素、直播、視頻號、公眾號付費等明顯商業變現的重要舉措,還有更多的功能處於內測中。

微信的商業化,主要來自於內容生態、交易生態和廣告生態,而今年微信功能的更新也大抵圍繞於此。比如公眾號付費功能、視頻號、留言多輪迴復以及問答等功能,是為了豐富內容生態,提升公眾號的打開率;而搜一搜、小程序直播/訂單管理、小商店、支付分等功能的上線,直指電商交易生態;廣告生態方面,則推出放開好友限制、朋友圈長按式/豎屏視頻廣告、公眾號的信息流廣告等功能。而隨着搜一搜功能的完善,則在整體上又扮演着將這三大生態打通的角色,承載着人與品牌、信息、服務的連接。

今年以來微信功能的增多,自然也引起資本市場的重點關注,尤其是涉及到是否存在各個功能相互搶流量的問題。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回應稱,這些功能的設計原則,是希望用户“用完即走”,微信在提供多種服務的同時,能保證不繁複,不迷失的用户體驗,也保證了功能之間不會出現互相搶用户流量的問題。

但這樣的説法,卻與微信生態從業者的感受並不一致。比如對於公眾號與視頻號的關係,公眾號矩陣少女派創始人彭一郎認為,短期內,視頻號難以吸引太多短視頻閲讀習慣的用户進來,不排除會在微信圖文的用户圈裏搶奪流量,導致公眾號打開率進一步下降。

國信證券的報告也顯示,微信廣告的潛在價值有望通過看一看和視頻號釋放,但考慮到微信內部各產品可能存在分流效應,看一看和視頻號的用户時長增加,可能會導致朋友圈和公眾號的用户時長下降,從而侵蝕朋友圈廣告和公眾號廣告收入。而在實際CPM相同的情況下,看一看和視頻號的廣告價值提升空間要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信上述更新的功能中,今年小程序的動作已經超過前兩年。而“小程序經濟圈”的概念,也是繼騰訊二季度財報之後,今年第二次在重點場合被提及。按照騰訊的説法,小程序經濟圈以微信小程序為核心紐帶,連接微信支付、企業微信、微信搜一索、微信AI等微信生態能力,深度助力各行各業,它是一個典型的生態經濟圈,是一個快速成長、充滿活力的經濟圈。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微信小程序交易額突破8000億,而截至到今年8月,小程序實體商品GM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115%,自營品牌商GMV同比增長210%。2020年,小程序日均活躍用户將超過4億。

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從去年3月提出2019年小程序GMV有望突破萬億,到現在公佈最新的GMV增長表現,顯示出小程序在電商變現上的指向越來越明顯。而除了小程序外,微信還新推出了小商店,其意在於能夠全方位覆蓋所有商家,而為了避免被圍攻,騰訊還對外宣稱這不是為了和其他電商平台進行競爭。

那麼微信通過小商店所挖掘的電商增量究竟來自於於什麼?一種説法是,隨着自助點餐在門店的普及,小程序其實把微信支付在線下的交易金額納入了囊中。

02、外“焦”裏“嫩”,商業化的不得已

一直保持克制的微信,為何到今年就變得不淡定呢?這或許還要從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騰訊自身營收結構來分析。

首先是來自外部對手的壓力。除了與老對手阿里在toB領域的直接競爭外,騰訊如今還面臨新對手字節系的強攻,以及美團、拼多多這類盟友的反滲透。

國信證券的報告指出,騰訊在效果廣告行業面臨“頭條系”及其他產品的競爭,品牌廣告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若廣告主投入不及預期,可能會導致營收及淨利潤不及預期的風險。而今年美團、京東在金融和支付領域動作頻頻,對於這個體量的小巨頭,補足金融支付相當於自建了商業閉環,一旦完成後可能就要和騰訊搶場景流量了。

拼多多的黃崢也曾經説過,通過在微信上創造一個分享場景是拼多多早期崛起的重要原因,但微信並非唯一、終極的場景,當我們通過微信對用户充分了解後,我脱離微信通過平台也能創造新的場景,用機器代替“朋友”做判斷,給用户推送最適合的商品。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騰訊也需要反思自身以往的發展邏輯。而微信作為騰訊的重器,不能僅僅通過對外輸出流量換取商業場景,更要考慮如何進可攻退可守,為自身的商業利益和生態服務。除了上述提到的諸多微信新功能外,騰訊最近也仿照着拼團模式推出小鵝拼拼,開始發力社交電商,這或許也是一種新嘗試。

其次從騰訊的業務板塊和營收來看,在遊戲依然佔據C位,toB還難以成為新引擎的當下,加大微信商業化也成為騰訊的必選項,以此謀求下一步的增長空間。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騰訊營收3773億元,其中游戲業務佔比30%,而金融科技及企服佔比27%。而到了今年,在騰訊2229億元的上半年營收中,遊戲業務佔比達到了34%,而金融科技及企服則下降到了25%。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包括遊戲在內的增值服務對騰訊的營收貢獻佔比57%,同比增長三個百分點;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貢獻佔比26%,與去年同期持平;而網絡廣告佔比同比下滑2%至16%。

從這個數據變化來看,自2018年9月騰訊提出轉型產業互聯網之後,時隔近兩年,騰訊在營收結構上並沒有太多變化,遊戲依然佔大頭是“現金奶牛”,而且不降反升;而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產業互聯網領域,金融科技和企服營收佔比仍然不高,且眾望所歸的廣告流量變現,並沒有激起水花。在一升一降中,騰訊的遊戲與企服的營收差距呈逐漸擴大的跡象。

國信證券的報告指出,在金融科技及雲業務的營收增速方面,2019/2020年,其中金融科技業務營收增速為28%/40%,毛利增速為40%/53%。但金融科技業務對政策依賴較高,若監管政策收緊,或收入端費率提升速度不及預期,可能會導致營收及淨利潤不及預期的風險。

儘管在歷次的財報中,對微信的闡述僅侷限在用户數的變化方面,看似與業績不直接掛鈎,但整個騰訊移動生態的盈利能力越來越與微信綁定。對微信來説,其不僅提供了龐大的C端消費者流量入口,同時還擁有着交易的基礎設施微信支付、企業服務的落地場景小程序+公眾號+企業微信,這也意味着,在撬動B端和C端方面,微信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也需要向資本市場證明自身的商業價值。

來咖智庫就發現,今年8月騰訊發佈二季報,在隨後進行的分析師會議上,所提的11個問題中,有4個就涉及到微信商業化的主題,包括微信整體功能增加的影響、視頻號的商業計劃、微信小商店的電商服務能力、小程序以及微信廣告生態等問題。

對外流量變現的焦慮,以及對內toB新引擎的稚嫩,讓騰訊對微信的商業化變得尤為渴求。而對於即將進入第10個年頭,用户數已經超過12億的微信來説,用户增幅的放緩以及流量的見頂,讓其從流量轉入服務變現也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03、微信商業化怎麼走,勝算幾何

對於此番微信商業化的“大躍進”,其未來走向更值得期待。

先來説下微信在廣告方面的前景。受制於用户體驗等諸多因素,當前微信社交廣告的核心變現方式朋友圈、公眾號已相對飽和,提升空間不大,新產品小程序、看一看和視頻號是其潛在的廣告位和變現場景。劉熾平就提到,電商服務相關工具的推出,讓小程序生態系統能夠進一步完善微信的交易生態,通過與朋友圈廣告、公眾號廣告的協同效應,達到廣告生態系統的溢出效應。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可以跟Facebook來做個基本比較。Facebook這幾年的高速成長,其收入的98%以上來自於廣告,而其中絕大多數又是信息流廣告,憑藉用户規模大、使用時間長、粘性高的優勢,以及精準智能的廣告投放機制、形式多樣的廣告形式,Facebook才具有高廣告變現價值。但對於微信來説,其朋友圈承載的更多是雙向互動的熟人社交關係,更偏封閉的私密性,不具有Facebook那樣除了熟人,還能關注名人、機構等廣場效應,因此,朋友圈廣告的開發空間要比Facebook信息流小很多。

朋友圈廣告加載的上限,對視頻號來説同樣如此。國信證券認為,微信沒有視頻內容的生態基礎,並面臨着現存短視頻產品的競爭,視頻號廣告價值能否釋放,取決於能否憑藉優質內容和算法推薦獲取儘可能多的用户時長。從視頻創作成本差異、視頻號入口、社交關係鏈來看,判斷視頻動態在短期內難以有商業化的土壤。

今年6月,張小龍在朋友圈發文稱視頻號用户突破2億,但這可能是放開後出現的短期峯值,真正的留存率和使用時長等數據,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而微信推出的“看一看”功能,從其體驗上來説可能更適合對標Facebook的信息流場景,但目前看一看仍處於生態構建階段,尚未開啓商業化。而微信“搜一搜”功能,或許是為了彌補信息流廣告的不足,但相比在社交平台佔據主導地位的信息流廣告來説,搜索廣告的價值並不高,更多還是起到連接作用。

我們再來看看微信做電商的路線。“沒有電商基因”——這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對騰訊的共識,騰訊在移動端有流量優勢,但電商則更多考驗商家的運營、供應鏈管理甚至客服能力。近期高瓴資本張磊就談到騰訊做電商的“掣肘因素”,“一直以來騰訊本質上在做虛擬商品,並不涉及庫存或盤點,但面對庫存商品的時候,騰訊需要擁有一系列生產、製造及供應鏈管理、電商運營的能力。如果騰訊非要做電商,基因裏卻沒有庫存管理能力,那麼它很難殺出重圍,所以最終促成騰訊與京東的合作。”

但儘管如此,今年來小程序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幫助商户打造自有商業閉環,尤其主要針對小程序自然新增用户、培養留存用户以及商業化變現,提升商户在這三大環節上的自主把控能力。今年1月,微信推出小程序直播官方插件,支持商家在自有小程序中內嵌直播功能,商家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後台管理直播間和直播商品庫。

據億邦動力的報道,某珠寶飾品商家曾嘗試過兩種角色的小程序直播。第一種,店員做小程序直播。由於直播是在疫情期間,而且銷售的是非生活必需品,小程序直播的銷量不是很好:“各種送禮物,也沒人關注,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轉化率挺低的。”第二種是請網紅或者明星主播,卻出現“粉絲跟着主播買了東西,但可能會出現退貨”的情況,因此後來停止了這種方式。

而對於今年8月正式上線的微信小商店來説,其面向的對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給沒有研發能力的商家使用。一位微信小商店服務商曾透露,此前有很多中小商家開通微信小店,而現在升級為微信小商店,每天依然有很多中小商家開通,“因為微信的日活量擺在那兒,而且自己微信裏的粉絲流量比平台裏的粉絲流量固定”。他強調,在微信開個小商店其實不難,“難的是怎麼運營,要花心思才能做好”。

中信證券的報告指出,對於規模較小、相對分散的商家與供應鏈渠道,騰訊直播採取服務商模式構建生態。由於騰訊本身的電商與運營能力相對淘寶系、拼多多較弱,引入服務商制度或將成為彌補騰訊直播電商運營、供應鏈能力的重要方式。

國信證券分析認為,有別於淘寶、京東等中心化的電商體系,微信小程序去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方式,使其難以通過“直通車”式廣告及流水抽成盈利。對商家而言,淘系電商、京東、拼多多對平台流量的分配能力極強,能夠為其提供中心化的廣告展位,以及成熟的物流網絡和專業的售前、售後設施,因此,平台能夠通過抽傭的方式獲取收益;而微信平台在流量掌控力度和電商基礎設施方面稍顯弱勢,由此判斷,短期內微信難以通過收取佣金進行大規模的商業化變現。

結語

從產品發展的角度看,所有的體驗終歸要回到商業,這對於微信來説同樣如此。從去年開始釋放商業化信號之後,到今年頻頻推出的各種功能和動作,微信已經展露其商業化的牙齒。但當內容生態、廣告生態以及交易生態在微信中並存時,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信工具,更是用户、信息與服務的連接工具,甚至已經成為騰訊各個業務板塊和商業生態的連接器。但社交鏈的屬性制以及電商基礎設施的不足,也限制了微信所走的道路,能有多遠、有多寬。

正所謂是“微信僵,則全盤僵;微信活,則全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