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近日,阿里在內網宣佈取消週報制度,員工無需在週末對一週的工作進行彙總。對於週報,你怎麼看呢?認為這有利於員工對工作進行梳理,還是認為這是無用功呢?本文作者關於週報談了談他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阿里在內網發通知宣佈,不再強制要求員工提交週報,不僅取消了週報,而且不鼓勵低效加班。另外,對於形式大於內容的且沒有思考的 PPT 也要杜絕,無謂的形式只會增加負擔。
這一決定,真心給阿里點個贊!作為信息彙總和同步,領導階段性的寫報告,限定字數,這種方式也很贊。
我自己就是個不愛寫週報的人,在工作的前三年,我沒寫過一篇週報。因為那時候在創業公司,人也不算多,每天做的事情都很清晰,早會和週會基本能實現所有信息的共享。
寫週報,反而成了一種冗餘和形式主義。後來去了大廠,因為人多,而且公司要求寫週報,所以一直硬着頭皮寫。
早上我在兩個微信分別發了個朋友圈,想調研下圈裏要求寫週報以及日報的大概是個什麼比例。沒想到發出後一小時,朋友圈直接炸了。
這是其中一個,你們看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這條朋友圈到目前為止累計有 587 人點贊,249 人評論。
我這個微信號有 4000 多人,可能是有史以來點贊評論最多的一條。以至於我的安卓手機只要進到這條朋友圈,就會出現加載卡頓的情況,也是醉了。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都是要求寫週報的,其中一部分要求寫日報,還有更厲害的,要求寫小時報。不知道這要求寫小時報的老闆,是什麼心態。
更奇葩的是,還有日報、週報、月報三連的,估計幹活的人每月至少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寫各種報告吧。
我個人是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做派的,這種除了滿足了少數人的需求,對大部分人都是一種資源浪費。每逢寫週報,就好像硬得憋出一點東西去湊篇幅。
並不是沒幹啥,而是很多工作都是常規性工作,寫出來就像流水賬一樣。不寫吧,老闆感覺你啥也沒幹。所以很多為了寫週報的人其實也私下寫日報,只不過這種日報純粹是備忘,到週五的時候再湊成一篇整的。
不得不説,憋週報也是大部分人進入週末前的最後一道難關。
到大廠後,每週五下班前的一段時間,我就發現整個辦公室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埋頭幹活。不幹別的,就是戴上耳機安安靜靜寫週報。短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
我一般十分鐘寫完,不遞進、不排版,一般 1、2、3 列出來幹了啥、有啥進展、有啥結果、有啥問題,然後就完事了。我看過其他同事的週報,我去,那簡直像一篇論文,保守估計,寫作時間至少一小時起。
週報到了領導那,幾十封郵件,你認為領導會每篇仔細看嗎?
遇上負責的領導,真會看,而且很仔細,還會給出一些回覆和反饋。遇上走過場的領導,一鍵已讀了事。
普通員工的週報大部分都是流水賬,因為日常工作無非就是那些,亮點就是一些關鍵進展或者一些數據上的結果。領導的週報,大部分都從員工週報裏摘抄,再加一些個人補充,然後攢成一份發給上一級領導。
上一級領導按同樣的套路再攢一份,再發給上一級領導。層層遞進,每一次傳遞,信息都會被優化一遍。
所以,為什麼很多時候大老闆都是最後一個知道基層問題的,就是這個原因。
此外,週報的內容寫作也是考驗水平。你寫得越多,領導覺得你越認真,排版越好看,領導覺得你越用心。從措辭上,稍加修飾就略顯逼格。明明只是參加了一個會,非得寫成協調各方針對某某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並結合當前情況商量了初步方案,待下週繼續跟進。
等到下週,就變成了進一步方案,待繼續跟進。週報裏的各種粉飾和包裝,在任何公司都存在,只不過大家不願戳破而已。
週報還能理解,寫日報的我覺得控制慾就太強了,寫小時報的可以用變態形容。週報只是一種手段,是對於那些划水摸魚的人的一種控制方式,不自覺的始終不自覺,自覺的始終自覺。如果週報變成一種形式,尤其是一種營造阿諛奉承或者粉飾太平的形式,那就真變味了。
我想,阿里之所以這麼幹,問題一定不是一天兩天了。這都是管理問題,只學形式不抓關鍵,也只能流於表面。能走出這一步,也算是做了表率。
現在很多公司開始實行 OKR 管理,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方式方法千千萬,效果好不好做的人最清楚。如果把腦力勞動者當成手工勞動者去管理,肯定是不會有啥好效果的。
有的公司要求加班必須到 9 點,結果大部分人在那吃飯聊天摸魚,到點還混個公司的打車報銷。
為了這種形式,何必呢?
除了週報和無效加班,形而上的 PPT 也是一種不良風氣。更有甚者,有的公司專門有人是給領導美化 PPT 的,那效果叫一個驚豔四座、酷炫吊炸天。
這種空有其表、內容匱乏的 PPT,有什麼用?
週報是手段,不是目的,解決大家幹活動力的問題,讓工作出結果變高效才是目的。要麼,給成就感、給成長、給機會。要麼,給錢、給錢、給錢。
前者,是管理者的職責。後者,是公司的治理機制。精神和物質,只要佔一樣,人就會有動力,給自己幹活誰會偷懶。
為什麼老闆總是殫精竭慮、沒日沒夜?
因為幹得好自己能賺錢、兄弟們也能跟着賺錢。幹得不好,賠的可是自己的錢,肉疼啊。如果只是把員工當成工作機器,誰會跟你一起殫精竭慮、沒日沒夜?
相反,幹好幹差一個樣,再配合一些形式主義,誰還用心幹活呢,摸魚等工資不香麼。
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難。
小組織還好,公司大了,避免不了這種問題的出現,尤其是當組織開始固化後。所以,很多大公司階段性的調整組織架構並進行業務重組,就是為了防止這種固化。但這是沒有終點的,就是一個持續的流水席。
我現在自己給自己幹活,不寫日報、不寫週報、不給誰彙報,但每天都得給自己一個交代。我現在的工作內容和強度比之前更大,做什麼心裏很清楚,如果讓我再去搞什麼形式主義,我覺得是浪費生命。
不做事就不會有結果,沒結果就不會有收入,沒收入就活得不舒適。
歸根結底,還是窮啊!
當你足夠渴望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沒有什麼能阻攔你的,你會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價值產出最高的地方。週報是不可能再寫了,這輩子都不會再寫了,希望這句話不要被打臉。
相反,養尊處優或者沒有危機感的人,還是不夠窮,或者壓根沒意識到自己窮。現在雖然不用寫週報了,但每天文章日更已經成了習慣。
每隔一段時間我也會在文章裏彙報一下我過去的一些變化和進展(比如文末的推薦文章),都會體現在數據和結果上。至於我每天每週做了什麼,那是要給自己能交代過去的。不做,就不會有結果。
做不做,做成什麼樣,看你對這事兒有多渴望。在我看來,這種覆盤的價值比事務性的週報大多了。
所以,我並不是反對週報,而是不看好任何形式主義的機械制度。純粹為了交差的週報,那就沒啥意義了。
週報只是形式,目的如果是覆盤和優化接下來的行動,那我還是建議每個人都能寫。
不為別的,為自己。
#專欄作家#唐韌(Ryan),微信公眾號:唐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Juliye Care產品總監,《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作者,寫過代碼、做過產品、出過一本書,有過 4 年的創業經歷,也在大廠服役過,如今是一名自由職業者。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