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復旦大學教授孫金雲的一項調研成了網上熱議的話題:最近,他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件打車”的調研。該團隊在國內五個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規場景下的800多份樣本,得出一份打車報告。
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如果不是蘋果手機,則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
實際車費高於預估價
“熟人”打車比“新人”貴
在孫金雲教授做的調研中,還發現實際車費與預估價總有差距。這個差距大多是實際車費比預估價要高,而這樣的情況佔比高達80%。
通過對比2017—2020年中三個年度前後的數據,復旦大學調研團隊發現:乘客等候的時間明顯變長,相比2017年,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而打車的費用,相比三年前,上漲近14%。調研團隊認為,“熟人”打車比“新人”貴;打車人越多,打車費越貴;此外,人多排隊時,加價即可插隊。
這些説法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同:
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對在上海提供服務的AA出行、斑馬快跑等10家網約車平台進行暗訪後發現,消費者果真被多收錢了:在110次模擬乘坐中,有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時間。據上海市消保委統計,去年全市共受理網約車類投訴586件,其中1/4涉及計費糾紛。
人大代表建議立法
規制數據濫用、大數據“殺熟”
這也並不是大數據區別對待用户第一次遭到社會質疑了。據人民法院報報道,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表示,她將於今年全國兩會提交關於修改反壟斷法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的議案。為此,楊松與武漢大學等高校多位專家一起調研研討,議案就包括了建議立法禁止協同行為,規制數據濫用、大數據殺熟、平台二選一等行為。
(原標題:熱點 | 復旦教授打車800次揭秘殺熟!有人大代表這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