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現金傳播病毒 全球掀起“擁抱數字支付”熱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道 法國《世界報》網站6月5日刊載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里昂·拉布雷的文章,題為《對現金傳播病毒的擔憂在世界各地擴散》。文章稱,新冠病毒大流行確實有可能成為推動普遍使用數字技術支付方式的催化劑。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鈔票和銀行卡,作為大多數人使用的支付手段會留有細菌和病毒。例如,新冠病毒可在無生命物體表面如紙板、金屬、玻璃或塑料上繼續存活1至9天的時間。當然,智能手機也不是最佳選擇。初步研究表明,病毒可在智能手機屏幕上存活至7天。可是,智能手機和銀行卡能夠輕而易舉地進行消毒,而鈔票和零錢則不行。

  文章認為,在短期內,疫情或有可能加速通往數字支付方式的趨勢。為了減少身體接觸和排隊等待,歐洲數個國家將無接觸付款上限從30歐元(1歐元約合8元人民幣)提高到50歐元,結果令人鼓舞。例如在德國,近幾周來超過50%的用卡支付都是無接觸進行的,而去年12月時的這個比例則為35%。鑑於對這些支付方式的迷戀,新冠病毒對支付系統的影響有可能首先在亞洲顯示出來。對這種與西方國家行為差距的主要解釋之一就是亞洲人口中年輕人佔比更高,而且他們更傾向採用新技術。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或有可能改變老年人最慣用的現金支付模式,因為他們最經不起該病毒的侵襲。他們有可能被敦促選擇數字支付。不過,如此改變習慣可能要花許多時間,尤其是在那些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裏,如在德國和美國,現金在很大程度上仍佔優勢。

  文章稱,支付數字化在歐洲有可能產生不可忽視的經濟影響,因為目前沒有任何歐洲企業是數字支付的領導者。歐洲人對數字支付的迷戀有可能對美國那些在線支付企業來説是一個意外的好處。

  總之,到2025年,智能手機電子錢包有可能成為繼銀行卡之後最受歡迎的第二種支付方法,而且它有可能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支付方法。在更長時期內,對使用現金的擔憂將會促使各國開發央行數字貨幣。

  文章稱,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佔全球人口1/5的一些國家有可能在今後30年內推出它們的數字貨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7 字。

轉載請註明: 擔憂現金傳播病毒 全球掀起“擁抱數字支付”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