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
為了確保安全
每跑完7千公里或運用48小時
動車組列車都要回到車庫進行一次“體檢”
以往,對列車是否有故障的檢測
全部由人工完成
如今有了機器人“醫生”來幫忙
“小黃人”將人從體力活中解放出來
在上海動車段虹橋動車運用所
有8個方形身材、淡黃膚色的“機械俠”
它們長4m、寬0.9m、高1.2m
最奇特的是
兩隻藍藍的大眼睛長在了138cm的機械臂上
想不到,這酷似外星人的傢伙
就可以自動檢測所有型號的動車組
工作時候的“小黃人”
兩隻機械臂會升起來
眼睛同時會發出紅光
不放過車底的每一個細節
經過4年多研發、試用、考核
從2020年春運開始
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至今已經升級為二代機器人
以前,8節車廂的動車組需要4人檢修
其中2人負責車底部分
這一部分有近2萬個零部件需要檢查
檢測人員至少要積累2至3年的經驗
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在80至90分鐘的時間裏
就要完成一組列車的檢測
現在,檢測機器人一雙機械手臂
可以完成兩個人的工作量
還能節省40分鐘以上的時間
動車運用所24小時都有檢修任務
到了後半夜,高強度的作業
難保檢修人員不分散注意力
但機器不會疲勞,而且發揮更穩定
“小黃人”真正將人從體力活中解放出來
準確率達100%
檢修員培訓半天就能掌握要領
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
是由檢測機器人
中心服務器、手持移動終端
列位檢測和信息管理平台五大模塊組成
採用機器視覺、圖像識別、深度學習
等人工智能技術
可以全自動檢測所有車型動車組的
車底和轉向架可視部件
實現對動車車底故障的識別和報警
針對動車組常見的故障類型
機器人的識別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準確率可以達到100%
由於“小黃人”自動化程度高
操作難度不大
一般檢修員只需培訓半天就能掌握要領
有了“小黃人”的加入
機器人會直接用紅框框出故障區域
工作人員的任務主要是
實時查看通過大數據
篩選出來的故障點照片
依靠經驗進行二次判斷
確認存在故障後,維修人員會統一修理
空出來的檢修員都去上課了
今年春運
因為疫情防控
有些方向的車次有所減少
檢修車輛的頻次也減少了
空出來的檢修員去了哪?
原來,都去上課了
上海虹橋動車運用所專門抽了
3成左右的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找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小班化培訓
比如遠程數據監控、項目設施等
針對一個項目把它搞清、搞懂
有了技術更精湛的“醫生們”
我們的高鐵質量才能達到更高標準
成為更閃亮的一張國家名片
▌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ID:zgzs001)
往期回顧
這裏的火車,為啥能在海上跑?
火車隧道里為啥有羣人專門管噴水?
這兩個“蜘蛛俠”,又美又颯!
鐵路上“馴龍”?這是高手!
他們為啥一直剷剷剷剷鏟沙子?
總監製/高巖
策劃/王磊 郭淼
記者/楊靜 林馥榆 郭淼
視頻攝製/林馥榆
新媒體編輯/高丹丹
部分素材提供:上海動車段、虹橋動車運用所檢修庫
為機器人醫生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