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忠範委員建議:明確定位避免科創平台功能重疊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科技

“科技自立自強,首先要夯實根基,培育創新沃土。”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劉忠範説,科學應主動求變,從體制機制改革出發,不斷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頂層設計,穩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劉忠範

“基礎科學中心、高精尖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科學城、產業園、示範區……”劉忠範説,目前我國創新資源的碎片化傾向日趨嚴重,傳統的思維慣性讓人們喜歡關注“增量”,熱衷於建設新的創新機構,造成實體創新平台“林立”,形成過度分散的碎片化創新資源,“人才”也成為各個創新機構爭搶的資源和“蛋糕”,造成科技界浮躁的現實。

其次創新潛力和創新意願的割裂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當前我國的企業主體是國企和央企,具有創新潛力,但創新意願不足。而私企和民企通常有創新意願,希望擁有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絕大多數卻缺少創新能力和潛力。

如何從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解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諸多深層次問題,是改革的深水區,也是必經之路。劉忠範建議,應成立獨立於行政部門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諮詢委員會”,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解決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花樣繁多的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中的“一擁而上”“病急亂投醫”的混亂現狀。

劉忠範還提出了4條具體建議:要分層佈局,分類管理,明確各類科技創新平台的角色定位,避免過度的功能重疊,同時儘可能減少科技人員“一女多嫁”和“強者通吃”的問題;要控制“增量”,激活“存量”,將“增量”與現有創新平台的改革重組相結合,解決創新平台過度碎片化問題;要制定國企、央企的研發投入紅線,確保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大對私企、民企研發投入的政策傾斜;要強化市場牽引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建設,補齊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缺口和短板,鼓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解決現存的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難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穎

流程編輯: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