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歐美品牌家電,很多國人的第一印象是價格昂貴,比國產家電的價格要高很多。但是去過歐美走訪,或者海淘的國人發現,在歐美本國銷售的家電,遠比中國便宜。
前幾年有人就發現,聯想在美國賣的電腦,比中國賣的要便宜。同樣是中國廠家製造的電視機,在歐美賣的價格比中國賣的也要便宜。甚至以Dyson V8 Absolute型號為例,國外420美元(摺合人民幣2985元),但是國內售價卻高達3890元,相差了1000多元;
歐美賣的家電,不僅很多比中國家電要便宜,而且歐美品牌家電公司也遠遠沒有中國家電企業賺錢,不管是對比毛利率,還是淨利潤率,國產家電企業都是遙遙領先。
以全球電冰箱的始祖,成立100年的家電巨頭伊萊克斯來説,去年的營業收入淪落到1190億瑞士克朗的水平,合計人民幣也不過800多億,而且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只有17.5%和1.61%。
全球知名的GE電器2016年被海爾收購時公佈,毛利率不過30%,淨利率不到5%。
反觀中國的美的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2794億元,淨利潤達到了242億元,毛利率30.2%,淨利率9.09%;格力電器2019年營業收入1981.53億元,淨利潤246.97億元,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是27.58%和12.53%。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是2007.62億元,淨利潤82.06億元,毛利率29.83%和6.14%。
你無法想象,一個個發展幾十年、科研投入時間長、設計能力佳的歐美日品牌,為啥都在本國賣得那麼便宜,難道中國家電企業專坑中國老百姓?
其實這主要跟中國人的收入水平有關係,因為中國收入水平不高,中國人把家電當初耐用品,而歐美因為高收入,將家電當作易耗品。
因為中國人收入不高,所以買到電器後希望獲得較長時間的穩定使用期,因此對家電的質保產生了很高的要求。國內品牌則迎合了這一需求,通過加長保修期和保修效率,對產品進行溢價,從而實現了高毛利率和高利潤。
但是歐美則完全不同。歐美人由於收入水平比較高,像電器之類的成熟工業產業,都是在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的中國進行生產,因此電器的進口價格一般較低,電器的價格相對於工資收入的佔比也相對較低。
倘若電器發生了故障,維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家庭請來進行維修,一般維修成本可能跟整個家電的價格一樣。所以很多家庭在電器出故障後,寧願選擇直接扔掉,也不願意再進行回爐維修。
因此上個世界90年代起,很多人就會發現,在歐美日的垃圾堆裏,還能撿到很多可以使用的家電。
所以呢,歐美電器品牌的廠商和經銷商,一般來説,他們會找權威第三方證明產品質量合格,但不會許諾較長的保修期。因此,家電從中國貼牌生產進口後,以較低的價格直接在歐美銷售。
那麼家電壞了,一般會怎麼辦呢?我通過看歐美電影電視劇可以發現,一般家庭動手能力都比較強,很多人選擇自己動手親自維修,商家在賣家電的時候,也會細心地送一些維修用的扳手、改錐等工具。如果產品被發現在設計和功能上存在重大問題,歐美國家有召回制度,可以責令企業召回重新更換零部件。
因此,就可以發現歐美品牌家電,一到中國就按照中國的規矩來,把價格定得高高的,但在本國價格卻是相對親民,於是在中國曲高和寡。而中國本土的家電企業,由於價格定位一般比較中低檔。反而贏得了大量市場,並且收穫了大額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