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寧靜與美: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得到有效保護
在可可西里拍攝的藏羚羊(1月20日攝)。 新華社發(潘彬彬攝)
新華社西寧6月11日電(記者李琳海、周盛盛、薛玉斌)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多年來,在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守護下,中國第51處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得到有效保護,綻放生物多樣性之美。
5月以來,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規模遷徙拉開帷幕,待產的雌性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動物通道,繼續向藏羚羊“產房”可可西里卓乃湖進發。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上氣勢恢宏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雌性藏羚羊在每年11月至12月交配後,於次年5月開始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陽湖等地產仔,7月至8月產仔結束後陸續返回原棲息地與雄羊合羣。
“這是一場守護生命的旅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副站長尕瑪英培説,每年5月初到6月中旬藏羚羊遷徙季,可可西里巡山隊員們都會組織力量在重要交通節點實行管制,儘量減少人類活動對藏羚羊遷徙的干擾,為這場生命之旅保駕護航。
2007年起,尕瑪英培成為一名可可西里巡山隊員。從省級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21年國家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尕瑪英培見證了可可西里這片“無人之地”“世界淨土”的生態嬗變。
每次在海拔4000多米的無人區巡山,對巡山隊員都是一次考驗。夏季沼澤泥濘,大河攔道;冬季冰封雪凍,呵氣成霜。“還可可西里最初的寧靜與美,是我們守護的意義。”尕瑪英培説。
在可可西里拍攝的藏羚羊(1月20日攝)。新華社發(宋忠勇攝)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管理局副局長張學元説,如今,可可西里成為中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典型高寒生態系統及代表性物種最為完整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技術評估報告中這樣評價可可西里:這片嚴酷的荒野一望無垠,美景令人讚歎不已,彷彿被凍結在時空中……
“自2009年起,可可西里再無盜獵槍聲,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讓可可西里保護工作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達哇卓瑪説。
據介紹,幾代可可西里人多年紮根高原、無悔守護,以藏羚羊為代表的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得到保護,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數量從20世紀90年代的不足2萬隻恢復至超過7萬隻。
夏季,在青藏鐵路的列車上,乘客們透過車窗便能看到藏羚羊在可可西里歡快奔騰。如今,這裏也成為雪豹、棕熊、藏狐、野犛牛、藏野驢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命家園”。
“除了珍稀動物,可可西里還擁有豐富的墊狀植物資源。”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發起説,全世界150餘種墊狀植物中可可西里分佈有8科15屬50種,佔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佔可可西里地區植物總量的五分之一。
張發起介紹,可可西里地區的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護地區生態環境的平衡至關重要。
隨着可可西里這張生態名片叫響,越來越多民間環保志願者加入生態保護行列。達哇卓瑪説,每年,數百名高校學生、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人士等到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等進行1到2周不等的環保志願工作,將生態環保理念帶到更遠地方。
“按照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系統性保護要求,我們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執法巡護,提升管理水平,健全保護機制,不斷豐富國家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融合管護新舉措,向世界展示着可可西里生物多樣性之美。”達哇卓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