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豪(右)和工作人員演示康復護理牀的使用
70多個氣囊組成的牀墊、定時一鍵翻身、高低頻率拍背、自動錄入生命體徵……近日,來自蘇州太倉市的28歲青年陳宇豪研發出了一款智能康復護理牀,可以減輕醫護人員、患病家屬在照護長期卧牀病人時的負擔,同時,也讓卧牀者更有尊嚴。
陳宇豪説,發明這款智能護理牀的初衷和自己的奶奶有關,“奶奶七十多歲的時候卧牀不起,我才有了研發新型護理牀的念頭。”如今,護理牀已經投入使用,但奶奶卻沒來得及用上,這成了陳宇豪最大的遺憾。
●心痛的記憶
奶奶卧牀不起,家人辛苦奶奶痛苦
聊起自己發明智能護理牀的初衷,陳宇豪回憶起了自己與奶奶的往事。“奶奶做的飯很好吃,小時候我總愛陪在奶奶身邊,看着她給我做我愛吃的菜,奶奶也總愛和我聊一些她年輕時候的故事。”陳宇豪對紫牛新聞記者説,“大概在十年前,七十多歲的奶奶因摔倒而做了手術。做完手術後,奶奶能夠在室內、户外進行短距離的行動。但是那時候家裏人的工作都比較忙,在奶奶精神狀態還比較好的時候,沒有更多時間去照顧奶奶,奶奶一個人孤單生活之後,便開始有了阿爾茲海默症。”
陳宇豪告訴記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奶奶變得不愛説話了。有時候,奶奶的脾氣還會莫名地暴躁起來,記憶力也漸漸衰退,半夜起牀去上廁所,回來會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奶奶卧牀不起後,陳宇豪的母親每兩個小時左右起牀一次,去給老人做護理。
“我知道,媽媽在照顧奶奶方面是無微不至的,奶奶常年卧病在牀非常痛苦。”陳宇豪説。
●永遠的遺憾
造出智能護理牀,奶奶卻走了
家人照顧奶奶的辛苦和奶奶卧牀不起的痛苦,這一切,陳宇豪都看在眼裏,刻在心裏。“這讓我萌發了要做這樣一個‘高智商’康復護理牀的念頭,減輕護理人員、病患家屬的負擔,也讓卧牀者得到護理的同時有尊嚴。”陳宇豪説。
“一般家用的牀墊,都是不透氣的,老年人的皮膚又非常脆弱,長時間卧牀之後,很容易患上一種叫做‘褥瘡’的病症。在2013年,奶奶長年卧牀不起,出現了十分嚴重的褥瘡。”陳宇豪説,當奶奶出現褥瘡後,家人做了三角的海綿墊子給奶奶墊在身體一側,幫助奶奶翻身,每兩個小時要換一換,讓奶奶背部的受力點不斷循環,緩解褥瘡的情況。“如果哪天沒有給奶奶墊三角海綿墊,那麼褥瘡的傷口就會潰爛、紅腫、發炎,這會讓奶奶非常痛苦。”陳宇豪告訴記者,奶奶沒有能夠等到他研發的這款康復護理牀問世,便離開了人世,這是他非常大的遺憾,“因為奶奶,我想到研發這款護理牀,到現在我還時常想,如果能夠早一點把這款康復護理牀研發出來的話,可能奶奶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這張護理牀聰明在哪裏
氣囊模擬海浪輕撫
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了這款“高智商”的康復護理牀,牀的兩側各有兩塊牀板,兩側的牀板上各有一個操作面板和一些大大小小的按鈕。
陳宇豪告訴記者,這張康復護理牀的牀面是由70多個氣囊所組成的,70多個氣囊循環充氣,這讓卧牀者躺在上面會有一種“海浪”輕撫背部的感覺,背部受力點在每分每秒都會發生着變化,這樣一來,卧牀者就不會因為背部“單點”受力時間過長,導致背部產生褥瘡。
以往把卧牀者側翻過來進行背部、臀部的擦拭和護理,可能需要多名護理人員把卧牀者抱起來,這個過程比較困難,但是現在有了這台“高智商”的康復護理牀後,就方便很多了。
陳宇豪告訴記者,這張康復護理牀的牀體可以變成一張座椅,幫助卧牀者起牀。“通過合理的人體工程學的變化,讓卧牀者在最小的受力狀態下進行牀體的變形,並且減少變形時對卧牀者背部的推背感”。“當卧牀者發生突發性的心臟問題時,可以在操作面板上摁下‘CPR’心肺復甦體位鍵,一鍵快速調整牀體的形態。現在我們的牀體可以進行遠程控制,比如在平板電腦上就可以調節牀體,並且能夠實時監測卧牀者的體重、心率等數據。”
“我學的是機械工程和模具生產與製造,基本上所有模具的零配件問題我都能夠搞定。外觀設計、機械結構設計方面我幾乎都沒有問題。對於我來説,最大的困難就是電機控制這方面的問題。”陳宇豪告訴記者,在研發過程中,他找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共同合作研發。陳宇豪所在的公司提供主要的核心操作思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來設計電機面板和一些核心電路板的排版設計。
最新進展
預計年底可推廣已在多家醫院投入試用
據陳宇豪介紹,這款“高智商”的康復護理牀如今已經正式研發成功,現在所有的檢測都已經通過,並且已申請臨牀應用,預計在今年年底,將進行推廣與銷售。
“幾個月前,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十分嚴重的時候,這款康復護理牀被一家意大利企業看中了,想要大批量採購,作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牀使用。這也讓我們發現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陳宇豪説,目前,這款康復護理牀已經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黃岡市婦幼保健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家醫院進行試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