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還要從託尼的軟件工程師朋友説起。
前不久這老夥計從歐洲回來,剛隔離完,就找託尼出來吃飯敍舊。
估計是在酒店裏悶的太久,憋了一肚子的話,在飯桌上滔滔不絕的。
從吐槽國外的疫情有多嚴重,到讚美 國內的外賣有多好吃,一邊大快朵頤的吃着一邊和我倒苦水。
大約是真餓壞了。
吃到一半,這傢伙接了個電話,用德語和對方交流着些啥,電話掛斷扣在桌子上的時候,託尼注意到這手機是小米沒有在國內上市的 Mi 10T Pro 。
“ 現在歐洲人也開始用小米了? ” 託尼拿起支熟悉又陌生的手機端詳着。
“ 可不是麼,本來我是用華為的,現在不是不支持谷歌生態了嘛,就只好考慮換別家了。 ”
“ 歐洲嘛,你也知道,三星和谷歌的手機都賣的死貴死貴的, iPhone 又沒啥折騰的空間,比較一圈下來,還是國產小米香。 ”
旗艦 Pixel 5 的用的是中端的高通 765G 芯片,售價 629 歐。▼
小米 10T Pro 用的不僅是驍龍 865 的旗艦芯片,其他參數也拉的很滿,售價 579 歐元。
能聽得出來,聊起這事兒他還有些小驕傲。
“ 所以除了華為、一加之外,小米、 OV 在海外也開始香起來了? ”
“ 確實是,這些國產手機儘管比國內賣的貴吧,也比蘋果三星要便宜太多,在參數配置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能不香麼? ”
老夥計的這番話讓託尼好奇起來,國產手機現在在世界上真有這麼厲害?
你別説,還真有。。。
追求性價比的歐洲市場:
不必説,從託尼飯局上和朋友的聊天就能知道,華為在經歷了 “ 漂亮國 ” 的制裁之後,在歐洲的銷量是很疲軟的。
GMS ( 谷歌移動服務 )換成 HMS ( 華為移動服務 )的結果,就是沒人買賬。
剛起步的華為軟件商店,和經營了這麼多年的谷歌商店,根本就沒可比性。
而沒谷歌全家桶的手機,在海外壓根用不了。
這就讓小米嗅到了歐洲市場的機會,趁這個節骨眼開始發力,打算接替華為在歐洲的份額。
不光是持續推手機,谷歌還在小米的包裝上印了個支持 GMS 的標籤,表示在用谷歌 App 方面,華為不行,別用。
這樣的宣傳多少引起了一批用户的注意,原本國產手機的口碑在歐洲就很不錯,加上小米本身主打的性價比,很快就出現了米粉人傳人現像。
我對 Note 9 Pro 非常滿意,儘管沒用很久,但真的很棒很喜歡。▼
我説服 9 個同事裏的 7 個人換了小米手機。▼
啥時候能在歐洲推出智能手錶啊?▼
歪果人之前哪兒見過這樣堆料的陣仗?價格比華為還要便宜不少,自然是買買買。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剛過去的 2020 年 Q3 季度,小米在歐洲的整體份額超過了華為,緊跟在三星蘋果後面。
這也怪蘋果谷歌三星賣的實在太貴,導致在差不多的硬件參數下,誰賣的便宜誰就是爸爸。
這不,三星出了台主打性價比的 S20 FE ,它比旗艦 S20 便宜了 100 多歐,又有着差不多的性能,馬上就被西方的科技媒體捧為了年度手機。
又像是主打性價比的一加,年年都上了推薦手機榜單,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張老闆敞亮!▼
除此之外,還有悶聲大發財的廠商 —— OPPO 。
別人都是十位數百分比的增長,它是百位數。。。
綠廠 OPPO 這兩年在歐洲積極與當地的運營商合作,與德國電信、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都達成了成合作意向。
掌握住了運營商的渠道優勢後, OPPO 在歐洲的整體銷量增長了近 400% ,在經濟不景氣的西班牙,幹掉蘋果,增長了離譜的 1456% 。。。
啥叫鋪貨啊,這特麼叫鋪貨( 戰術後仰 )。
那為什麼運營商的售賣渠道這麼重要呢?
這是因為國外的手機銷售一大部分,走的還是 “ 合約機 ” 的套路。
差不多就是用户和運營商籤個 N 年的話費套餐,手機算在套餐裏,每個月繳納一筆費用,直到套餐合同結束,手機歸用户。
這樣的模式好處是,可以以相對便宜的價格用上時下最新款的手機,不用一下子花一大筆錢買。
壞處是,在這期間如果要是想換套餐或者換新手機,就比較麻煩。
它需要以很貴的價格把套餐裏的手機買斷,非常划不來。
國內很早的時候三大運營商也幹過這樣的事,不過因為月租貴,加上被用户投訴 “ 御三家 ” 的霸王條款太多,就被上頭喊停了。
但在國外這情況很常見,運營商壟斷了大部分的手機銷售渠道,想用便宜的手機?要麼乖乖買套餐,要麼只好等黑五打折。
OPPO 就是吃準了這點,和海外運營商積極合作,才有了這麼快的增長率。
油鹽不進的日本市場
不過這個辦法在日本貌似行不太通。
本子的手機市場比較極端,幾乎就只有通過運營商來買手機,出售裸機的渠道少之又少。
運營商左不過是 Softbank 、 DOCOMO 、 KDDI 那麼幾家,每一家的手機販售都是獨立的。
簡單來説,就是一台手機只能用一個運營商的電話卡,綁定死了這手機就讀不了其他運營商的卡。
就更別提攜號轉網這種進階操作了,門兒都沒有。
這樣一來,日本的手機運營商就對手機產品本身有了極大的議價權,手機的價格被壓得很便宜。
就算是 iPhone ,也能通過套餐,把價格打下來。
不過這樣的模式有很大的弊端。
仗着運營商鐵打不動的銷售渠道,像索尼、夏普、松下、 NEC 這樣的本土老牌手機廠商,基本就不用花太多心思在產品上了。
因為就算做出來的手機很爛,也不愁賣不出去。
比如夏普的新機器,都 5G 時代了,還在用水滴屏、 LCD 粗邊框屏幕和實體 Home 按鍵。。。
這就導致 iPhone 在日本成為了獨一檔的存在,特別受歡迎,安卓手機相對處於弱勢。
國產手機想要打入日本市場,就必須在日本運營商和本土手機廠商之間撕開一個口子,和運營商談合作。
對於在日本沒啥知名度的國產機來説,就只好再把價格往下壓,別説賺錢了,交朋友都很勉強。
前兩年華為好不容易和運營商達成了合作,手機都要擺上貨架賣了,結果卻因為美國的制裁,錯失了打入日本市場的機會。
而本來挺有希望上位的小米,卻不知道為什麼在宣傳的時候拍了一則辱日廣告,直接技術性放棄了日本市場。
從19 年底的數據來看,市場份額前五名裏除了蘋果三星,都還是本土品牌。
對比 19 年與 20 年第三季度的份額佔比,總體雖沒大的變化,但還是可以看到 OPPO 的增長。
賺不賺錢就不清楚了,託尼覺得挺難的。
所以國產手機總體在日本就沒啥關注度?
也不見得。
油管上有一個叫林檎的日本硬件博主,在他的視頻裏能看到不少國產的旗艦機。
首頁的視頻介紹用詞極度誇張,充斥着羞恥的中二感。
啥 “ 中華最強 ” 、 “ 世界最強 ” 、 “ 完全勝利 ” ,一瞅就是老二刺螈了。
視頻裏也是對國產手機一通的誇,畢竟這些新機型在日本市場上簡直是聞所未聞,是壓根沒有機會發售的機型。
小哥的眼光還是很清晰的,至少他開始認識到,日本製造的手機在創新、設計、價格上,已經遠遠被第一梯隊全方位的甩在了後面。
國產機福地印度
毋庸置疑,小米毫無疑問是印度市場的王。
2015 年,雷軍親赴印度,在小米 4 發佈會上,發佈了新單曲 “ Are You Ok ” ,一時間俘獲了無數的印度米粉。
從那時候開始,印度市場就被國產手機刷榜了。
蘋果是什麼?不存在的。▼
儘管在今年印度因為 “ 安全問題 ” 抵制過一段時間的中國產品,但因為國產手機的性價比實在是太高了,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在經過了全面抵制 “ Made in China ” 的叛逆期之後,到第三季度還是沒能逃過全員真香的結局。
印度的手機市場,可以説是除了國內市場之外,最成熟的國產機市場了,像小米、 OV 都早早的在印度佈局建廠,為當地提供就業,拉動經濟。
像 Realme 、 iQOO 等子品牌機型,也獲得了很大的市場佔比,印度可以説是國產手機全面開花的一塊寶地。
分析了這麼一大通,歸咎到底,中國手機為什麼能搶佔傳統廠商的份額,在海外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並不是對手不行,是我們實在是太強了。。。
別的廠商一年最多就發兩台旗艦機。而國產機廠商一年發佈的手機用一隻手恐怕數不過來。
只要我的品類夠多,就有辦法觸到消費者的錢包。
同時在這樣的機海戰術下,國產手機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身,產品的創新功能、供應鏈、銷售渠道,全都做到了頂尖。
屏下指紋、彈出式攝像頭、瀑布屏、屏下攝像頭,這些技術都是國產手機上最先得到量產的。
當然還有 Mix3 的滑蓋。▼
能把一個產業從無到有做成這樣,還挺值得驕傲的。
但總有人會嫉妒班上成績好的優等生,做不過你,就只能想辦法幹掉你了。
比如看華為的手機芯片做的有聲有色,美國就來勁了。
誒,我説婷婷,你華為又沒在美國上市,又在偷偷搞芯片,我都賺不到錢了,這好嗎?這不好。
於是就動用國家機器把華為一家企業制裁掉了。
今天覺得華為搶了高通的生意,明天就會覺得小米影響了蘋果的銷量,這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好消息是,國產廠商們並沒有打算坐以待斃, vivo 已經在悄悄的佈局芯片產業了。
他們不僅在到處挖芯片的高科技人才,還與三星半導體達成了深度的合作。
會不會成為第二家華為不知道,但這一步是必須要走出來的。
不破不立,託尼都希望所有國產手機,都能有一個不受制於人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