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與比亞迪定製網約車 滴滴的共享出行新圖謀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科技

滴滴與整車廠合推的第一款定製版網約車正式亮相。11月16日晚間,滴滴與比亞迪推出專供網約車的D1純電動轎車。按照規劃,DI車型只用於共享運營,不向個人開放購買,契合滴滴兩年前提出要做汽車運營商的概念。

在這一理念下,滴滴與眾多整車廠合資成立公司,或瞄準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或開發定製網約車,為的是整合產業鏈供需、降低成本、相互賦能,實現“未來十年,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對滴滴而言,則是從出行平台向產業鏈上游的攀登,這種在發家業務之外延伸、上下游配合的策略,是滴滴實現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每日服務1億單的支撐。

千呼萬喚

滴滴與比亞迪推出的D1車型,聽起來有點耳熟,可以追溯到2018年洪流聯盟的發佈會上,當天和11月16日一樣,滴滴CEO程維攜滴滴總裁柳青等眾高管站台,正式宣佈將與車企合作定製第一代共享汽車系列,取名為D1。該項目在2018年進行了用户研究和產品定義、產品原型設計,2019年完成了產品量產開發。

11月16日,滴滴與比亞迪聯合設計研發的D1,就是該項目落地的第一個定製網約車,也是首代共享出行交通工具。

定製網約車體現在硬件和軟件上。D1有很多網約車場景的設計,在外觀方面,D1將右側側開門改為電滑門,司機座椅可單側肘託、後排具有影音功能等。

在軟件方面,D1與傳統汽車的區別集中體現在智能運營車機系統上,該系統將滴滴司機端前裝集成進入了車機端,可實現智能派單、智能充電、智能維保、無感人臉識別等專屬功能。滴滴桔視駕駛安全系統也被集成到整車上,通過滴滴桔視的能力,實現有效識別如車道偏離等危險駕駛行為的識別。方向盤上的桔色滴滴鍵,可實現接單、完單、司機一鍵報警等功能。

在乘客端,用户通過滴滴App,可實現遙控操作汽車,調節空調温度、座椅加熱、自選彩虹接駕燈等。柳青和滴滴副總裁、D1首席產品官楊俊均強調,上述功能是滴滴在對用户、司機的調研中發現的痛點。

滴滴高級副總裁、網約車平台公司CEO付強則披露了D1的運營計劃:將在12月於長沙首發,未來用户可以投票選擇自己城市D1的顏色。

只能共享

D1與傳統汽車另一個不同點是,DI不按整車付費而是按公里付費,它只能共享使用。如果用户想獲得一輛D1,需要先註冊成為滴滴司機。不過滴滴相關人士並未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D1的每公里具體付費金額。

共享不擁有,這是滴滴CEO程維很早就提出的理念。2018年8月,他曾直言,“我們花100%的成本買車保證自己5%的使用,這種模式對大城市來説是不可持續的,未來三到五年代步汽車也會實現共享,滴滴也會為這個方向努力”。

私家車數量和道路空間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也是程維在11月16日花了很多篇幅強調的重點。他發出疑問,你需要的是一輛汽車還是快速到達?並預測:未來購買交通工具會逐步過渡到享受出行服務。他還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已有3100萬輛汽車接入滴滴,滴滴平台有100萬輛電動汽車。

從這個數據看,滴滴完成了2017年底定下的目標。11月16日,程維也給未來定下目標:“2020年定製網約車首發D1,2025年迭代到D3,普及100萬輛,到2030年去掉定製網約車的駕駛艙,做到完全自動駕駛L4級。”

站在成本的角度,D1發佈的原因也顯而易見。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是定製網約車,有些配置可以減掉,這樣性價比更高、成本更低。不過,在滴滴和整車廠的具體合作中,根據網約車需求進行改進,是雙方需要磨合的”。

一石多鳥

降低成本也是比達諮詢分析師李錦清認為的重點,在他看來,滴滴和整車廠合作網約車定製版,是對出行產業鏈進行的縱深推進。除滿足用户出行便捷外,滴滴整合上游產業鏈,利用用户出行大數據,去影響或改變上游傳統的汽車設計和生產,實現產業鏈生態閉環。

“基於對上下游資源的整合,滴滴的大數據技術,可提升出行車輛每一個座位的效率,有效降低每公里整體出行成本。同時,有利於滴滴在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等新領域的佈局,為滴滴與車企共建的汽車運營商服務商業化場景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李錦清進一步説。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也在與其他的整車廠進行類似的合作。2019年1月,北汽新能源與滴滴旗下小桔車服共同出資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將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在新能源汽車運營、大數據應用、出行服務、網約定製車、充換電等領域深入探索佈局。

可以看出,這種產業上下游的合作是雙向的,車企向出行滲透,出行企業向製造業上游滲透,目的都是提升效率。“效率的提高會轉化成訂單,滴滴需要更多的訂單,來實現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的目標,”智察大數據分析師劉大偉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