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透過社區團購“九個不得”,重新理解平台企業

封面評論|透過社區團購“九個不得”,重新理解平台企業

□ 蔣璟璟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6家互聯網平台企業參加。會議對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劃出“九個不得”紅線,要求互聯網平台企業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北京青年報)

社區團購方興未艾之際,即遭監管精準設防,監管層級之高、監管手段之堅決,遠超各方之前的普遍預期。於幾家互聯網巨頭而言,職能部門此番近乎攤牌的“指導”,終於讓政策的不確定性落地。劃出的“九個不得”紅線,是緊箍咒,也是場內玩家遊戲規則的底線。大家從同一個起點出發,基於同一套框架競爭,這勢必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掉混戰。

多年來,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創業”,堪稱無往而不利。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雲端還是本地,無論是C2C還是O2O,互聯網企業的凌厲攻勢,可謂是摧古拉朽。“互聯網+”“技術賦能”的大旗之下,互聯網巨頭每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新的業態,就會迅速成為龍頭、成為贏家,收割一切。這種“不敗神話”,在“零售”“出租車”“餐飲”“家電”“媒介”等行業,均有淋漓盡致體現。久而久之,互聯網儼然變為某種信仰,“互聯網巨頭”則成了新世界的權威。

當互聯網企業創造的“神話”,轉化為了互聯網企業本身的“神化”,事情慢慢起了變化。全社會對於這種“神化敍事”的疑惑與警惕,最終藉助“社區團購”這一新事物,得以充分釋放。一個有趣的跡象是,近來人們更傾向於以“平台企業”而非以往的“科技公司”,來稱呼互聯網巨頭。這實則傳遞出一項越發清晰的社會共識:此類公司的核心商業邏輯並非“技術創新”,而是以資本為驅動、以流量為槓桿的規模經濟。

盯上“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生意,對互聯網企業來説,“社區團購”這錢簡直是不賺白不賺。之所以能“躺賺”,靠的並不是寫出的新算法,也不是新上線的APP、小程序,而僅僅是因為“我足夠大”:用户量大、交易量大,故而去上游採購生鮮等產品的議價優勢大;數據庫大、配送隊伍大,故而對社區、小區人羣終端採買的滲透能力就大……平台已成,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橫行,就可以躺贏。畢竟,從巨頭晉升到寡頭,只有一步之遙。

基於敏鋭的預判和顯見的風險,“九個不得”旨在從前端廓清社區團購的禍源。打準“燒錢補貼”“低價傾銷”“掠奪性定價”的七寸,這既是重申市場規矩,也是為市井民生排雷。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事關菜籃子的一役,至關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4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透過社區團購“九個不得”,重新理解平台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