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文/港股君

出品 / 節點財經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這是雷軍的名言。昨天(3月30日)晚上,雷軍宣佈將親自帶隊殺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如今最大的風口之一。

消息一出,朋友圈沸騰。3月31日,小米集團(01810.HK)高開5%左右,但隨即震盪下跌,最終收盤於25.75港元/股,漲幅僅0.59%。似乎,資本市場對小米和雷軍的大動作並不買賬。

無論是國外的特斯拉還是國內的蔚來、小鵬、理想,甚至百度、阿里、華為、恆大等重量級公司均已紛紛入局。作為後來者的小米,該如何破局仍是難題。而無論結果如何,作為雷軍口中的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這都將成為他在風口之上的最後一舞。

/ 01 /

風口之上

雷軍押上了所有

在當晚的發佈會前不久,小米集團先行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為100億美元。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圖片來源:小米

隨後,雷軍在小米新品發佈會上表示,小米現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態環境,小米汽車的到來,將補齊小米智能生態場景的關鍵一環。

雷軍還回顧了他從程序員到管理者,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從互聯網到硬件的三次大轉折。而在過去的兩個半月,他又開始了一次蜕變的新旅程。

雷軍透露,過去的75天裏,小米管理層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此後,才有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小米造車是我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願意為此押上全部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雷軍説,“我只關心,如何為米粉做款好車。”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圖片來源:小米發佈會視頻截圖

雷軍的演講無疑感染了數量眾多的“米粉”,一時間“幹翻特斯拉”鋪面屏幕。但是,感動歸感動,生意歸生意。雷軍還表示,小米的立項造車過程十分“糾結”。因為相比手機制造業,汽車工業不僅更為複雜,其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也較為棘手。

面對可能出現的挫折,雷軍表示,“截至2020年末,小米現金儲備量為1080億元,我們虧得起。”而除了雄厚的資金,小米現有10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也都是將為小米造車提供有力支撐。

但是,即便擁有這樣的資金、研發實力,小米造車的決策過程仍是相當糾結,甚至被吐槽為一幕“肥皂劇”。

/ 02 /

小米造車

“肥皂劇”下早有先兆

從去年“造車,我們是認真的”海報開始,就不時有關於小米造車的傳言流出。對此,小米前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當時在網上曾信誓旦旦的表示,“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説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2021年2月,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但市場聞風而動,小米市值一度暴漲500億港元。

不久前,雷軍在許知遠的節目中透露“有特大項目要幹,準備了100億美金”再度外界猜測。在此期間,還一度爆出“小米將聯合長城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消息,徐潔雲再次闢謠,稱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聞”。

雖然小米官方並未對造車進行過否認,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但不斷與時代大風口智能汽車行業傳出“緋聞”,不僅讓資本市場多次大起大落,數量眾多的米粉甚至吃瓜羣眾也被吊足了胃口。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圖片來源:小米

其實,關於造車,雷軍曾透露,2013年曾經兩次拜訪馬斯克,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雷軍開始關注電動汽車產業,並且一直看好。

“此後七八年,投了十家電動汽車公司。”雷軍説。

2015年,在蔚來汽車獲得的第一批投資中,雷軍的順為資本名列其中。2019年11月,小鵬汽車C輪融資名單上,小米集團也沒有缺席。

彼時,雷軍表示:“小米集團和小鵬汽車在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互通方面,已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次戰略投資加深雙方在智能硬件和I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2020年,小米戰略投資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Pateo),與梅賽德斯—AMG F1車隊合作推出特別版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2,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將攜手梅賽德斯—奔馳SUV等。

所以,儘管小米在當時再三否認造車計劃,其實已經不斷將自己嵌入到造車產業鏈之中。其背後除了新能源汽車顛覆性的技術革命,廣闊而真實的市場需求,還有其超越汽車製造本身的全新估值體系。

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累計銷量為224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10.9萬輛,佔比不足5%。

也就是説,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由此也為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估值奠定了底層基礎。

對此,中信證券也預計,2025年中國和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規模分別達700萬輛、1500萬輛,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9%、36%。屆時,絕大多數電動汽車將具備智能配置,並認為具有全棧研發和產品能力&持續降成本的公司有望獲得更多份額。

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資本市場的青睞無疑充滿誘惑,但對於小米來説,此時啓動的造車計劃,在未來五年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仍充滿懸念。

/ 03 /

虧不虧得起仍要掂量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目前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經達到834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96%,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而汽車的零配件專利佔比較低。可見,小米在汽車方面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領域和行車安全方面。

對此,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認為,對於小米等具備軟、硬件集成能力的企業來説,進入智能汽車製造領域,其核心優勢在於圍繞智能汽車進行生態建設。而在智能汽車的核心領域,小米的技術積累仍然薄弱,比如三電系統(即電池、電機和電控)、自動駕駛等。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圖片來源:中金證券研究所

比如,據AutoLab的一項統計顯示,蔚來的汽車相關專利數達3939個,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汽車相關專利總數為2008條,而小米在自動駕駛相關的專利上僅有一項。當然,需要提到的是,小米投資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這家公司擁有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完全解決方案。

花旗曾在研報中指出,造車遠比製造智能手機要複雜得多,供應鏈也更長,但小米貌似還沒有搭建起這樣的供應鏈。同時,造車屬於重資產業務,將會消耗大量資源,同時帶給公司長期的財政負擔,對當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會帶來影響。

所以,它建議小米,可以採取物聯網的佈局方式,通過與關聯公司合作,採用出售生態系統的方式進軍汽車圈。

這可能是小米在汽車行業分一杯羹的唯一方式,花旗表示。

其實,科技公司參與打造智能汽車生態,也多采用和車企合作的方式為主。比如騰訊等公司只做智能網聯方案的供應商,百度與吉利進行合作、阿里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合作,華為與汽車廠商合作,提供智能與數字技術等。而小米也曾創出與長城汽車合作的消息。

但是,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雷軍提出的“高品質新車”將面臨來自特斯拉等強勢品牌的巨大沖擊。目前,掌握核心技術的特斯拉已經向國產品牌發起價格戰,儘管頻遭吐槽,但特斯拉Model Y剛上市便遭搶購,也説明了其競爭力之強。

對於這種挑戰,相信經過充分調研的雷軍已經瞭然於胸。但是,在他“我們虧得起”的豪言背後,造車到底有多燒錢,仍需要仔細盤算。

比如小米參與投資的蔚來汽車,2020年淨虧損53.041億元,2019年虧損112.96億元,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96.39億元與50.12億元,4年虧損300多億元。此外,小米財報顯示,2020年研發總投入為92.56億元。

節點財經認為,小米首期投入的100億元,相對小米來説確實不少,畢竟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研發費用。但對於仍處燒錢階段智能汽車行業來説,這個數字或許僅僅只是個開始。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新造車”領域的企業已超過100家。此時入局的小米即便資金儲備充足,其產品推出、量產、打開市場仍需時日,屆時競爭的激烈程度不難想象。

小米真的虧得起嗎?發佈會的豪言之後,這個問題仍需謹慎面對。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7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造車 風口上雷軍的最後一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