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騰訊在2018年9月30日進行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以來,每次發財報後,業界關注的焦點都會放在其TO B的營收上。
11月12日下午,騰訊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雲業務在內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單季收入332.55億元,同比增長24%。這説明,騰訊TO B業務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
同時,財報還表示,金融、醫療保健及互聯網服務客户對PaaS解決方案(尤其是與安全相關的PaaS)的需求不斷增長。
此外,騰訊領先佈局辦公SaaS,升級了企業生產力SaaS工具包,其中包含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及騰訊文檔等三款標誌性產品。其中,視頻通信解決方案騰訊會議已有超過1億註冊用户,企業微信日活躍賬户數同比增長超過100%。
這説明,除了與其他雲計算企業一起搶奪IaaS市場外,騰訊正積極地在PaaS和SaaS市場尋求差異化的發展機會。而這也得益於騰訊在微信、QQ、內容等方面所擁有的海量C端用户。
目前,騰訊雲在IaaS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全球第五的雲計算服務商,增速方面更是中國第一。那麼,騰訊雲是如何在外界質疑聲中發展壯大的呢?
11月11日,《雲起十年》紀錄片上映,講述了騰訊雲從誕生到成為中國第二,全球前五的全過程。讓我們看到了騰訊雲從被質疑,到被信任,再到成長壯大的全過程。
看了這個紀錄片,筆者感受到騰訊人做產品的執拗,感受到騰訊人敢拼、能拼,面對質疑不氣餒不抱怨,以結果為導向的精神。同時,也領悟到騰訊科技向善的內涵。
頂住外部質疑,化解內部矛盾
每一家雲計算企業都是先在自己內部用雲,然後再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拿出來去服務第三方客户。比如,亞馬遜的AWS,是源自亞馬遜自己在全球的電商業務。
同樣,騰訊雲在2010年誕生的時候,也是服務QQ空間上的許多遊戲,比如,胡萊三國、偷菜等。
QQ空間的流量給這些遊戲帶來了大量用户,但他們的基礎架構本身卻頂不住大流量、高併發,於是當時的騰訊SNG的雲平台部就開始為這些開發者提供雲計算服務。
那個時候,雖然這些遊戲開發者已經在用雲的技術,但是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雲。
有了服務網頁遊戲開發者的經驗,加之移動互聯網爆發,帶來APP創業熱潮。越來越多的APP開發者,需要花費很低的費用去購買存儲和計算服務。這時候,騰訊SNG就開始為大量遊戲開發者們提供雲服務。
做遊戲相關的雲計算服務,騰訊是專業的。但是當騰訊雲要單獨去和當時的少數雲計算企業搶奪其他行業的相關訂單的時候,就會被質疑:騰訊是個做聊天和娛樂的公司,真能做雲計算麼?
這就像是留着時髦髮型,穿着潮流服裝,滿身配飾的流行明星,突然走到程序員面前説,我也可以編程。這必然讓人錯愕。
據説,騰訊雲當時好不容易接了一個10G的大訂單,剛開始卻搞砸了。“當時整個辦公區,沒有一個人説話,大家都不説話。”現任騰訊雲泛互聯網行業產品方案總監黃炳琪説。當他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撓着頭,有些哽咽。後來,團隊連夜排查,終於定位到了問題。客户也對騰訊雲的能力技術能力印象深刻。
就這樣,騰訊雲在被客户的質疑中,被客户挑戰中,不斷拿下一個又一個客户。這種通過拿下標杆客户的方式,不僅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證明自己的實力。
在《雲起十年》記錄片中,也講述了騰訊雲與TEG之間緊密合作關係。
2014年,滴滴與快的進行的網約車大戰,讓這兩家公司的服務器都很快崩掉。於是,滴滴找到騰訊,希望騰訊技術人員能夠幫助解決問題。當時,多位TEG的技術專家趕到北京,雙方技術團隊連續作戰七天七夜,終於幫滴滴解決了問題。滴滴承受住了網約車訂單的大爆發。
騰訊TEG的盧山多次被問到與騰訊雲的關係,他都會堅定地回答:往死裏幫!
騰訊湯道生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對TEG的感謝,他説:“沒有TEG,沒有盧總的大力支持,不會有騰訊雲今天的成績。”
“做數字化助手”,時刻保持服務者心態
雲計算,被一些企業捧到很高的位置。但是雲計算服務的客户,則是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
於是,一些雲計算企業就非常驕傲,認為你一個做連鎖超市的懂什麼技術?你一個做汽車硬件的懂什麼人工智能?你一個搞醫院的,懂什麼醫療AI?
彼時,行業裏一直在討論,我把數據放在你的服務器上,數據安全麼?業務上了雲,是不是要受你管制?
在《雲起十年》記錄片中,我們看到騰訊雲與客户合作的姿態很低,不會對客户指手畫腳,而是要做客户的“數字化助手”。
“助手”二字,不言自明,化解了客户的擔憂。同時,讓客户感覺到被尊重。
紀錄片中,講述了騰訊優圖通過與專業的醫生合作,把圖像識別技術轉化成產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識別體檢單。
智慧零售部門與永輝超市合作,把騰訊的數字化升級工具與永輝在零售上的經驗結合,打造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2015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出“互聯網+”,互聯網+醫療、教育、出行等TO B業務陸續落地。
而這些TO B業務落地的過程,都是騰訊雲充分與客户合作,把客户專業的經驗與騰訊雲的技術結合實現的。
2018年4月,馬化騰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峯會正式提出:
騰訊TO B的目標是做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騰訊要專注做好連接器、工具箱、生態共建者三個角色。
在騰訊的數字化工具箱裏,有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企業微信、大智雲、安全能力共七種工具,客户可以按需取用。
至此,騰訊雲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角色和定位變得非常清晰和具體。這其實也給客户吃了一顆定心丸。騰訊雲只是客户數字化轉型的助手,為客户提供轉型的工具,不參與、影響客户的經營,更不會去搶客户的生意。
其實,早在2015年的深圳IT峯會上,馬化騰就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説:“我們能做的是給所有的產業提供基本的零配件工具,讓他們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大浪潮上更方便,可以飛得更高,也飛得更安全,這樣的定位是最適合我們的。”
擰成一股繩,騰訊雲提速
騰訊雲用自己的努力,打下一個又一個標杆客户,營收也越來越多。2015年,騰訊財報首次提到“雲服務收入與2014年相比,增長100%”。這就如同襁褓中的孩子,逐漸長大,需要單獨給她個房間了。
而且騰訊雲服務的客户遍佈政務、醫療、交通、零售等許多行業,加之雲計算所需的資源、技術和能力又分佈在騰訊內部不同的部門。
很多客户主動找騰訊雲合作,但是卻不知道找誰是好。於是,2018年9月30日,騰訊進行了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將騰訊各個事業羣To B的團隊、業務和能力都整合到一起,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雲成為騰訊To B戰略的對外窗口。
1個多月後,騰訊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首次公佈雲服務收入“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00%,環比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收入逾人民幣60億元”。
雖然截至2018年9月,騰訊雲早已誕生8年多,但是由於一直隱藏於SNG,TO B業務分散於騰訊內部其他各BG,所以外界一直沒有過度重視騰訊雲的發展。
現在突然以獨立的身份亮相,立刻引來各種輿論。最為典型的疑問是,騰訊雲作為雲計算市場的後來者,如何與阿里雲、AWS等競爭?此外,關於騰訊到底有沒有TO B基因的討論又熱鬧起來。
騰訊總裁劉熾平説:“很多人説我們只有 To C 的基因,沒有 To B 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説法的,你看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
2018年11月1日,剛上任的騰訊CSIG事業羣掌舵人湯道生首次對騰訊的產業互聯網方法論作出詮釋。
他説:“產業互聯網不僅僅是To B、To G的,歸根結底也是To C的。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用户的經驗,幫助B端夥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
這既是騰訊對有沒有TO B基因的回應,也向外界公佈了騰訊雲的差異化戰略。
的確,B端客户的業務上雲,是為了節約成本,提高營收和利潤。騰訊擁有最豐富的C端用户和接觸C端用户的方法,讓客户的業務上雲是TO B,而把客户的業務與C端消費者對接,則是TO C。
客户業務上雲是花錢,而接觸C端消費者則是賺錢,騰訊雲通過B2B2C的模式打通了B端客户的整個價值鏈條。
顯然,騰訊的930變革讓分散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有着更清晰的戰鬥目標,更猛烈的火力支持。同時,徹底找到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路子。
這也為騰訊雲的高速發展插上了翅膀。
2018 Q4及全年——首次公佈騰訊雲年度收入“雲服務收入在2018年增長超過100%至人民幣91億元,付費客户同比增長逾一倍”。
2019年Q3——首次公佈單季度收入“雲收入同比增長80%至人民幣47億元”。
2019年Q4及全年財報——“2019年,雲服務收入超過人民幣170億元,增速持續高於市場,付費客户數超過100萬”。
投資者都是用腳來投票的。騰訊變革的效果,騰訊雲的突飛猛進,也帶動了騰訊股價的反彈。在經歷了長達1年的低迷後,2019年12月開始,騰訊股價開始不斷創出新高,10個月漲了70%,市值接近6萬億港幣。
雲啓未來
2019年11月11日,騰訊誕生的第21年。再也沒有人説騰訊是一家社交網絡公司或遊戲公司。因為無論從營收佔比,還是從業務板塊來看,騰訊都是一家兼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科技企業。騰訊雲也已經如同水和電一樣,服務於政務、金融、交通、零售、醫療、遊戲和視頻等幾乎所有行業。
而且在電商、視頻、遊戲等公有云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美團點評、滴滴出行、58同城、攜程、順豐、小紅書、知乎、每日優鮮等頭部互聯網企業都與騰訊雲有深度合作。
2020年疫情爆發後,騰訊雲更是成為數字抗疫的主力軍。健康碼、在線教育、騰訊會議等諸多產品和能力迅速上線,幫助各行各業復產復工。
2020年10月,馬化騰在接受採訪時説,騰訊未來要“向下紮根,向上升級,普惠發展”。
向下紮根,就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滋養技術研發和前沿探索,把應用創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
向上升級,就要扮演好“數字化助手”的角色,通過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助力中國消費與產業雙升級,並藉助C2B能力,更好地打通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大循環。
普惠發展,就要與產業夥伴共同發展包容普惠的數字生態,努力讓每一個普通用户分享數字紅利,讓更多人成為新一輪全球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我們也相信在下個十年,隨着雲計算的普及,騰訊也將成為助力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