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宣佈造車背後:如何抓住互聯網汽車機遇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3月30日,小米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小米將成立智能電動車全資子公司,預計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初期計劃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科技企業進軍汽車領域漸成新潮。在小米之前,已有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成立集度汽車,宣佈正式踏上造車征程;阿里與上汽集團、張江高科聯合打造高端智能純電汽車智己;華為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聯合打造智能汽車品牌等。汽車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對互聯網及IT方面的需求,科技公司、互聯網企業紛紛湧入汽車領域。
科技企業“造車”,不意味着要從零開始建廠、招人、選料、研發。不少企業都選擇了和傳統車企合作,結合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算法優勢和傳統車企在車輛製造的工藝優勢,從而促成現在還不夠成熟的智能汽車孵化。合作方式從之前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供應,開始轉變為合資聯手造車。
比如,百度車聯網,採用百度地圖;阿里斑馬智行車聯網有支付寶、天貓;騰訊車聯網,有車載微信等。將原有的應用生態嫁接到車內空間,反過來也可促進公司主業的流量增長。此外,互聯網企業在自動駕駛,尤其是語音交互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技術積累,將這些技術在應用場景上落地,可以讓研發更有生命力。
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過去汽車的核心鏈條是發動機和變速箱,如今它的核心鏈條是電動鏈和智能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
從國內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7.2倍和5.8倍,這一數據已連續8個月刷新紀錄。新基建加快了充電樁的建設和車路協同的建設,新能源汽車相關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充電樁、續航里程等相關技術逐漸成熟,都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從全球範圍看,各國關於汽車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更加明晰,推動了燃油車時代向新能源汽車時代邁進。
2020年11月我國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之時,汽車芯片國產化也已被提上日程。去年九月,我國成立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旨在協同各方優勢力量,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的自主化。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的建設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道路艱辛。但如果我們自己不主動在核心技術上進行突破,是極有可能被‘卡脖子’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總經理原誠寅認為,應該通過生態和產業集羣的模式,讓產業上下游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汽車芯片實現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