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不到1兩的木灰,那另外9兩多的物質去哪了?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科技

小時候由於缺少天然氣,我們燒火做飯都需要去山上撿木材來燒,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有時候我們會撿很多木材把它們整齊的堆積在廚房裏面,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堆在廚房裏面的那堆木材最後被燒得只剩下一堆木灰,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現象,就是當我們拿一根很大的木頭來燃燒,燃燒後的木頭卻只剩下灰,這堆灰比木頭的質量小很多,有時候我們就在想,木頭燃燒之後失去的那一部分重量到底是哪裏了呢?


用木材在做飯燒水

曾經有科學家對這種現象做出過各種解釋,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假説就是“燃素學説”,燃素學説是18世紀初由德國化學家施塔爾提出的,他表示燃素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了化合物,燃素是一種可以燃燒的物質,木頭能夠燃燒就是因為木頭裏麪包含着燃素,當木頭燃燒的時候,失去的一部分質量就是失去的那部分燃素,由於當時燃素學説可以“合理”地解釋燃燒現象,因此在當時統治了化學界長達百年之久,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燃素學説越來越受到質疑,特別是1756年俄國化學家洛蒙諾索夫從實驗中證明了燃燒並不會減少質量之後,燃素學説的地位開始受到動搖,1777年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燃燒需要氧這個結論後,最終徹底推翻了燃素學説,既然燃燒學説無法解釋木頭燃燒失去的質量,那麼該如何解釋木頭燃燒質量的丟失呢?


一大堆木材燃燒後只剩下一小堆木灰,消失的質量去哪裏了?

後來一種新的理論建立可以完美的解釋木頭燃燒後失去的質量,這種理論就是質量守恆理論,所謂質量守恆定律就是指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任何物質不管發生什麼反應,它的總質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質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質量守恆定律表示物質發生任何反應質量都不會消失,可是木頭的燃燒卻是減少質量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裝在瓶子裏面的水質量不會減少

在質量守恆定律中,物質發生反應質量不改變的一個重要提前是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就好像平時我把水裝進一個玻璃瓶中,水蒸發的時候表面上看見水的總量在減少,其實它的質量並沒有減少,因為有一部分水以氣態的形式附在玻璃瓶上,沒有泄露到外部空間,因此它的質量是沒有減少的。平時我們認為木頭在燃燒後質量減少,是因為我們把木頭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了,而沒有把孤立的系統考慮進去,説到這裏有人就感覺疑惑,木頭並沒有用玻璃瓶裝着啊,怎麼判斷它的質量沒有減少呢?


木材燃燒的時候,相對質量在減少,絕對質量不變

雖然木頭沒有裝在一個小玻璃瓶中,但是卻裝在一個大的“玻璃瓶”中,這個巨大的“玻璃瓶”就是我們的地球,從地球的角度去觀察木頭的燃燒,它的相對質量雖然在減少,但是它的絕對質量是沒有減少的,既然木頭的絕對質量沒有減少,那麼它消失的部分質量到哪裏去了呢?


質量守恆定律示意圖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任何物質的質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因此木頭“消失”的部分質量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在燃燒的時候發生化學反應後轉換成為其他物質,而轉化成什麼物質主要看木頭的燃燒狀態。當然木頭充分燃燒的之後,消失的部分其實已經轉化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當木頭不充分燃燒的之後,消失的部分形成了煙霧,這些煙霧一般都由懸浮固體、液體粒子和氣體混合物組成,這些微小顆粒的直徑很小,大概在0.01~10微米之間,不過依然可以使用肉眼看得見,所以平時我們看見木頭燃燒時冒煙就是轉化成這些小顆粒了,這些小顆粒對人體具有刺激作用,所以平時我們吸入這些小顆粒會讓人感覺難受或者流眼淚。


能量守恆示意圖

除了質量守恆定律外,還需要把另一個定律考慮進去,那就是愛因斯坦的能量守恆定律,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能量的產生一定伴隨着質量的喪失,木頭燃燒的時候會產生光和熱這些能量,因此有一部分質量因為轉化成為能量而喪失了,這一部分的質量是真正地消失,因為它的質量性質改變了,變成了能量,不過這一部分消失的質量比例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地球是一個“大瓶子”,大氣層是“瓶蓋”,大氣層不消失,地球上任何反應都不會減少它的質量

科學家把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進行總結,得到另一個定律,那就是“質能守恆定律”,我們用質量守恆定律分析木頭的燃燒,最後可以知道一斤木頭燃燒之後,減少的質量大部分都轉化成為其他物質(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懸浮固體、液體粒子、氣體混合物),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質量轉變成能量真正地消失了,所以我們才看到一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一兩灰,但是從地球這個孤立的系統來看,木頭燃燒並沒有導致地球質量減少,而是從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存在,地球總質量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