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封面| 視覺中國
如果説十天前,張一鳴花數十億收購VR廠商Pico,正式入局元宇宙,把元宇宙的熱度推向了一個新高潮,那麼最近兩天A股上動輒漲停的元宇宙概念股,則徹底將大眾的目光集中到了元宇宙上。
到底什麼是元宇宙?
目前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通俗來講,就是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的一個映射,現實中人們可以做到甚至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
《三體》作者劉慈欣説: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對內,通往虛擬現實。而這裏的“元宇宙”則就是對內的那條路。
雖然今天才被追捧、被看到,但這個詞早在29年就出現了。
資料記載,它最早見於1992年科幻小説《雪崩》:“只要帶上耳機和目鏡,找到一個終端,就可以通過連接進入由計算機模擬的另一個三維現實。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中擁有自己的分身。”
緣何爆火
如今看來,近而立之年的“元宇宙”幾乎可以認為是“一夜成名”。它在今年的關注度是呈指數級上升,而率先把它引到舞台中間的是一家在美上市的遊戲企業。
今年3月,多人在線創作沙盒遊戲平台Roblox上市,它也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大漲就54%,市值超過400億美元,比一年前40億的估值增長了10倍。
在Roblox的招股書裏,對元宇宙進行了更具體的描述,它認為一個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該擁有 8個屬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據悉,Roblox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在線遊戲創作社區公司。2011年上線 iOS,2014年上線 Android。2019 年,Roblox的社區玩家MAU過億,累計有千萬名創作者使用過Roblox提供的工具來開發遊戲。
相比於其他大多數遊戲,Roblox中的遊戲能夠自己定義角色,同時着重滿足玩家社交需求,也擁有一套遊戲內的經濟系統。這被業界認為是元宇宙早期的雛形。
此後,互聯網巨頭對元宇宙的野心也擺在了明面上:
扎克伯格明確表示,接下來5年Facebook要變成“元宇宙公司”;
馬化騰稱移動互聯網十年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並稱之為全真互聯網,同時騰訊是Roblox的中國戰略合作方;
8月,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 (NVIDIA) 自曝,在4月份舉行的發佈會上,CEO黃仁勳的演講中有14秒由數字合成的“假人”代為出鏡,並順勢推出虛擬協作平台Omniverse,號稱是工程師的元宇宙;
同在8月,字節跳動收購Pico入局元宇宙。
而這些只是元宇宙行業動態的冰山一角,但凡是沾邊的,比如做虛擬人的,做引擎的,甚至一個做社交平台的廠商,都説自己是元宇宙,一夜之間,似乎萬物皆可元宇宙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熱鬧在國內更盛,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我們:“這個詞在國外沒有這麼火,雖然Roblox用了這個詞,但沒有引起海外VC的瘋狂追搶。”
而知春資本被認為是投元宇宙相關概念項目最多的機構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元宇宙項目數達20個左右。
這也讓知春資本投資副總裁曾映龍有些始料不及,他談到:“我只是個之前關注AI,區塊鏈,VR、AR,遊戲音樂和社區社交的人,這些又恰好是元宇宙的關鍵要素,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來找我,説我是投元宇宙的,但其實我只是看技術的。”
的確,一個定義並不清晰的新概念,似乎沒有魔力能夠讓大廠、資本和創業者做出如此整齊劃一的動作。
而對於這種熱度,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給出了他的理解:“我覺得現在的元宇宙有點像1999年投互聯網,2015年投區塊鏈,每個時代每一個主題出來後都讓人忽然覺得有很多跟這個主題相關的項目。”
他進一步解釋道:“互聯網這幾年確實沒什麼大的行業主題,雖然區塊鏈算是一個互聯網的分支,但2017年之後,互聯網就再沒有高潮了,平淡到沒有新概念,所有的業務都試過了,所有的新東西也都試過了。所以當前處在一個互聯網世界缺乏下一代創新技術平台的空缺期,我覺得這是互聯網行業遇到的問題。”
小派科技創始人翁志彬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目前,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定型了,大家需要一個新的競爭環境,可能元宇宙就是下一個熱點。”
不可否認,作為科幻,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指導投資的意義並不大,畢竟因為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的關注點,有的投內容和社區,有的看技術項目。
一位不願具名的一線投資人更是直接指出:“如果有人説自己是一個元宇宙投資人,那就像説自己是一個互聯網投資人,能投的東西太多了,沒有具體的意義。從投資決策的角度,元宇宙這種概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這種熱度是不可持續的。”
天選二子:遊戲和VR
我們看到,從9月7日開始,中青寶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9月8日中青寶股價收報11.81元,漲20.02%。除中青寶之外,湯姆貓、順網科技、寶通科技、盛天網絡等也都漲停。
從相關板塊來看,9月8日收盤,Wind網絡遊戲概念板塊指數上漲9.35%,Wind元宇宙概念板塊指數上漲4.72%。
而這場暴漲背後,僅僅是因為中青寶曾在其微信公眾號中提到,將致力打造一款虛擬與現實聯動的模擬經營類“元宇宙”遊戲《釀酒大師》。
雖然看起來是一場資本的鬧劇,但這種現象也折射出了大眾對於元宇宙的情緒。
談到這,我們不禁好奇,為何遊戲會天然的與元宇宙結合起來?
熊偉銘告訴虎嗅,這是因為娛樂行業是一個很安全的實驗新技術的行業,其他行業在進行創新時可能會面臨一些生產力損失的風險,甚至遇到生命安全的大風險,只有娛樂這種風險較小,更多的可能是這個電影看不成或者遊戲有點卡頓,所以很多的創新都是從娛樂行業開始實驗。
此外還有一位遊戲行業從業者解釋稱:“遊戲行業相對來説比較成熟,發燒友比較多,他們追求更高的清晰度,更沉浸式的體驗,而且有一定的付費能力。”
和遊戲一樣,VR也被看做是天然的元宇宙硬件品類,元宇宙此次的爆火也把進入寒冬期的VR、AR設備重新帶回了大眾的視野中。
在這裏,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下VR、AR發展過程。2014年Facebook以30億美元收購Oculus,開啓了VR領域的第一波投資熱潮。大量資本開始密集追捧VR、AR產業,並在2016年達到了高峯。
然而,這一波概念熱炒結束後,2018年,全球VR/AR領域開始步入低迷期,國內大量初創公司紛紛倒閉,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繼續堅持。
2020年,隨着VR、AR行業產業鏈各環節進一步成熟度,再加上疫情推動居家需求上升,以Facebook發佈的QculusQuest2為代表的消費級VR設備需求增長強勁。不過,在國內市場,在元宇宙加持下,一年後才感受到了VR、AR行業的復甦。
對此,翁志彬認為,類似互聯網時代的電腦,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VR就是元宇宙時代的硬件入口。
毋庸置疑,從現在來看,VR進入元宇宙不是唯一途徑,但卻是交互方式體驗較好的硬件,雖然通過手機、通過電腦也可以進入元宇宙,但是二維向。
他還坦言,今年我們明顯感到資本市場對元宇宙和小派科技的關注度有根本性的提升,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很多機構都主動找上門來。
與翁志彬看法不同,也有硬件從業人士告訴我們:“雖然大家都認為硬件(包括VR)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但真的是非常燒錢的,換句話説,到現在為止,短期內(兩三年內)是看不到可以在硬件上賺錢的希望的,所以一般只有互聯網巨頭去燒了,比如Facebook、字節跳動等。”
藏在風口裏的機會
毫不誇張,元宇宙這個概念,到二十年、三十年後才可能真正實現,它的難度甚至要超過登陸火星。那麼今天相關領域的投資該怎麼看,GGV執行董事羅超認為核心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技術壁壘,二是落地場景。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落地場景包括現在和未來。元宇宙包含的技術點很多,每項技術的底層基礎需要很紮實,從而在整個元宇宙發展當中,也能成為重要的支撐。
比如像杭州的不鳴科技,它既做遊戲,又做遊戲引擎,這都是與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再例如隨幻科技,他們通過把好萊塢級別的電影工業技術下沉到直播、電商帶貨和在線教育等場景,已經把虛擬化技術進行了落地。
關於在元宇宙中大廠和創業公司的不同分工,羅超覺得,在某些技術點、內容創新、軟件層中間件等這些部分,獨立的創業公司還是有機會的。
端木資本合夥人何寧也分享了他的邏輯:“很多公司都説自己要做一個自己的元宇宙,這個説法其實是不準確的,或者説,跟主流的元宇宙的概念是不相符的。全行業逐漸形成的共識是:元宇宙其實就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形態。所以我們現在看看元宇宙項目關注的環節跟互聯網項目,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在熊偉銘看來,現在元宇宙是卡在計算終端上,需要首先去解決那些光學問題、設備終端問題、功耗問題、傳輸問題,但這些事不是傳統互聯網人擅長的領域,甚至不是互聯網行業擅長的領域,但是需要去解決。
他談到,“我覺得第一步可能是要做產品化,也就是新的計算設備,未來這個領域會出現一種類似於頭盔或者眼鏡這樣的一種終端,因為它能把線下的世界跟線上的世界同步無縫地連在一起。這個可能是未來三五年,業界面對的一個比較大的機會,但整體商業化還比較遠。”
對此,曾映龍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現在的VR、AR只是有了面向未來的一個演進方向,還不能完全定義出具體形態。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會進一步侵佔我們的感官,包括不限於耳朵、眼睛、手和嘴巴,所以目前在硬件上還存在很大的挑戰和機會。”
正是如此,有從業者指出:在元宇宙裏,大家需要少喊一些口號,多做一些創新的實際的產品,拿出一些產品來,而不能只是説美國又出了個新詞,咱們把它翻譯成中文,再找一個互聯網的創新精神。
關於元宇宙在商業模式上的挑戰,業內認為其實不太存在商業模式的挑戰,因為過去20年,虛擬世界的商業模式已經都試過一遍了,無非就是內容訂閲,所以現在元宇宙的挑戰還在技術上,技術上的呈現能力有限,所以使得元宇宙沒有沒那麼大規模實現。
元宇宙,急不得
在與一眾採訪對象的對話中,我們都問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電影或遊戲中的元宇宙形態是100分的話,那麼現在的技術和生態能做到幾分?
大部分的答案的10分-30分之間,如果要為實現元宇宙加一個年限,大家保守估計是二、三十年。
顯而易見,當前元宇宙還處於早期的早期,未來發展如何還存在很多變數,而如今,太多人為這不足半成的可能性付出了金錢和財富。
一位互聯網行業多年從業者稱:“其實,元宇宙的概念或者究竟是什麼樣的,似乎並太重要,關鍵的是,這個事情能不能成型。而從當前的早期階段來看,還不太成型,這就好比手機發展中的諾基亞階段,雖然諾基亞的芯片、系統,包括展現出來的形式已經是移動設備的高階版了,但並沒有發展讓人驚豔的地步,而當蘋果的產品做了一個擬人化,把用户體驗提升了85分以上,才開發出了一些新視角。”
所以現在元宇宙還是有點“湊合”的,無論是VR也好,或者其他硬件帶來的體驗提升,還沒有到一個真正跨越性提升的階段。
此外,熊偉銘也在採訪中談到,這一代的投資人都是被互聯網訓練出來的,已經習慣了按照互聯網的既定邏輯和創新的節奏來尋找創新點,今年忽然Roblox上市了,大家認為元宇宙這個詞好有趣,Roblox裏也有非常豐富的社區和各種各樣的類似現實社會的一些體現,大家把它放在一起來討論,但實際上,要實現真正的元宇宙,它的元素還是非常不完善的。
雖然是這次元宇宙浪潮的受益者,但翁志彬認為:“元宇宙是一個大的迭代,這種平台的迭代,一定不能對它拔苗助長,或者是靠資本去壓它就能成長起來的,不可能的,一定它有着自然的規律,因為互聯網迭代是需要硬件底層的。”
對於元宇宙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羅超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一,硬件問題,比如是不是足夠輕,接口如何設置;其二,雲的層面,能否實現千萬人、數億人以上同屏同服,也就是雲的基礎架構能力;其三,網絡帶寬能力;其四,虛擬人的真實性和實時性問題。等等還有大量的技術點,離完美的狀態還有不小差距。
長期來看,無論是現在VR頭顯還是今天的手機,都不足以支撐真正影響原宇宙的體驗。還有許多產品和功能需要完善,比如眼球的捕捉、動捕,手套等,這樣的產品成熟後,能夠幫助用户去捕捉更加敏感的行為信息,然後再去反饋到元宇宙當中,讓整個系統再給用户相應的反饋。
此外,被看做是國內投資元宇宙項目最多的知春資本看來,
可見,我們需要清醒和理智的對待元宇宙,要知道今天可以落地的技術,需要有百倍甚至千倍的能力提升後,才有可能支撐元宇宙,要走的路還很遠。
我是本文作者張雪,關注5G、雲計算、企業服務,微信:zhangxue-0929,歡迎行業人士聊天爆料(加微信備註身份)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