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坐進一台 " 智能汽車 " 內,你首先能感受到的什麼?一定不會是智能化的輔助駕駛功能,也不是什麼炫酷的智能燈光交互系統等,而是座艙的交互體驗,這是離乘員最近的也是最容易讓我們感受到變化的領域。
比起整車其他領域的智能化,智能座艙或許將會是一個先行者,一是座艙的智能化對於車企來説似乎是一個更容易實現且入門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這裏沒有法規的約束,也暫時沒有明確的級別概念,很方便 " 扯大旗 "。還有就是對於消費者來説,智能座艙帶來的車內交互體驗的改變,會給用户帶來更加直觀以及個性化的體驗,最能讓用户感受到變化這當然是車企最感興趣做的,所以這是一個如今車企們都更喜歡打出去的一張牌。
我們也會在如今的新車型上看到,智能座艙已經成為一個高頻率宣傳詞,智能座艙展現內容也多種多樣,大屏、多屏、駕駛員檢測、更多的交互方式、更大尺寸的 AUD 等等,而這種體現在如今的自主品牌,尤其是在一些造車新勢力車型中似乎更精彩,比如蔚來,在新發布的 ET7 轎車上,以實體化呈現的 NOMI 依舊是整個智能座艙設計的中心,通過它可以實現對車內功能的諸多控制,而 ET7 整個內飾第二起居室設計的理念,再生藤木 Karuun 這些細節,整體體現出來的就是和傳統汽車內飾設計出發點的不同了,這也是如今幾乎所有智能座艙相比傳統座艙的在設計理念上的區別。
傳統車型的駕駛艙更強調 " 使用過程 " 中的功能性,注重開起來之後各種功能用着順手最重要,而如今智能座艙的沉浸式駕乘體驗更強調享受當下,一方面是智能化上車帶來更多的娛樂方式,另一方面是輔助駕駛早晚會為我們代工,而對於工程師來説,讓車主掛上 P 擋靜坐車內也不會覺得無聊就很重要了。所以大屏、多屏這些設計上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比如理想 ONE 的中控四塊屏,天際 ME7 在車內最多搭載了五塊屏幕,當然只有大尺寸屏幕是不夠的,基於大尺寸屏幕本身能提供的交互體驗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而智能座艙的的主要表現雖然是大尺寸的屏幕,但底層核心卻是芯片,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同車載操作系統、軟件程序以及硬件的支持,來實現智能化的概念。
理想 ONE、蔚來 ET7、天際 ME7 等一批自主品牌使用的智能座艙芯片均來自高通,其中蔚來 ET7 搭載的是最新一代的高通驍龍 8155 芯片,在關乎中控操作系統流暢度和顯示效果的底層 CPU 和 GPU 支持上可以説在目前已經處在頂級水平。除了造車新勢力,在其他傳統自主品牌新車型上,如今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智能座艙的體現,其中作為智能座艙底層核心的芯片,目前大多數自主品牌新車型上均表現的可圈可點。
比如上汽 MARVEL R 的 5G 智能座艙,智能座艙芯片來自華為,其內置 5G 通信模塊的加持則可以讓其在部分場景下實現更快的信息交互體驗。而長城 WEY 新推出的摩卡,智能座艙芯片則同樣來自高通驍龍 8155,可以提供更高的算力支持。而長安即將上市的 UNI-K 則採用了地平線征程 2 作為智能座艙 AI 計算芯片,在智能座艙交互方式上可以實現第二排隔空手勢控制,精準解決了娛樂系統的操作權只在第一排的痛點。
如今,可以説在汽車智能座艙上,相比起合資品牌自主汽車品牌在這個領域已經走在了前列,未來隨着更多高打智能座艙旗幟的自主新車型湧現,智能座艙這個看起模糊的概念也將越來越清晰離我們越來越近,而它或許也將成為最先讓我們感受到 " 智能汽車 " 魅力的地方。謝謝那麼好看的你讀完了全文,再給辛苦寫作的小編點個" 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