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從 1956 年人工智能概念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被提出至今 ,60 餘載,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

起起落落的同時,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發展, 在語音識別、文本識別、視頻識別等感知領域取得了突破,毫無疑問的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人工智能三次浪潮

技術發展背後永遠是人類的創新在推動,這期間有許多的先賢名字讓我們耳熟能詳,例如 1950 年提出計算機博弈的克勞德·香農( Claude Shannon);1954 年提出圖靈測試的阿蘭·圖靈( Alan Turing);首個提出專家系統的愛德華·費根鮑姆 (Edward Feigenbaum);提出深度學習的弗裏·辛頓( Geoffrey Hinton)等人。

那麼,在過去十年,到底有多少人正在為 AI 的發展貢獻力量呢?答案是 155408 位。這些優秀學者、研究員、企業家覆蓋 120 多個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歐洲、東亞地區。

高層次學者有多少呢?1833位。這是根據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結合學者 H-指數、論文數和影響因子,經過去重處理後得出來的數字。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學者數量 TOP10 國家

在 1833 名學者中,覆蓋了全球 37 個國家。按照國籍劃分,其中美國有 1244 人,佔比 62.2%,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中國排在美國之後,位列第二,有 196 人。德國位列第三,是歐洲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家;其餘國家的學者數量均在 100 人次以下。

於是,我們對 196 名中國學者,以及部分非中國籍華人學者進行了全景多維度分析,包括所在機構,研究領域,論文數,被引數,跨國合作情況,畢業院校(本、碩、博)等。

所在機構和研究領域一覽

從所在機構來看,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 20 位、微軟 20 位、香港中文大學 11 位、加利福尼亞大學 10 位、浙江大學 10 位、谷歌 8 位、香港科技大學 7 位、伊利諾伊大學 6 位、北京大學 5 位、復旦大學 5 位、南洋理工大學 5 位、中科院 5 位、阿里巴巴和 Facebook 各 4 位,其他研究者分佈在騰訊、上交大、字節跳動、IBM 等近百機構。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部分研究者主要所在機構

從研究領域來看,大多數研究者們都不侷限在單一領域,例如香儂科技的李紀為,其研究領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機器學習,計算機網絡,信息檢索與推薦;復旦大學黃萱菁,其研究領域可以歸納為: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與推薦,機器學習,數據挖掘。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專研於單一領域,復旦大學的邱錫鵬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清華大學谷源濤專注於語音識別,大連理工大學盧湖川專注於計算機視覺等。

從研究熱度來看,詞頻出現最多的研究領域是信息檢索與推薦,佔比 14%,排名第二的是計算機視覺,佔比 12.56%,排名第三的是數據挖掘,佔比 12.26%,而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也有不少佔比。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研究領域詞頻分析

在這些研究者的努力下,近年來中國的 AI 實力有目共睹。例如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百度的能力被認為超過谷歌。中國目前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領先企業以商湯科技、曠視、依圖科技和海康威視等為代表,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人臉識別, 在 2017 年中國在這一領域獲得的專利數量大約是美國公司的 6 倍。

此外,在語音識別領域,特別是在中文識別和處理上,中國研究機構也有着獨特的優勢。科大訊飛、依圖科技、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依靠中文用户,能遠超美國獲得龐大的中文語音數據庫,這也為其語音識別 AI 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條件。

論文發表:14 位學者論文被引 6 萬 +

中國 AI 科研實力的另一個直接表現,是發表的論文數。從科研論文數量分佈來看,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發表量居於前十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韓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從上圖可見,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緊隨美國之後,且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在華人學者中,每一位學者的論文發表數量呈現 “正態分佈”。有接近 25% 的學者發表了 100-200 篇論文,20% 的學者發表了 300-500 篇論文,19.72% 的學者發表了 500-700 篇論文。

而在發表 700 篇以上論文的學者中,黃煦濤老先生以 1477 篇居首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系教授韓家煒以 1308 篇排名第二

另外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羅切斯特大學的羅傑波有 743 篇;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顏水成有 740 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劉挺有 723 篇;微眾銀行的楊強有 704 篇;南京大學周志華 700 篇。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具體到論文被引數,引用數在 5000-10000 的學者數量最多,一共有 97 位。隨着引用數的增大,其人數也越來越少。

論文被引數在 6 萬及以上的學者,有 14 位。按照引用次數排名分別是:韓家煒、吳恩達、孫劍、何愷明、李飛飛、黃煦濤、任少卿、俞士綸、賈揚清、張磊、張祥雨、湯曉鷗和宋曉東。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學者並沒有發表太多論文,但已經取得了 6 萬以上的引用數量,比如何愷明只發表了 95 篇,任少卿只發表了 20 篇,賈揚清只發表了 61 篇,張祥雨只發表了 49 篇。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高引論文發表年份分佈不均,但一個共同的趨勢是:大多高引論文發表在 2009-2017 年,其中 2015 年最多;2009 年和 2010 年緊接其後。

高引論文井噴的近十年,其實也正對應着各研究領域的熱度。

以深度學習為例,2012 年之後,隨着計算能力的進步和海量訓練樣本的支持,深度學習技術走向前台並急速發展,較好地解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重點問題如圖像分析和語音識別等,並帶動了產業界的廣泛應用。2015 年,為紀念人工智能概念提出 60 週年,學者 Yann LeCun、 Bengio 和 Hinton 推出了深度學習的聯合綜述。這一年同時是中國學者發表高引論文數最多的一年。

再比如,計算機視覺方面,2012 年 6 月谷歌研究人員 Jeff Dean 和華人學者吳恩達從 YouTube 視頻中提取了 1000 萬個未標記的圖像,訓練一個由 16000 個電腦處理器組成的龐大神經網絡。在沒有給出任何識別信息的情況下,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算法準確地從中識別出了貓科動物的照片。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此外,中國 AI 領域學者積極展開跨國科研論文合作。與中國領域學者合作最多 10 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新西蘭和韓國。其中,美國是中國 AI 領域學者跨國合作最多的國家,兩國領域學者合作論文量在中外論文合作中佔比過半。

而在各個 AI 子領域,中國學者的跨國合作論文產出數量差別較大。相對而言,在計算機視覺、經典 AI、語音識別、信息檢索與挖掘、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多媒體領域,中外合作論文較多,而在芯片技術、人機交互、知識工程、數據挖掘等領域的中外合作論文數量較少。

學者培養:清華大學培養了最多的高層次人才

通過對上述高層次華人學者的畢業院校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本碩博,清華大學都遙遙領先。

其中,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有 41 位,中國科技大學 21 位,北大和浙大分別為 19 位和 14 位,復旦、哈工大、上交大和西安交大都是 9 位。其他學校,例如天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也都培養了多位高層次人才。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部分學者本科畢業院校統計

碩士畢業情況仍然是清華第一,但是情況稍有不同的是,麻省理工和伊利諾伊大學進入前十。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部分學者碩士畢業院校統計

而在博士畢業院校的排名上,“格局”又有所不同:排名前十的院校中,國外高校整體數量大幅增加,達到了一半。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美國本科比較強調基礎性學科,而 AI 這種混合性質專業在本科階段是沒有的。進一步分類,AI 屬於計算機科學的領域,卡內基梅隆、加州伯克利、斯坦福大學、佐治亞理工、加州理工在計算機專業都比較強,也是華人學 AI 留學的首選之地。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圖:部分學者博士畢業院校統計

以上是 AI 2000 高層次人才中,196 位華人學者的基本情況。在這些人才的加持下,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更加耀眼,培養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建設中去。持續關注 AMiner,為你帶來更多華人學者報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39 字。

轉載請註明: 華人AI學者大盤點:清華培養人才最多,韓家煒、吳恩達論文被引數“登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