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徵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同時,也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新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徵,科學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應用融合和創新發展正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應用演進。蓬勃發展的5G以及初露端倪的6G,使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與嵌入式傳感器、分佈式計算能力結合在一起,產生了空前數量的電子數據並存儲在雲端。高性能計算能力、高精度先進算法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使人類的計算能力得到質的提升,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解讀日益成為現實,由此產生了巨大應用空間。量子科技的發展,也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驅動力。

傳統基礎設施基本上是物理空間的實體,主要以列車(軌道)、汽車(公路)、飛機(航線)等硬件為依託,以人員、物品為傳輸對象。新型基礎設施則主要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據、物品為傳輸對象,既包括高端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等硬件設施,又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計算機輔助軟件、應用軟件等軟件設施。因此,新型基礎設施是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的有效連接、協同和升級。

隨着科學技術不斷髮展進步,數據驅動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能極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還能有力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解讀,能夠使人們形成以往難以想象的洞察力,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處理和響應信息,全面提高人類的生產效率,推動社會治理變革,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商業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術使互聯網集感知、傳輸、存儲、計算、應用於一體,形成新一代網絡系統,有力促進了數字化與智能化、互聯網與物聯網協同融合發展。這具體表現為:以傳感器、攝像頭、語音輸入系統等獲取各種數據信息,通過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平台實現數據傳輸,再經過大型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計算和安全可信的加工處理,最終反饋到客户的智能終端應用系統,為客户提供決策參考和支持,實現生產和需求精準有效對接。此外,協同融合還體現在新技術與新經濟、產業生態與企業形態、線上與線下、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等許多方面。

得益於互聯網的集聚效應,平台經濟快速發展,平台企業快速崛起。工業互聯網也發展迅猛,全國已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4000萬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領域進展神速,我國已研製成功新一代E級(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平台經濟、工業互聯網、超級計算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有力拓展了我國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潛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與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廣泛運用新一輪科技革命成果,能夠給工業、農業、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行業賦予更多更新發展動能,有力提升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商業生態,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常見的路燈為例:把傳感器、無線發射器、電動汽車充電站、5G基站以及其他數字技術安裝到路燈及其配套設施裏,既能夠為人民羣眾提供全新生活服務和體驗,又能創造新的服務模式、商業模式,拉動經濟增長。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09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3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刻認識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