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騰訊發佈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0年Q4騰訊營收1336.7億同比增長26%,淨利潤(Non-IFRS)332.07億同比增長30%;全年營收4820.64億同比增長28%,淨利潤(Non-IFRS)1227.42億同比增長30%。
整體來看,這是財報高於市場預期,展現了騰訊作為數字經濟代表,在疫情背景下的抗風險能力和多元發展能力。
從細分業務板塊來看,騰訊To B業務、社交業務、網絡廣告等核心業務在Q4均“穩中有進”。 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至385億元,已十分逼近網絡遊戲業務收入。此外,網絡廣告業務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社交廣告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25%。
不過,儘管財報數據較為亮眼,受到隔夜美股大幅下挫以及港股科技股板塊整體調整情緒影響,3月25日騰訊大幅低開,隨後跌幅有所收窄。
作為疫情之下首份完整的全年業績單,從財報來看,騰訊的基本盤依舊處於當打之年。然而,後疫情時代對互聯網巨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加之互聯網自身快速迭代的特性,任何企業身處其中皆需緊跟變化,騰訊同樣如此。
社交基本盤煥發新活力
互聯網發展之猛、變更之快,在今天可能超過任何一個行業。作為中國互聯網的符號,BAT也無法逃過這種變化,字節跳動的崛起像鯰魚一樣攪動了互聯網市場,對原有格局帶來新變化。
這種變化導致的結果就是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摩擦頻繁發生,同時亦讓外界清晰認識到,在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中,即便曾是優勢地位者,同樣面臨着極大的挑戰與競爭。
無疑,騰訊同樣感知到了這種壓力。但同時,人們也關注到,騰訊以一種不斷“求變”的方式應對新競爭格局下的挑戰,而微信正是不斷“求變”的典型代表之一。
不難發現,微信一直保持強勁生命力。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微信用户規模進一步增長,每天有1.2億用户發朋友圈、3.6億用户閲讀公眾號、4億用户使用小程序。用户高黏性的背後,在於微信以一種敏鋭的嗅覺,持續感知用户需求的變化,並以大眾可接受的方式作出迭代。
以微信生態中極為重要的角色——小程序為例,回顧去年小程序的一系列動作,會發現它陸續推出的小程序直播、微信小商店、小程序訂單管理、交易保障、微信物流助手等一系列功能,都有一個核心目標,滿足商家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在去年的疫情大考中,微信小程序連結微信支付、企業微信、微信搜一搜、微信AI等工具和能力,助力各行各業線上“抗疫”。目前,從日常各式各樣的購物消費到政務辦理,甚至於現在的社交分享、遊戲生活,都能感受到小程序的存在。
目前,小程序已成為不少傳統零售實現數字化,鏈接用户碎片化消費場景的重要工具。奈雪的茶就是受益商家之一。其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小程序點單成為用户首選,其線上訂單佔比已經達到了80%以上。
再比如,在政務民生領域,小程序健康碼已累計服務用户超10億,累計展碼量超240億次;社保繳費小程序幫助1.59億人不出門在線完成參保。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視頻號和搜一搜。在視頻化、雲端化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下,微信的基本盤並沒有變,它想做的依然是滿足用户的新需求新變化。而視頻號、微信搜一搜的誕生恰是為了更好的與用户連接。
視頻號在微信生態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視。安信國際認為,視頻號對於微信乃至整個騰訊生態系統的影響意義重大,實現了對於微信生態發揮自身流量優勢在小程序、公眾號、 朋友圈廣告等領域以外的再次變現業務外延。
從連接人與內容,到場景與人、服務與人的連接,微信在保持基本盤活力的同時,已經完成了自身的不斷升維,這也邁向了張小龍一直對微信的描述,連接——連接人、連接內容、連接服務。
“以變應變“,誕生十年的微信仍在煥發新的活力。
產業互聯網駛入深水區
社交基本盤保持穩固的另一側,騰訊To B業務的發展也展現出了超外界預期的速度。
財報顯示,2020年Q4,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收入385億元,同比增長29%,而騰訊來自網絡遊戲收入為391億元,兩項業務收入已非常接近,To B 業務儼然已成為騰訊主力增長引擎之一。
今年兩會中,“數字”作為高頻詞頻繁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背後折射的是國家對於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伴隨着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大廠也爭相進入產業互聯網,將其作為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主題。
對於堅持做各行各業數字化助手的騰訊來説,轉身產業互聯網兩年後,又經過疫情的“大練兵”, 騰訊已具備一個To B公司該有的姿態和能力。
在2020年特殊的疫情挑戰之下,面對各行各業突發的線上轉型需求,騰訊積極輸出技術能力與To B工具包快速響應。依託強大技術力,騰訊雲成為助力醫療、出行、教育、金融、零售等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的有力助手。
數據顯示,目前騰訊雲已經與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300多項聯合解決方案,為20多個行業的30萬家企業客户提供服務,共同合作超過1000個項目,創造了百億營收。
在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之際,騰訊在To C領域積累的產品力,在B端亦得到釋放。疫情期間,為響應線上辦公和復學緊急推出的騰訊會議,僅上線2個月DAU超過1000萬,發佈245天用户數突破1億,8天內擴容10萬台雲主機,創造了中國雲計算的歷史。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從財報中披露的資本開支數據來看,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的佈局顯然還在一個高速投入期。
財報顯示,騰訊2019 年資本開支 323.69 億,2020 年 339.6 億。根據財報註釋,資本開支包括添置(不包括業務合併)物業、設備及器材、在建工程、投資物業、土地使用權等,主要指向雲設備及設施。
而在非流動資產一覽,騰訊2020年物業、設備及器材達到598億元,比2019年提升了整整130億元,在建工程也達到49億元,這些大都是新基建投入。
去年5月,騰訊宣佈拿出5000億元用於佈局新基建和產業互聯網,全面升級“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研究資源”三大能力,以投帶產促進數字經濟“內循環”,打造騰訊TO B生態。
其中,以投帶產的打法可以理解為,騰訊利用自身優勢,比如雲的核心網絡、計算、存儲能力,還有PaaS層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底層技術能力,投資與騰訊現有產品有高協同性的公司。東華軟件、北明軟件等一批老牌IT企業,就是以這種方式與騰訊雲建立合作後,向產業數字化邁進。
從“騰訊沒有To B基因”到成為“騰訊的壓艙石”,騰訊產業互聯網正在以超乎外界預期的姿態駛進深水區。
加大創新賽道資本投入
在社交基本盤和產業互聯網之外,備受外界關注的騰訊投資業務,也正在發生值得關注的變化。
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多次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大中型企業發揮創新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此背景下,不少投資機構都加大了對創新型企業的投資。而以技術和產品起家的騰訊,在這方面更是傾注重力。
盤點騰訊投資情況來看,對於創新企業的投入,騰訊幾乎“不問出身”,一旦看好企業的創新潛力,就敢重金投入。不少創新企業都是在成立初期,甚至發展最困難的技術瓶頸期,獲得騰訊的支持,並一路加碼投資,長期持有。
從更有價值的角度來看,騰訊為創新企業提供扶持和保障,在助力創新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是作為大型企業參與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形式。
比如,國家重點扶持產業,國內AI芯片初創企業燧原科技。由於芯片開發週期長、風險高、投入成本大,銷售規模不夠大的話,公司難以賺錢。想要得到長遠發展,就需要長期資本扶持。
騰訊投資在三個月之內就敲定了投資。彼時,燧原剛成立不久,公司尚處於“PPT”階段。自2018年領投Pre-A輪以來,騰訊已連續4輪次投資燧原科技。
往更深一層來説,騰訊投資之所以注重創新前沿技術,在於它清醒的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與革新的支撐。
因此,在產業互聯網領域,騰訊投資並不諱言自己的抱負和野心——要做頭部科技公司、產業互聯網公司最青睞的投資方。
自2018年騰訊轉型產業互聯網之後,騰訊投資了數美科技、銷售易、BOSS直聘、太美醫療科技、博思軟件等to B領域的超過50家代表性公司,其中不乏賽道小龍頭,而騰訊產業互聯網“朋友圈”名單還在逐步增加。
《日經新聞》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騰訊控股對多個行業共計163家初創企業進行了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20億美元(約781億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40%。
馬化騰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説“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刻在骨子裏的危機意識,讓騰訊無時無刻都在求新求變。
回過頭來看騰訊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從社交到社交商業化,再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求變其實是它一直不變的初心。只是相比過往,騰訊現在的“變”更深入也更加激烈,畢竟,成長的蜕變是“痛”與“收穫”並存,騰訊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