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院(以下簡稱“首發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首都治理論壇“超大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以線上直播方式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通過新浪、鳳凰、中國網、百度、新京報、搜狐、中國知網等主流網站進行直播,全網累計近130萬人次收看論壇直播,產生了很大反響。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教授致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張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柏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宏山教授,首發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李文釗教授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17位專家學者發表演講,圍繞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方向與路徑、悖論與趨勢,數字政府、城市大腦、網絡化管理、互聯網 政務服務、智慧城市、智慧監管、政民互動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解剖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中國人民大學首發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李文釗教授主持開幕致辭環節,對各位專家學者和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介紹了與會嘉賓。李教授指出了此次論壇的初衷,人類社會正在或者即將進入到全新的“數字社會”時代,關於這個主題的探討可以促進企業、政府、社會、學者等各界人士對數字化轉型的關注,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此我們邀請公共管理學科這一領域高水平學者發表看法,推動交流,形成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教授發表開幕致辭,首先,他對各位嘉賓和朋友參加第六屆首都治理論壇表示熱烈歡迎,向參會嘉賓介紹了首發院發展概況、重要影響和取得的豐碩成果。他強調,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下,中國和世界各國都在經歷着治理上的大考。他指出此次的線上學術會議是學術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新嘗試,以超大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為主題可謂正當其時。
鄭水泉副書記就超大城市治理的數字轉型提出了五點看法:第一,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治理與數字化的全面融合;第三,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促進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公共問題的解決;第四,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第五,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中國實踐為理論和學科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沃土。最後,他表示如何通過治理變革來應對人類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是各位學者需要思考和回應的時代之問。他勉勵專家學者在思想和理念上進行超前的研討,以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的勇氣,提出引領數字化時代變革新的治理理論。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張斌教授作了題為“管好政務信息資源 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精彩演講。張斌教授指出目前政務信息資源管理體系存在頂層設計不完善、政務信息資源缺乏有效協同的管控、標準規範體系不健全、數據質量有待提高以及安全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針對問題,張斌教授提出了管好政務信息資源的方法及策略,他從管好政務信息資源目標和原則出發,提出要樹立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信息資源管理理念;要優化規劃設計,明確歸檔管理的主體;要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體系;要明確歸檔範圍,制定和實施政務信息資源長期保存戰略以及要建立相應評價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原巡視員、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教授以“數字化轉型需要思考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為題探討了經濟、社會等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問題。關於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回到計劃經濟,還是深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不等同於經濟計劃,我們要對計劃經濟弊端有深刻的認識,不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關於社會數字化轉型:是趨向整齊劃一,還是走向多元化?魏加寧教授指出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應該要實現從整齊劃一到多元社會、從單一思維到多維交叉、從機械團結到有機團結的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柏瑛教授在論壇上做了以“網格化管理能否增進城市基層治理的韌性?”為題的精彩發言。孫教授根據多年基層治理的研究經驗,結合當前數字時代背景,提出了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經過十六年的實踐,網格化管理是否還適宜超大城市的管理?其未來的前景何在?
接着,她指出了網格化管理因為其具有編碼信息與信息庫、組織架構與統一指揮、精細分類與運行流程以及組團形式與聯動處置四個特點,而受到廣泛認同和推廣,同時還強調了網格化管理仍然有受到質疑和詬病的地方,分析了引發爭議的關鍵點。
最後,孫教授指出了孫教授指出了數字時代基層治理表現韌性應重點關注以人民為中心、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可持續性、資源的整合以及調試性和彈性四個標準,並且對未來網格化管理如何增進有韌性的基層治理能力提出了對策建議。
哈爾濱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系主任、《公共管理學報》主編米加寧教授做了題為“深圳城市智慧治理的思考”的精彩演講。他根據深入的調研,首先提出了當前深圳治理智慧化存在的六個問題:第一,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尚不完備;第二,智慧城市建設體制機制順暢度不夠;第三,數據資源互聯互通共享還需進一步加強;第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碎片化問題嚴重;第五,智慧城市建設的軟實力有待提升;第六,智慧城市建設多元參與不足。
接着,米教授提出了政府形態轉化的模型,認為我國政府形態正在由過去的物理空間政府向未來的數字空間政府轉化,而目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都是轉型期的問題。米教授從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泛在化和政府存在方式彌散化兩個趨勢出發,分析了政府將在數字空間實現由審批到監管的轉變。最後,米教授梳理了人類的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他指出,第四次大數據、人工智能革命的試驗場就在中國,並對其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展望。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李文釗教授作了題為“雙層嵌套界面建構: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方向與路徑”的精彩發言。李教授以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討論的前提切入,認為技術的變革以及技術變革導致的社會變革,都會對政府的治理產生影響。
這一技術與政府治理之間互動是雙重的,即治理技術和技術治理。針對全國超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豐富實踐,李教授通過技術的邏輯、治理的邏輯和數據的邏輯思考,提出了理解超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雙層嵌套界面理論,其核心是處理政府和公眾之間關係,通過面向公民和麪向決策者的界面建構和嵌套關係來整合分立的部門和需求,將研究的重點聚集到公民和決策者,將問題意識轉向城市中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供給。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國際應急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樊博教授圍繞“大數據在應急管理研究中的應用”進行了精彩發言。樊教授從近期應急管理二級學科規劃建設引入,首先回顧了我國當前縱向整合與橫向整合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認為大數據在整合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形成了“互聯網 應急預案”城市應急體制機制。
接着,樊教授介紹了面向超大城市探索風險評估與治理體系的構建,重點領域綜合治理和城市安全監管效能研究是重中之重。最後,樊教授認為應急決策一般要面對嚴峻的決策環境,比如決策信息的侷限性、決策環境的多變性、決策程序的非常規性、決策時限的緊迫性以及決策效果的高風險性。因此,研究數字治理體系和應急聯動體系是超大城市應急響應決策的核心問題。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教授對“數字治理的適度和温度”進行了深刻研討。鄭教授以新冠疫情期間杭州健康碼的推行和傳播為例,指出了數字化過程中存在的個人和公眾、自願和強制、知情和隱瞞、服務和管控、透明和封閉、公平和歧視、弱勢和優勢、平時和應急、保護和利用、體驗和效率之間的平衡問題。
數字治理需要反思它的邊界、尺度和人的感受,思考能力(能不能)、温度(好不好)和權利(可不可以)三大問題,以人為中心,建立制度規則,協同推進技術、管理、倫理和心理,以及數治、法治、德治和人治,實現技術賦能和治理創新的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何哲教授圍繞“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悖論與趨勢”發表了精彩演講。何教授指出人類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是個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使得超大城市治理更加精準、協同、高效。但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三個悖論:首先,不一定意味着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反而加劇了數據焦慮、隱私安全、信息犯罪等問題。
其次,沒有提高政府能力,而是增加了一線工作人員的信息收集壓力和領導崗位的信息處理壓力。再者,沒有提高部門協同效率,而是架空了中間科層,模糊了應急與常態事件。何教授認為需要全面均衡提高基於整體感知能力而不是業務流程發起的數字化水平,降低數據門檻,保護公民隱私,做好分級應對,避免大城市擁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宏山教授以“數字治理的機制設計:基於北京市‘接訴即辦’的案例分析”為題,通過介紹大數據時代的政府學習模式、北京市接訴即辦的成效與問題以及優化市政服務管理的機制設計,強調了數字治理機制設計的重要性。
楊教授認為要通過組織學習形成認知模式,在認知模式之下推進治理機制創新。基於北京市“接訴即辦”改革存在的問題,楊教授進一步提出加強超大城市治理的整體性與層級性、建立市區兩級熱線的競爭機制以及推進地方立法和社區治理改革等政策建議。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孟天廣副教授做了題為“鏈接市民與政府:數字技術驅動的超大城市治理”的精彩發言。他首先基於信息與治理的關係説明了要通過技術賦權和技術賦能兩種機制激活超大城市治理。
同時指出我國數字化治理路徑的特點在於人民城市,為了使數字系統和社會系統同時演進,需要建立一個由資源和主體構成的數字生態。由此進一步提出了智能化社會治理(ISG)的模型並將其應用於城市感知領域。最後他總結道,中國做好數字技術驅動的超大城市治理需要堅持走人民城市和智能城市兩個路徑。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璜副教授以“平台驅動的數字政府”為題進行了精彩發言。黃璜副教授指出中國政府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反映了內在“能力”上的缺陷。黃璜副教授從方法和效益角度探討了浙江省政府數字化轉型實踐,基於此案例指出平台和平台驅動的數字政府的概念。
平台的本質是分工,平台化是數字化領域的“工業化”。平台驅動的數字政府以數字政府基礎設施為技術基礎,回應目標問題、能力問題和資源問題。平台驅動的數字政府目標具有層次性,數字能力的標準化、共享和複用是關鍵要素,數字能力和數字資源的統一是其核心問題。最後黃璜副教授闡述了對數字政府傳統觀點與“技術”的看法和理解。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劉鵬教授以“打造既智且慧的智慧市場監管模式”為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劉鵬教授指出智慧監管不等於傳統監管 信息化,它是新型的政府監管理念和模式,強調精細化、回應性和激勵性,注重政府監管與市場創新的兼容,是信息技治主義與治理合作主義的結合。與傳統的“命令型—控制型”監管相比,智慧監管在監管理念、主體、手段和效果方面有着明顯的差異和特徵。
根據智慧監管的兩個維度,劉教授區分了四種智慧監管的理論類型,理論類型:智慧監管、技治監管、理治監管、傳統監管,並結合北京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台、湖南長沙的放心肉智能監管平台、江蘇常州的陽光餐飲社會共治平台三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探討。最後劉教授指出,要以建設機構融通、工作貫通、數據互通、執行連通——“四通型”智慧市場監管工作體系作為優化現有的智慧市場監管體系的目標。
中山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鄭躍平副教授以“構建融合性的數字化政務服務體系:方向與路徑”為題進行了精彩發言。首先他介紹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他認為技術的創新進一步推動了政務服務的數字化探索,同時還存在服務體系不強、效果不好和渠道承載力有限,渠道孤立、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治理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整體性政府和公共價值、社會價值這四個維度探討了融合性的數字政務服務體系的價值。
最後提出了構建融合性數字政務服務體系的五點建議:一是要具備清晰的頂層設計與規劃;二是理順體制機制,提供製度性的保障;三是規範技術應用、平台建設、數據共享以及服務流程;四是探索數字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政企合作”新模式;五是做好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為構建融合性的數字政務服務體系提供了方向與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副主任張楠迪揚副教授的演講主題為“提速‘一網通辦’:堵點、痛點和難點”。她以杭州市A區的“一網通辦”改革為例,運用實證檢驗的方法,探尋政府改革的深層障礙。首先,她以“審批事項”為研究單位,基於三個關注點即政務服務供給效率、電子政務供給程度、改革力度,提出了三個研究問題。
研究中的事項特點主要關注六個要素:辦事人類別、要件數量、事項類別、權力來源、審批流程以及審批部門本身的特性。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持續推進“減材料”改革和部門數據共享有利於提升政務服務供給效率;優化流程改革要繼續從打破串聯審批流程做起。一網通辦應向“一張網、全事項、全流程、跨層級、跨地域”發展。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PA教育中心主任高翔副教授以“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的進度與限度”為題進行了發言。首先,她介紹了城市大腦的基本概念,城市大腦即開放式智能運營平台,為城市治理提供科技支撐。其次,高翔副教授以浙江杭州的交通治堵為例,詳細介紹了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的工作方式和具體流程,強調了信息在其中的關鍵地位。
同時,她指出城市大腦等數字治理實踐的主要限度包括社會科學的缺位、治理理念以及組織結構的侷限。最後,她提出了數字技術賦能政府治理的三層次分析框架,即宏觀層面上數據驅動的政府職能轉變、中觀層面上數據驅動的組織結構變遷以及微觀層面上數字時代的治理工具創新。當前我們更多關注微觀層面的治理工具創新,未來還需更多地聚焦於中觀、宏觀層面,加速推進政府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李丁副教授做了題為“數字化轉型能改變城市治理的頂層設計嗎?”的精彩發言。首先李丁副教授介紹了中國城市治理的頂層設計,並分析了頂層設計導致的城市治理困境。
進一步,李丁副教授介紹了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模型,包括地方推進的“數字城管”、“全科網格與全要素網格治理”、“數字政府”等建設。最後總結了數字化轉型對城市治理體制的影響,李丁副教授認為數字化轉型的確帶來了一些變化,例如上下級信息對稱、技術權力和具體事件辦理效率的提升。但數字化轉型在短期內難以推動城市治理頂層設計。
至此,嘉賓主旨演講環節結束,論壇進入了最後的互動研討環節。與會嘉賓或再次分享了他們對於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相關問題的觀點,或對主旨演講中的問題進行了回應。隨後,此次線上論壇主持人李文釗教授對本次首都治理論壇進行總結,提出了六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是什麼?第二,數字化驅動超大城市治理轉型,到底是平台驅動還是網格化管理、機制驅動,我們怎麼樣來區分數字治理的系統層面和要素層面?第三,超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場景是什麼,智慧監管、城市大腦、應急管理這些具體的場景怎樣來體現數字治理?
第四,數字化轉型可能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到底人是更加自由了還是更多約束,我們是被符號化還是我們更美好,我們到底是城市的主人還是城市的一個螺絲釘、一個細胞?第五,圍繞着城市數字化治理怎樣有公共管理的特色,和傳統的公共管理進行鏈接,怎樣來發展新的理論、促進跨學科的思考?第六,數字治理現代化轉型是未來的必由之路還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最後,李文釗副院長希望藉助論壇來提升學者的知識使命感和知識本身的認同,實現學者之間的分享、學者和實踐者也有分享與討論,最後來推動學科的進步,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文稿整理:翟文康、劉小天、黃藤、慄伊萱、滿彩霞、呂曼青、李芯鋭、王玉、葉旭雯
編輯:李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