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人民龐大的醫療需求以及人民羣眾對疾病防控意識的逐步增長的,心血管領域的自主創新得到了發展,眾多的科技成果正在轉化為臨牀應用,因此為更多的患者及醫療單位提供了更加精準、個性化及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總體上提高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尤其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國的自主創新意義更加深遠。我們要跟隨精彩和閃光的創新思想,從而幫助大家開拓創新思路,更多的參與創新與創造,不斷取得新成績。” 這是6月10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心血管創新與轉化學組論壇期間,東北心血管病論壇(NCF)大會主席、北部戰區總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主任委員韓雅玲院士致辭內容。
目前我國心血管自主創新領域的研發迅速,自主知識產權不斷創新,本論壇從08:55-16:10,集結了在心血管專業的著名專家,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器質性心臟疾病、起搏電生理、人工智能領域等學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心血管領域的創新產品和技術進行全面闡述,講課內容理論聯繫實戰,包含了一批成功申報了新發明和新專利的專家,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思路形成做一詳細的講解。
本次會議邀請了一眾心血管領域的專家,由北部戰區總醫院荊全民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楊士偉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玉成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孫勇教授和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英教授組成了主席團並主持了第一節會議討論;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馮新恆、北部戰區總醫院劉海偉教授、中山大學附屬江門醫院彭宇程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劉小青教授和北部戰區總醫院王忠超教授擔任主席並共同主持了第二節會議討論。
在第一節會議中,邀請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孔祥清教授、北部戰區總醫院孫景陽教授、北部戰區總醫院於海波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黃晶教授做主題演講。
孔祥清教授分享 “醫療創新方法”《不僅埋頭苦幹,還要抬頭看路》演講。孔祥清教授表示,我們遇到了醫療創新的好時代,要抓住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並提出了醫療創新的基本要素“三駕馬車”。醫生是創新的驅動力量,而“埋頭苦幹”是創新工作的基石,從啓動、應用至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條艱苦的道路。孔教授分享了自己關於創新的心得體會,我們要科學嚴密的驗證假設,明確政策法規,在細節中學會琢磨,明確優勢,充滿創新信心。職務發明、無捷徑思想、堅強毅力、懂得分享是“抬頭看路”的四個重要精神。孔教授的演講引發了各位專家的熱烈討論,其中韓雅玲院士指出,中華民族原創的至關重要,孔教授關於為什麼要創新,如何能更好的創新做出了重要的詮釋。
孫景陽教授詳細介紹了心臟與血管急重傷病野戰快速微創介入救治方艙,是一種大型醫療急救裝備,可實現心臟與血管急重傷病野戰快速微創介入治療。2008年開始由韓雅玲院士帶領的團隊進行探索和研發的成果,大大的縮短了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時間。該方艙的結構設計及特點:展開迅速、機動靈活、適應性強。介入設備如綜合手術牀、車載血管造影機、車載氧氣瓶等設備一應俱全。此方艙的移動介入手術功能,填補了我國野外救援功能的空白,手術成功率達到100%。
於海波教授分享關於“起搏患者在線”經驗。“起搏患者在線”是一個微信公眾隨訪平台,此平台響應了 “網絡” “醫療”相結合的要求,以“醫患溝通、患者關愛”為主線,實現遠程且持續全程器械監測管理,從而實現術後教育及科研數據整理。截至現在共有3000餘名患者通過此平台進行管理。2016年依託於“國家重點研究計劃”,此平台應運而生,且功能逐漸多樣。主要包括:醫患交流;醫患學習;科研數據;常用功能包括:患者樂園;推送心臟疾病知識;醫學的小知識;常見術後問答功能;圖文諮詢,隨時交流;問卷調查(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評分等);手術及術後詳細信息;患者教育;預約隨訪;收集數據等;在未來真正的智慧管理將是遠程起搏器監測及網絡醫患溝通平台相結合。
黃晶教授在介紹頸動脈體干預治療高血壓研究進展時表示,頸動脈體與化學感受關係密切,是呼吸運動調節的重要感受器。近年來研究其與人體機能活動的關係,甚至包括對內分泌及血液系統的影響。在病理狀態下,其通過嘌呤類遞質對P2X3受體的作用,對交感持續狀態產生影響。早期的干預方法是直接切除單側頸動脈體,發現雖然對生活質量積分改善,但對心功能改善無優勢。2015年始黃教授帶領團隊開始進行相關試驗,結果顯示頸動脈體可能參與高血壓、心衰等疾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臨牀干預研究的新靶點;藥物調低異常增高的頸動脈體可能是有效的干預方式,但缺乏器官靶向性;低強度聚焦超聲基因釋放技術可能提供無創、靶向和定量的頸動脈體調低策略。
在第二節會議中,邀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悦教授、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孫偉教授、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董鵬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範力宏教授進行精彩的主題演講。
李悦教授首先進行了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創新與發明的經驗分享,通過實際病例詳盡的講解了雙導絲切割技術方法及其適應症;冠狀動脈遠端小血管及心外膜側枝穿孔栓堵器械及方法;子導管血栓抽吸技術及血栓抽吸導管輔助twist wire技術;克服支架定位中嚴重位移-漂浮導絲球囊技術;開口支架後擴張新術式-PAT技術;新的功能學測算方法等。
孫偉教授的演講針對於NOYA可調式心房間分流系統治療。他指出,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已成為心衰治療的重要部分,而心衰治療的“金三角”及最新的沙庫巴曲纈沙坦對HFpEF治療效果有限,且CRT及LVAD相關器械治療的適應症也非HFpEF。由我國醫生自主研發的NOYA系統通過射頻的作用,人為形成房間隔缺損,代償特性來緩和左心繫統的壓力負荷,採用非植入性的方式,不留下任何植入物,降低永久植入物的相關風險。FIM研究結果:射頻心房分流術是一項安全的介入手術;短期隨訪顯示心房分流術對於慢性心衰尤其是HFpEF患者的左心房壓力和BNP具有較好的較低作用;心房分流術的長期療效進而不良反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董鵬教授用自己的器械研發經歷分享了冠脈介入醫生如何進行器械研發,從導管的設計及改進、研發雙腔超聲導管到新冠疫情期間無線聽診器等十餘項創新發明。實踐出真知,從臨牀中尋找痛點,從中思考創新的解決方案,用創新的精神推動醫學發展。
周達新教授介紹了Valveclamp治療MR的臨牀進展,全球首創術式ValveClamp,為我國自主研發的二尖瓣夾合器,於2018年7月在我國首次臨牀成功。其優點為操作步驟簡單、瓣葉捕捉方便靈活,捕獲範圍更廣。臨牀試驗結果顯示此術式對二尖瓣反流顯著改善,效果明顯,目前手術成功率高達100%。
範力宏教授針對局部冷凍療法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行分享。隨着肥胖和代謝綜合徵急劇攀升,多數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刺激棕色脂肪改善胰島抵抗成為代謝研究熱點,而寒冷時激活棕色脂肪的經典手段,但國外的冷凍治療方法難以在臨牀上推廣。2016年開始,我國自主研發設計了一款可以局部寒冷刺激棕色脂肪的可穿脱馬甲,經臨牀試驗結果看出,糖耐量異常組患者糖代謝得以糾正,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迴歸正常,胰島細胞功能恢復。糖尿病前期病人,胰島功能恢復,且無不良反應如。
總結
通過對本次會議的學習有助於我們臨牀醫生開闊創新思路,更多的參與創新與發明。會議的學術內容既有創新性又有實用性,為臨牀醫生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醫師報超能團##超能健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