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陸一夫)8月22日,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峯會在廣州舉行,小馬智行(廣州)總經理、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發表主題演講。她表示,小馬智行的最終目標是打造“虛擬司機”,“它可以開不同的車型,可以在不同的車輛平台上面部署。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場景數據的積累、數據的反饋,通過AI提升技術,最終虛擬司機可以達到什麼樣的車、什麼樣的路都能開。”
莫璐怡介紹,目前小馬智行在中美兩地所擁有的自動駕駛車輛規模超過100輛,公司分別在廣州、上海、北京、美國的爾灣市和加州弗裏蒙特市開展Robotaxi路測。
她表示,在2017年底正式落户廣州南沙前,當時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對雨天和水花處理能力一般,原因在於此前公司僅在加州進行路測,對雨天和水花缺乏數據。“但在我們來到廣州之後,前500天的運營時間裏面,我們總共經歷了209個雨天,並且常常是大雨或者雷暴,這就使得小馬智行的整個自動駕駛系統在不停的路測中收到了非常多的雨天和水花的數據,不斷的去提升自動駕駛系統。”
在接受包括新京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莫璐怡認為雖然小馬智行的車隊在南沙已經運行超過500天,但目前仍在處於試運行的狀態,尚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因此公司通過真實測試獲取真實的數據,更看重路測對於公司技術提升所帶來的價值,並不急於要向外推廣運營。
對於目前國內自動駕駛企業的競爭格局,莫璐怡認為自動駕駛技術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討論競爭問題為時尚早。她表示,目前自動駕駛行業仍需要先解決無人化和規模化的問題,“假設任何一家自動駕駛的企業解決了行業裏的一個困難或難題,都是整個行業里程碑式的突破。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不停地把技術推進,才能真正討論大規模的商業落地,再去討論所謂的競爭。”
從去年至今,國內不少人工智能企業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外界預期中美科技存在脱鈎的風險。小馬智行市場公關總監張海洲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相信包括小馬智行在內的很多公司在應對這一風險方面都有預案,公司創始人彭軍早前亦表示,小馬智行正在豐富整體產業鏈,一些關鍵的零部件也在做一些國產化替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陸一夫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