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預約掛號,看病就診更便捷;專家遠程會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醫保在線支付結算,綜合醫療保障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不斷湧現。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完善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衞生領域的應用,促進醫藥衞生管理和服務模式的重塑。
隨着利好政策的出台,未來,網上不僅可以看病拿藥,甚至可以直接醫保報銷。不過,把關係民眾生命健康的診療過程搬到網上,“網上看病”便捷高效的同時,也需要釐清責任、加強監管。
1
互聯網醫療“智能+”特徵凸顯
互聯網醫療作為一種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業態,以互聯網為載體,以醫療資源匯聚為手段,以醫療服務在線化、便捷化為特色,代表了醫療行業發展新方向。在剛性需求增多和新冠疫情暴發的刺激下,互聯網醫療實現規模化增長,並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呈現出“智能+”的新特徵。
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在線服務手段不斷豐富。近年來,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與慢性疾病比例居高不下的影響,醫療行業的剛性需求激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為緩解線下醫院壓力,優化就醫流程,提高診治效率,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在線掛號、在線問診、遠程會診、電子處方、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等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不斷湧現。
前線醫生採集病例,影像資料實時上傳,MDT多學科專家會診,確定最佳救治方案……日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通過“互聯網+智慧醫療”技術對雲南省傳染病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了遠程會診。
昆醫大附一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陶博介紹,遠程會診過程中,調取了昆醫大附一院互聯網雲醫院上的多次肺部CT影像,通過AR技術完成三維重建,“專家們只需要戴上AR眼鏡,就可以將二維圖片立體化,360度高清立體呈現器官、病灶形態、細微結構,患者可以得到精準、個性化的診療。”
另一方面,醫療數據資源價值進一步凸顯。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層出不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快速融合應用,有效縮減了服務時間與空間距離,在促進醫療資源下沉、醫療信息共享、醫療服務協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加速建立,促使“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格局初步形成。
隨着在線問診、區域醫療信息、互聯網醫院等平台的建設,醫院、企業等將積累大量的基礎醫療數據,為行業管理、生物醫藥、臨牀醫學、公共衞生安全等提供重要依據。未來醫療數據資源將為遠程診療、線上複診等創造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推動醫療行業的整體發展。據統計,202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2020-2026年CAGR預計為14.23%。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提升了居民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度與認可度,帶動互聯網平台的快速增長,疫情暴發僅一個月,平安好醫生平台新註冊用户增長了10倍,阿里健康平台日訪問量提升了5倍,百度“問醫生”頁面訪問量接近2億。
2
互聯網醫療或是
產業互聯網時代最寬的跑道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春節至今,互聯網醫療股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其中,平安好醫生上漲了92.5%、眾安在線上漲64%、阿里健康上漲107%。
從需求端來看,2月份,平安好醫生累計訪問人次高達11億次,新用户註冊量比之前增長10倍;阿里健康僅2月上旬問診人數就已超千萬;2020年,好大夫在線1月20日-4月12日,平台接診患者人次超672萬,接診醫生總數超8萬名,高峯時期日均在線問診需求量增長648%,新註冊患者數增長350%。
“此次疫情把互聯網醫療往前推進了5到6年。”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廖傑遠説。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微醫的互聯網醫院一天有1100萬人問診,超6萬醫生從空中馳援湖北。廣大用户的互聯網醫療使用習慣被迅速培養起來。政策面也跟進很快。
“行業普遍認為互聯網醫療很可能是產業互聯網時代最寬的跑道。”隨着發展環境向好,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迎來發展分水嶺:市場供給顯著增加,支付能力整體提升,行業玩家開始深度佈局探索變現新路徑。比如,互聯網醫療企業正加速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與醫院合作或受委託搭建互聯網醫院,獲得項目建設費或運營費用。以平安好醫生為例,截至2019年12月,已與3000餘家醫院展開合作。同時,還有互聯網醫療企業與線下藥店共生髮展,在醫藥端融合在線隨訪、慢病管理、藥效跟蹤等健康管理服務。還有以家庭醫生為切入口,整合線上線下醫療資源,有效補充院外服務缺口。好大夫在線則是該賽道的代表,其提供的專科專家支撐下的“縣+鄉鎮+村醫”一體化家醫服務團隊,幫助專科醫生和基層全科醫生建立慢病管理的協作關係,組成“專科+全科”的團隊,向基層患者提供規範、專業的慢病管理服務。
3
多難題仍待解
雖然互聯網醫療風生水起,但仍有諸多難題待解。作為弱週期、強監管的行業,互聯網醫療一直面臨着用户習慣養成、市場推廣、商業模式等難題。
01
首先,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匱乏,在線服務與數據應用發展受限。當前,醫療數據繁多,各類互聯網醫療平台銜接不暢,線上線下、跨平台診療結果分佈分散,使得各地以患者個體為中心的數據彙集與共享難以實現,互聯網醫療一體化服務體驗不佳。
02
其次,技術融合應用仍在初期,需求分析與場景體驗有待優化。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創新仍處於探索階段,健康管理、智能輔助診療、基因診斷等新模式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此外,針對不同羣體用户的需求挖掘有待加強,線上就診的時效性、交互性、操作性等場景體驗亟待改善。以中老年羣體為例,作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線上診療方的核心用户羣,同時也是使用智能終端、適應在線方式最為陌生的羣體,要改變他們的線下就醫習慣,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門檻,是互聯網醫療企業產品和服務創新亟待突破的重要問題。
03
第三、優質醫療資源吸納力不足,線上診療服務能力欠佳。目前,線上診療的科目齊全,註冊的醫師數量也不少,人們就醫的便利性得到極大改善,但對於三甲醫院、主任醫師等優質醫療資源的吸納能力不足,夜間、週末、節假日等非日常工作時期的執業獎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線上醫師的診療水平、全天候就診能力普遍偏低,用户對於線上診療結果和處方信任度不足。疫情期間,人們迫於出行限制,對於小病、分診、複診、疑似病情判斷等問題的線上就診需求激增,而疫情後,如不解決優質資源供給這一痛點,遠程醫療平台的使用率將大幅回落。
— The End —
稿件一經刊發,將根據文章質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議、新聞線索,
歡迎於微信公眾號後台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