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贏了,靠的是什麼?

(經濟觀察)大疆贏了,靠的是什麼?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夏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近期公佈了針對大疆的337調查終裁:不會發布禁令。2018年,一家中企的美國子公司向ITC以大疆侵犯其專利權為由,請求ITC發起337調查併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兩年後,這一指控最終被否決。大疆贏了,靠的是什麼?

技術是硬實力。創立於2006年的大疆,在過去12年裏,成為了全球無人機行業的“獨角獸”,2019年其工業產值突破260億元(人民幣,下同),在2020年上半年則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

支撐大疆“翱翔”的是對技術的極致重視,公司一半員工是工程師,20%以上的收入直接或間接投入研發當中,長期深耕技術科研不以短期獲利為目的換來了大疆在技術領域的硬實力。

在專利申請方面,截至2019年2月15日,大疆創新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超8700件,全球授權專利超過3000件,連續多年PCT專利申請量國內前十。尤其是無人機領域熱門市場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或地區授權專利超1000件。

前瞻產業研究院給出過這樣一組數據:大疆公司手握全球80%以上無人機市場份額,在美國,其市場份額佔比更是超過85%。這意味着,大疆在美國市場的不可替代性極高。

2017年至今,美國聯邦政府與美軍通過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法規和命令來限制使用大疆無人機。但由於無法找到可替代產品,大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和規模仍然在不斷提升。

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對中新社記者説:“我們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保持着很強的競爭力和高水平的合規,但是西方少數人卻總是不顧事實從政治立場出發攻擊我們有數據安全問題。”

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大疆基本保持了每年都有創新產品問世的節奏。從商用自主飛行控制系統起步,到逐步推出雲台系統、多旋翼飛行器、小型多旋翼一體機等產品,大疆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飛控系統、機架、雲台、攝像頭等組件全部由其自主設計和研發,並在自建工廠進行生產組裝。

能讓大疆構建其自己技術“寶庫”的基底是人才。謝闐地直言,大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據悉,大疆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無人機研發團隊,並通過多項人才計劃在全球吸引和培養工程科技人才。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領域的人才質量和數量快速提升,而這在大疆已承辦多年的Robo Master機甲大師賽中便可窺探而知。

謝闐地回憶説:“我們2015年第一次辦比賽時,本科生設計的機器人要通過視覺去自動瞄準射擊是非常有挑戰的,往往需要研究生的指導,甚至可能是畢業設計級別的難度。但到2017年這一技術已經在各高校戰隊普及,大家都能熟練的開發和部署視覺識別、自動瞄準等技術。2018年冠軍華南理工大學戰隊的自動瞄準開發者竟是個大一的新生。這意味着通過動手實踐,許多先進技術知識可以讓學生快速上手掌握。”

“經歷過這樣的比賽下來,學生不僅能學習實踐課本里的工程科學知識,而且有了項目協作和組織管理的經驗。如果投身創業,有比賽經驗的學生更容易把技術從實驗室帶到工業界落地。”謝闐地稱,從2015年到2019年的五屆比賽,大疆投入資金3.5億元,就是為了全社會選拔人才,培養和輸出工程師文化。

他透露,隨着Robo Master的選手陸續畢業進入科研領域或者走上社會,有不少已投身機器人產業領域,可以預見到未來幾年會有一批“非常厲害”的項目登上舞台。

大疆所在的深圳是中國創新技術與科研人才聚集的重鎮,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地位不言而喻。

在被問及,想要將大灣區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核心的要素是什麼?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就説,主要的期待在人才這一方面。總體來説,無論是大灣區還是全中國,科技人才的密度還是有很大的提升潛力,只有更多人投身到科技創新中來,更優秀的科技企業才能如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9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疆贏了,靠的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