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2020,中國交出一份寫給未來的“年終總結”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20年邁入最後一個月,全世界似乎都忙着給這特別的一年做總結。
美國《時代》週刊用封面的紅叉,將2020年評價為“最糟糕的一年”;日本將提倡拒絕包括密切接觸在內的“三密”的“密”字作為年度漢字;馬來西亞評選年度漢字,“疫”字高票當選;新加坡的“字述疫年”活動中,入選的十個字也是字字驚心……
資料圖:忙碌的港口。李忱 攝
作為今年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大經濟體,中國怎樣為2020作結備受矚目。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外界提交了一份最新出爐的中國式年終總結。
在這個“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裏,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在這份充滿信心的“年終總結”裏,也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為什麼能”的一份答本。通過這一年的實踐歷程,“人民至上”不僅是中國刻入骨血的信念,更是危難時刻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是應對變局至關重要的思想方法。這是中國在最短的時間果斷“封城”,叫停春節返鄉社交等一系列措施背後,強大決策勇氣的起點,也是舉國動員,萬眾一心創造武漢抗疫阻擊戰奇蹟,激發“中國力量”的精神共鳴。
在這一年裏,中國走出了堅定的腳步,通過對正確方向的堅持和專注,創造了經濟正增長、實現擺脱絕對貧困,成功探月取土等多個人類奇蹟。展現了“做好自己的事”,處亂不驚的強大定力和應變能力。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概括的,“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只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一定能夠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
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圖為五星紅旗月面展示模擬圖。 國家航天局供圖 攝影:張高翔
站在2020年的成功經驗上,中國清醒看到的是2021年仍然嚴峻的挑戰。這份年終總結裏,談及未來的部分貫穿了憂患意識——“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為此,面向2021年,中國“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要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嚴密防範各種風險挑戰。”“要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也可視為對世界傳遞出2021的中國確定性。
誠然,中國創造了自己的2020,同時,也被2020所塑造。
這一年,中國經歷了悲喜交加的強烈情感衝擊,於危難中看到了中國的脊樑,於應對挑戰中體認了中國力量,激發了內部巨大的向上共鳴和信心,也沉澱了更趨成熟的國家意志和國民心態。
這一年,中國也同時感受到來自外部的廣泛善意與某些敵視,始終堅持“相信世界”的正念,中國尤為清楚地體認到,在疫情中,獨善其身只是一個起點,只有世界疫情受控,才能看到真正的希望。
回望2020年,人類經歷着全球7000多萬人染疫,死亡人數超164萬的至暗時刻。在病毒肆虐同時,強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單邊主義、毀約退羣……這些負能量的詞語,也令人遺憾地成為回顧這一年的關鍵詞。在這樣的2020年,中國案例對世界走出困境顯然具有獨特意義。
怎樣總結過去,就意味着如何選擇未來。
面對馬上到來的新一年,中國和世界都需要對成功或失敗經驗的總結,並從中汲取人類面對未來的共識。
唯願中國這份寶貴的年終總結,能夠凝聚起世界面向未來的更多智慧與努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