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跳躍着一顆“中國芯”,背後有一項技術很關鍵
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濱江的歷史記錄着上海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也傳承着一代代勞模和廣大勞動者的奉獻精神。10月30日,首場“中國夢·勞動美——人民城市 奮鬥有我”上海職工直播課堂“跨越時空的歷史變遷”,在楊浦濱江人人屋黨羣服務站門前廣場上正式開播。
原紡織工業部首屆18位全國勞模之一的黃寶妹和北斗三號衞星副總指揮沈苑,現場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城市發展變遷、產業轉型升級、人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的歷程。
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百廢待興,上海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紡織中心,作為紡織行業勞模代表的黃寶妹,曾多次受到毛主席接見。在講述中,黃寶妹回憶,“毛主席曾經對我説過一句話:‘全國人民穿衣服都靠你們’,讓我終身難忘,這也成為了我終身奮鬥的目標。”當時,國家給她分了一套房,但看到身邊有更需要的人,她就讓了出去,“放在現在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很多勞模都是這麼做的。”黃寶妹説,單位裏還曾經讓她從一線轉崗至辦公室當工會副主席,也被她婉拒,“因為機關為企業服務,企業為工人服務,工人創造財富,我就是要在一線。”
老紡織人黃寶妹代表了一個時代工人的奮鬥力量,北斗人沈苑則代表了新時代青年職工的蓬勃力量。
從2009年起,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參與北斗系統建設,組建了一支開放融合的衞星研製隊伍,承擔起北斗系統空間段研製任務。沈苑説,在老百姓眼裏,他們是一羣“造星星”的人。從2009年立項到2020年北斗全球系統宣佈開通,11年,他們一直在和自己較勁,和時間賽跑,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完成了12顆北斗導航衞星研製及發射,為中國北斗系統提供了“上海方案”。沈苑笑着説,“十餘年來,我們這羣人一直過着‘週六保證不休息,週日休息不保證’日子,當但看到自己親手打造的北斗上了天,又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兩年因為美國對華為的技術封鎖事件,“中國芯”備受關注。沈苑自豪地説,北斗系統跳躍着一顆“中國芯”。芯片的研發流程非常複雜,宇航級芯片的研發比地面產品難度更大,它除了有同等“小型化”“集成化”等要求外,還多了一項“空間抗輻照”指標。北斗的“中國芯”龍芯攻克了多項抗輻照處理器的關鍵技術,開闢了國產自主抗輻照處理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道路。據透露,自首顆國產龍芯芯片在新一代北斗導航衞星I1-S衞星上成功驗證以來,目前已在軌穩定運行5年多,沒有發生過一次單粒子翻轉事件。現在,我國的北斗衞星都用上了龍芯。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等共同啓動“中國夢·勞動美——人民城市 奮鬥有我”上海職工直播課堂。據悉,該直播課堂是上海市總工會在迎接建黨百年之際,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打造的創新網絡宣傳平台,將成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下一期,上海職工直播課堂將前往浦東新區,講述《光榮與夢想——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故事。
欄目主編:劉錕 文字編輯:劉錕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劉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