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已今非昔比!美國製裁的惡果開始顯現,再不停手就是自討苦吃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科技

近來,華為攜手中科院雖然讓大家看到了我國芯片“突出重圍”的希望,然而這需要時間。雖説在美國禁令頒佈前,華為就儲存了大量的芯片,可供華為一到兩年所用,但兩年後又該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就在所有人似乎對美國的制裁一籌莫展之際,事情也終於迎來了轉機。鑑於中國芯片市場的巨大利益和潛力,華為已今非昔比!德國巨頭英飛凌也終於按捺不住了,準備高調進入中國,並聲稱採取的技術100%自控,那麼英飛凌是否會成為華為的那根“救命稻草”?

其實擺在德國巨頭英飛凌面前的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一邊是中國芯片市場的巨大利益,一邊是美國的威脅。先來説説前者,今年我國芯片進口總額基本保持穩定,大致在3000億美元以上。而隨着我國對芯片的重視,註定了我國芯片領域的潛力驚人,現在的市場並未能充分挖掘出這份潛力,這也是世界各大芯片廠商紛紛在中國進行芯片產業鏈佈局的原因。

此外,隨着台積電、三星等廠商受到美國對華為禁令的限制,不得不對華為斷供後,一系列“惡果”正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上顯現,美國再不停手就是自討苦吃。包括芯片供應從供求基本平衡到如今供大於求,決定了芯片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會開始走跌。其次華為的退出,一時間又令全球各大芯片廠商沒有辦法找到可替代華為的客户。

最後,那就是誰若能在此時拿下華為,助華為一臂之力,不僅能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同時還將收穫華為的友誼和來自中國市場的善意。但是,正所謂“有得必有失”。此時的華為芯片同樣是一塊“燙手山芋”。

美國對華為不遺餘力地出手,決定了別管是不是採用美國技術,只要誰敢幫華為,美國就一律“制裁”。不講規矩、不講道理,美國對待華為芯片一事上能做到如此決絕,已經註定了美國不打算在這件事上講規矩。那麼,德國英飛凌會怎麼選擇呢?

事實上,去年當美國將華為加入到“實體清單”後,德國英飛凌就已經很謹慎地對華為斷供了。如今英飛凌高調宣稱自己技術100%自控,目的到底何在?如果這時候英飛凌出手,甚至有可能拿下華為的全部訂單,這對於英飛凌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誘惑。

要知道如今的英飛凌雖然號稱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實際上始終徘徊在十大半導體廠商的最末端,隨時可能被後來者居上的其它芯片巨頭或代工廠取代。如果繼續“吃老本”、“混日子”,不想辦法突圍的話,英飛凌恐怕早晚會跌出“全球半導體十大”的行列,尤其中國資本紛紛入局半導體產業後,英飛凌未來的境況實在堪憂。那麼這一局,英飛凌要賭一把,幫一幫華為,順便拿下它的全部訂單嗎?

坦白地講,這種可能性令人“失望”。有專家分析認為,英飛凌如此高調地宣稱自己100%技術自控,為的不是幫華為,而是吸引華為以外的中國企業和買家與他們合作。如今在芯片領域中國企業和買家們已經有些草木皆兵之感,生怕成為美國下一個要對付的目標。

所以努力尋求與美國技術以外的半導體廠商尋求合作,而德國英飛凌的“廣告”恰恰是為了滿足這些潛在客户的需求。所以説,華為雖是最美味的“蛋糕”,但英飛凌恐怕不會為了華為而甘願冒險。畢竟美國的“實體清單”絕非玩笑,它往往能決定西方企業的生死存亡。這盤“賭注”,英飛凌未必敢接盤。

因此説,華為想要破局,只能依靠自己,依靠國家,依靠自己的研發團隊,依靠與國家中科院這樣的官方研發機構合作,才有破局的希望。正應了那句老話“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強不息才能不看他人臉色,活出瀟灑的自己。相信中國芯、華為夢有一天會盪漾在美國的空氣中,容不得他們再來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