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視覺中國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説他不好,來罵的人越多説明他越紅”,資深創業者儲峯曾告訴我他判斷個人影響力的方法論,方法論的背後是互聯網的“廣場模式”極易形成兩派爭吵,進而演化成為了開槓而開槓,此時爭吵的過程已經大於對抗本身。
平台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助推爭吵甚至對抗,以熱榜激勵和社交轉評贊數據不斷刺激用户挑撥情緒,推動平台用户的活躍。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用户享受爭議和追捧帶來的認同感,但越來越多用户因為不想捲入無謂的爭吵而選擇不再生產內容或者關閉賬號。
有個劇情短視頻很好地還原了這一過程,一用户想單純的想要發佈某面包很好,原本10個字就能説明的內容為了避免槓精解讀硬生生延展到了400字,尚且還不能規避所有的問題,最終以取消發送信息為結尾。躁動的互聯網影響了躁動的人,躁動的人又讓互聯網更加易燃易爆,互聯網病了嗎?
在錘人橫行的互聯網,大數據、算法的陽謀
人天生是抱團的。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智人除了憑藉想象力和抱團戰勝了尼安德特人,150人超強抱團的智人在個體不佔優的情況下碾壓10餘人團隊協作的尼安德特人。抱團的特性印刻在我們的基因裏一直保留了下來,沒有抱團基因的人早就被淘汰了。
波蘭社會心理學家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指出:人們天生會把其他人劃分成”同類”(in-group)和“異類”(out-group),這種劃分一旦完成,就必然會更加維護同類,更加排斥異類。
互聯網的發展,讓中國9.4億用户加入到網絡中,互聯網實現了最大規模的科技普惠和平等的表達權,原本的“精英表達”變成了“全民表達”,互聯網讓每一個人都有了表達的自由,也讓每一個人擁有了融入羣體得到認同的可能。
踏入河裏泥沙泛起,平等表達的話語權表達空間的背後帶來話語權的爭奪,想要快速的攫取話語權就演變成兩種方式:
一是錘人,對原有話語權的人員進行批判,獵巫運動橫行; 二是乖張,刻意以出位的觀點博眼球,毒舌橫行。
被奉行的 “技術沒有價值觀”極大地助推了互聯網的錘人文化,個別互聯網平台用盡AI、大數據等一切技術手段讓用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並藉助對抗和站隊激發分享慾望。
從Facebook起,社交平台的瀏覽、轉化、評論、點贊等數據誘導用户不斷活躍,此後大數據在中國被髮揚光大。中國互聯網創新地發明了熱榜,更是將人性用得登峯造極,話題熱榜讓部分內容生產者甘之若飴,也讓互聯網的衝突和負面情緒不斷髮酵。
當藉助平台一個人的力量足以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時,手握重器讓普通的年輕人有了問鼎天下的幻覺,然而這個”鼎”掌握在平台手中,個別平台以算法驅動,以數據誘導,讓用户跟隨平台的規則行動。
中國互聯網崇尚批判者,有些平台將言語乖張、觀點極端的用户推到流量的頂端,這樣的用户很多是社會閲歷和世界觀並不成熟的年輕人,當一部分人享受到流量帶來的炫目,噴子文化就形成了,一羣擁躉者也自發形成。
噴子文化的崛起必然帶來平和文化的衰落,此消彼長。輿論天然傾向於弱勢的一方,我弱我有理帶來的是原有理性文化的消失。如果想要反駁對方,只能陷入你説道理他講人性的雞同鴨講,最終陷入更大的無止境的混戰。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在社交媒體生產內容,甚至直接關閉社交賬號。
然而,當理性表達者退場,換來的不是廣場的寧靜,反而是噴子更大的反彈,話語權被情緒表達者掌控並獲得個別平台更強的數據反饋,劣幣驅良幣,它們收穫了更多的日活,更高頻的訪問,以及不斷推高的估值。
一次一次的情緒爆發背後,信任被消解,情緒被撩撥,事實已經沒人在意,吃瓜背後無數人期待求錘得錘和最終結果反轉,跌宕起伏的故事才有觀眾,意猶未盡的故事才能回甘,至少在某些人看來是這樣。
一旦大數據、算法的陽謀可能會讓互聯網成了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在對抗中獲益的個別人或者羣體當然更樂享其成。
既得利益者不會改變,但我們也可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平台試圖改變這一現狀,讓互聯網迴歸真實和平和。
視用户為人,以產品和運營消減對抗
互聯網對抗文化的起因是平台將用户當成了平台的附庸,賺錢的並不是以一個人為主體,視用户為人,只有強化人的價值,強化人與平台,人與內容,人與人的關係才有可能真正改變互聯網的對抗文化。
快手就是國內重視以人為中心,強調用户關係的平台。近期,快手啓動品牌升級計劃,品牌slogan升級為“擁抱每一種生活”,強化了人為主體的定位。在最新的品牌宣言廣告片裏,從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到南端的曾母暗沙,從北方的漠河到東部的黑瞎子島的取景,隱射出快手用户的全國性分佈,更重要的是強化快手對於普通用户生活的價值,不僅是記錄更是發現和探索,以及藉助互聯網的遠程生活方式體驗。
“讓城裏人嘗五湖四海的鮮,村裏人掙東西南北的錢”的背後,不僅是讓城裏人看到世界的全貌,也讓村裏人在互聯網上走的更遠賺的更多;“去擁抱音樂,你和我可以在音樂中舞蹈,去擁抱遊戲,擁抱遊戲中那個更勇敢的自己”又是以興趣為導向打破地域甚至需要的牢籠去“擁抱”全新的自己和他人,成就超我的人生。
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視頻產品像快手一樣覆蓋中國如此廣泛的地域,也從來沒有任何一種產品能如此真實、大範圍的反映中國的現狀,特別是在關注和表現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上,它不遺餘力:
有人利用最稀鬆平常的材料發明大開腦洞的新奇玩具,有人能在物質匱乏的條件下過出生活的儀式感和浪漫;有人即便是在家門口社區裏的小公園裏也有擁抱全世界的豪情……這是快手的真實,這是真實的中國。
從“記錄世界記錄你”到“看見每一種生活”,再到“擁抱每一種生活”的品牌升級,快手的關注核心從內容生產者到內容消費者,從局外旁觀到躬身入局。快手升級的背後是其一貫以來的品牌價值觀,快手CEO宿華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快手的使命:“快手的使命是提升每個人獨特的幸福感。”
快手最大的價值不是3億日活,不是直播電商5億單,不是最大最全的地區覆蓋,而是信任關係。快手社區的根基就是“真實”。所以有人説快手是一個廣場,很多人都真實不裝,這也是生活的核心,只有真實才有意義,只有真實的生活和人才會被人擁抱,才會值得擁抱。
擁抱不是單方面主動,而是雙方的互動。快手是一個視頻社區,不是一個工具,社區背後是人與人的關係,連接的也是人與人的故事和生活。“擁抱每一種生活”的品牌升級背後,快手聚焦真實的人與人的關係,將品牌的核心關注點定位於人本身,為每一個普通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更多人提供了了解世界和他人的通道。
快手的算法以普惠為目標,追求讓每個人都能獲得重視,讓無數個普通人在快手上獲得了關注,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快手對於人的重視在於不斷地強化人與人的關係。今年6月邀請周杰倫入駐快手迅速吸粉3000萬,獨家的《mojito》發佈讓粉絲文化融入快手,邀請女排隊員入駐傳播排球文化,邀請陳坤加入分享公益生活,邀請張雨綺入駐強化直播帶貨讓用户享受購物便利……
温度和真實性都是為了賦能、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今年3月,快手與人民日報客户端、新世相共同出品的《凌晨四點的武漢》,講述疫情期間的武漢故事,故事的主角仍然是普通人,最有價值的也是普通人,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總能照亮寰宇。
普通人真實故事往往是最具感染力的,這是9年發展的沉澱,也是快手的本心。
讓更多人擁抱互聯網,科技普惠的意義
每一個人都有被看見的權利,每一種生活都應該被看見,每一種生活都值得被擁抱。
免費、開放、平等是互聯網誕生的根基,與此同時,現在仍然有很多的用户並未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一線城市習以為常的事仍超過上億人不知道,目前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超過5億人沒有使用過馬桶,2017年我國月收入3500元以上人數只有2800萬,6億國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我國至少超過1億女生用不起衞生巾(智研諮詢數據),我國現在約87%的人沒接受過高等教育……
對抗的反面是擁抱,快手可能是適合提倡擁抱的平台,甚至可能沒有之一。
一方面快手一直提倡“有温度的科技,提升每個人獨特的幸福感”, 為普通人記錄幸福。擁抱烙印早就存在於快手的產品中,快手尊重每一種生活,真實呈現生活而並不進行先入為主的判斷,比如格爾木護卡博士劉華峯在快手記錄青藏線汽車維修的點點滴滴,養狼女第一人楊文靜在快手分享自己狼羣生活,9歲洛杉磯華裔sam在快手教授英文,在快手每一種生活都能和諧共生。
另一方面是快手產品帶來了技術普惠。科技普惠的價值核心不在於讓60%需求提升到80%的滿足,而是讓原本沒辦法得到滿足的那羣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讓更多三線以下的用户享有平等的互聯網機會,快手讓困在邊緣的用户得到了同等的互聯網權利。在快手,頭部視頻的流量不會超過總流量的 30%,盡力讓每個用户獲得相對均等的機會,真正惠及長尾用户。比如日本工作的陳阿姨每天分享日本生活即使是被嘲笑長相欠佳的真實狀態;也有單親媽媽每天開10~60分鐘直播就為在快手上有人陪伴,但當孩子因尿牀等哭泣時也會倉促的關閉直播,在快手是生活,是陪伴,而不是工作,不是取悦他人,更不是表演。
第三是對底層用户的共情和包容。快手的初心是要解決底層用户的陪伴問題,他們大多數人不想通過表演成為網紅,希望獲得陪伴。用户的樸素追求和大多數互聯網產品的商業化追求是相悖的,資源分配在很多平台是馬太效應,對於越能受用户喜歡的創作者,平台會給予的更多,越不受用户喜歡的,即使他有的也要奪過來。快手不一樣,快手希望實現每個用户獨特幸福的背後需要做到公平,宿華曾表示:“快手希望在資源分配儘可能公允,在資源分配上把尾巴抬一抬,把頭部壓一壓,以保證尾部的用户可以獲得資源的分配,獲得其他用户的注意力。”這樣的用户訴求和企業商業訴求固然不是全部重疊,但卻是温暖和善意的,也牢牢地黏住了用户,在温暖用户的同時用户自然也留下來建設社區城邦。技術固然沒有價值觀,但技術卻可以實現一個價值觀。
第四則是運營適度介入。快手是輕運營模式,極少介入日常的運營,但對於對抗或許是互聯網上管理最嚴格的,快手強烈抵制互相diss的炒作。可以説快手在噴子文化上的低容忍讓快手得以保持良好的社區文化。
“即使更快的網絡,即使萬物互聯,人與人之間,依然數不清的盲區!我們要去擁抱彼此,去發現,我們身上一樣的東西,遠遠多過不一樣的東西。”
在品牌宣傳視頻中,快手喊出了樸素的價值觀,用互聯網的方式去突破地理的拘囿,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打破人心的囚籠,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激發用户心中的善意,用互聯網的方式消解互聯網的惡意......
天地若被摺疊,人心由我展開,這個“我”是快手,同樣也是正在互聯網遊弋的你我!願我們都能逃脱互聯網的情緒陷阱。
特別策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