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由二級下調至三級,各行各業也逐漸恢復往日的生氣。銀行業在疫情洗禮之後更是積極探索後疫情時代的數字化轉型之道,加快推進數字化進程。
6月10日,由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推出的線上直播論壇《咖聊》第二季第三場,特邀微眾銀行金融科技資深研究員徐磊博士、神策數據副總裁用户行為洞察研究院負責人楊嵐欽女士與大家溝通交流,探討未來銀行以及銀行數字營銷領域的最新洞察,分享後疫情時代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未來銀行是具有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智能銀行
後疫情時代,銀行需要重新思考目標客户的切實需求並結合自身競爭優勢,探索未來銀行的轉型新方向。
徐磊看來,未來銀行需要具備三個特徵,數字化、智能化和開放化。數字化是指銀行未來的運營要建立在以雲端為基礎的設施上,運作全流程要通過數據來驅動數字化;智能化指銀行要充分應用AI、大數據、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智能技術來實現運營的高度自動化;開放化是指銀行要和行業合作伙伴、客户一起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分享數據、分享資源、分享渠道,共同打造一個繁榮生態圈。
徐磊表示,目前的微眾銀行推崇一種“科技、普惠、連接”的商業模式。所謂科技、普惠、連接,是一頭連着各個垂直行業中的合作伙伴,和他們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共享用户資源,分享必要的數據資源,增強對於客户的觸達能力;另一頭連接了各種同業合作伙伴,和同業銀行金融機構一起共享產品,分享資金,同時,在風險獨立決策的前提下一起來分擔風險。由此,微眾銀行一頭連接垂直行業,一頭連接金融機構,最終來服務大眾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微眾銀行的名字也來自於這兩個詞,大眾消費者和小微企業。
“透鏡”體系定位當下,透視未來
關於什麼是“透鏡”能力,徐磊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透鏡”不僅是一個指標,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系。首先它是“放大鏡”,希望業內的夥伴,通過這枚鏡子看到目前我們自身能力的長短項;同時它是“望遠鏡”,有助於透視未來,?t望銀行創新發展的標杆所向、路徑所在,確立切入點。
未來銀行要高度重視開放能力建設
在技術信息和數據能力上,銀行的閉關自守越來越難,從現在的第三方支付場景來看,大家看不到銀行的品牌,只能看到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渠道,由此,銀行的支付品牌越來越隱性。
徐磊表示,未來銀行要高度重視自己的這種開放能力,連接渠道的能力,打開邊界去勇敢的和各種合作伙伴建立關係,擴展自己的客源。同時,徐磊還認為傳統銀行體系科技部門定位為後台,編制受限,模式比較單一,對人才吸引能力不夠,未來銀行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用户真實需求匹配是銀行數字化營銷的一大難點
目前,約有40%的個人用户覺得銀行的數字營銷和他們的匹配度是比較偏低的,這客觀反映了銀行可能做了很多動作,但並沒有給目標受眾一個很滿意的答案。楊嵐欽認為,這就是銀行在數字營銷上面臨的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有基本用户相關的數據和標籤才能做好後面定製化內容的生產和推送精準的產品。
閉環和迭代思維是銀行數字化營銷的關鍵
談到數字化營銷在銀行裏要怎麼做?楊嵐欽表示,一是對於銀行的從業者來説,內部會需要有一個以客户為核心的標籤體系和用户體系的構建,讓銀行無論是產品設計、營銷和運營的從業人員都能很好的基於數據洞察來做後面的營銷策略制定;二是在基於細分用户標籤的基礎上,可以應用一些相對的技術去匹配用户所需要的產品服務和營銷活動;三是在執行管理和分析方面是需要有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的。想要通過數字化營銷來提升整個銀行的獲客和轉化的工作來講,閉環和迭代的思維很重要,需要應用到裏面。
隱私保護背景下如何推動數字營銷的發展
在網友互動環節,有觀眾提問在隱私保護日趨獲得重視的背景下,數字營銷會產生怎樣的營銷?需要如何進行調整?關於這個問題,兩位嘉賓均談到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數據庫的完善。
楊嵐欽表示,目前很多互聯網工具都會在無形中採集大家的隱私,為了規避信息泄露風險,就需要從技術上幫客户規避掉這類對終端用户有傷害的東西,當用户隱私法規健全以後,很可能就無法採集到相關客户數據,使客户識別變的更加艱難,因此銀行一定要儘早採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規避用户隱私問題,建立日益完善的數據庫。
對於銀行隱私保護,徐磊認為,客户隱私高於一切。微眾銀行目前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較好地處理客户隱私保護工作,使各個數據並不出本地,但是又能協同進行計算。
有關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觀看徐磊與楊嵐欽兩位在《咖聊》第二季第三場的視頻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