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航天飛機?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科技

當地時間5月30日,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空。圖/NASA

龍飛船成功載人升空,再次宣判航天飛機已死?

隨着5月底SpaceX公司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美國重獲載人航天能力。在航天飛機退役9年後,美國再次回到飛船的軌道上。

近半個世紀以來,航天飛機與飛船的路線之爭,似乎已經寫下了答案。目前,美中俄等多個國家都在研發新一代載人工具,選擇的方案都是飛船。

但開創過輝煌年代的航天飛機,從未被遺忘,今天仍有兩款新型航天飛機投入研發。航天專家認為,航天飛機與飛船各有優勢,對於航天飛機沒必要完全否定。但在載人深空探測年代,構造精煉的飛船,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新一代飛船的崛起

隨着2011年美國最後一架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退役,飛船似乎贏得最終勝利。

航天史上,人類曾通過飛船和航天飛機兩種工具進入太空。美國載人航天從飛船開始,先後經歷水星號、雙子座號、阿波羅號飛船,其後於1981年轉軌到航天飛機時代。

航天飛機之後,美國又“退回”到飛船的路線。從2004年開始,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又計劃研發一種新型飛船,足以將航天員送往比近地軌道更遠的地方。這就是後來的“獵户座”,迄今尚未載人試驗。

近地軌道上的載人往返,也選中飛船方案。通過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資助,SpaceX和波音兩家企業分別研發了載人龍飛船和星際客機,後者正準備開展載人試驗。

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開展無人飛行試驗,其研製得到了NASA提供的42億美元支持。圖/NASA

與此同時,中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月進行了試驗船發射,測試了着陸返回、重複使用等能力,俄羅斯繼“老司機”聯盟號飛船之後的新一代飛船也提上研發日程。

如果將阿波羅飛船、聯盟號飛船、神舟飛船等稱為第一代飛船,那麼各國目前正在投入研發的這一代飛船,都可以稱為新一代飛船。

什麼是新一代飛船的典型特點?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認為,首先是載人能力更強,乘坐更為舒適。老一代飛船乘員以三人為標配,空間滿滿當當,非常擁擠,而龍飛船和中國新一代飛船最高載人能力均達到7人,龍飛船內部座椅之寬敞,讓航天員如坐汽車一樣自由舒適,四面舷窗,視野開闊,真正有“遨遊”宇宙之感。

飛船內部的信息系統也全面升級換代,與聯盟號飛船滿艙按鈕的機械感不同,龍飛船的主要操作都在三塊觸摸屏上,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進步終於在飛船中得到同步應用。飛船自動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讓航天員的操作難度大為降低。另外,得益於防熱層材料的巨大進步,可重複使用將成為新一代飛船的標配。

聯盟號飛船內部,空間擁擠,佈滿按鈕。圖/NASA

載人龍飛船內部空間相比老一代飛船全面升級,航天員通過觸摸屏執行操作,並實時觀看關鍵階段的視頻畫面。圖/NASA

航天飛機時代已終結?

事實上,新一代飛船的一些優點,早在航天飛機上就實現了。

航天飛機乘員最多能達到8人,可以重複使用,起飛與降落近似於飛機,十分舒適,所以航天飛機的乘員曾有過普通教師這樣的非航天專業人士。

航天飛機這種航空與航天相結合,理念更先進也更舒適的載人工具,之所以會被“拋棄”,最重要的原因是花費太高,讓NASA不堪重負。

航天專家、小火箭公眾號創始人邢強計算得出,美國航天飛機項目的總花費為2285億美元,比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與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總和還要多出405億美元。航天飛機總共執行了135次載人任務,每次乘組為6人到8人,取平均數7人,將2285億美元總價平攤到每一位航天員身上,得出航天飛機每個座位的成本為2.42億美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專家龍樂豪曾將航天飛機評價為“理想與現實脱節的產物”,認為航天飛機的設計一味追求先進,脱離了人類目前所能掌握的製造工藝技術水平。這導致一方面並沒有實現通過大量重複使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設計中逃生通道的缺失,致使5架航天飛機中2架以爆炸失事告終,14名航天員不幸殞命。

發現號航天飛機在減速傘的幫助下,以飛機的形式平穩降落在跑道上。圖/NASA

各國捨棄航天飛機,除去其成本過高等自身原因,也有着時代因素。

新一代飛船的到來,與新一代載人航天時代的到來相伴隨。這一次,人類設定了更遠的目標:以月球為起點,去往火星。

雖然阿波羅飛船已經將人送達過月球,但傳奇的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的腳步一直侷限在近地軌道上,主要就是空間站。黃志澄説,早先,各國都認為近地空間的開發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太空開發證明,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遙感、通信、導航等產業,都是不需要人類親自進入太空的,而有人活動的空間站,經濟價值很難説有多可觀。

於是,新一階段的載人航天,將離開近地軌道,飛向深空。

在外星登陸的行動中,航天飛機遠不及飛船實用。航天飛機雖然可以依託空氣降落,但在沒有空氣的月球和空氣稀薄的火星上,這種優勢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還佔用了航天器寶貴的結構重量。可以依靠自身發動機點火再次起飛,並且構造精煉的飛船,顯然是登月、登火更好的選擇。

“追夢者號”小型航天飛機在測試中,其尺寸僅為航天飛機1/4,可被車輛拖動。圖/NASA

航天飛機未死,美國仍有兩款在研

“但我們沒必要將航天飛機‘一棒子打死’,它本身有很多優勢,未來也許還會發揮作用。”黃志澄提醒。

2011年之後,航天飛機也並非就此絕跡,美國至少還有兩款新型航天飛機正在測試。其中一個是內華達山脈公司的“追夢者號”小型航天飛機。這款航天飛機曾在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初期入圍,最終落敗於波音和SpaceX,無緣載人任務。不過NASA看起來對這款航天器仍有興趣,給了它一些貨運訂單,未來將執行空間站貨運任務。

邢強認為,“追夢者號”在後航天飛機時代,讓類似小型航天飛機的設計開始迴歸。“追夢者號”的技術可以追溯至冷戰時期的空天飛行器,繼承了幾十年來人類對升力體和空天飛行器的研究成果,使得歷史上一批驗證機積累的數據,有了繼航天飛機之後的用武之地。

另一款與航天飛機近似的航天器,是讓全球興趣盎然的“神秘”的X-37B。這款2010年首飛的航天器,已經低調展開了六次飛行試驗,可以穿梭於衞星軌道和大氣層,最長一次連續飛行780天。但它到底屬於哪種航天器,至今都沒有公認的説法。

有人認為它是空天飛機,有人猜測是太空戰鬥機,美空軍前部長希瑟·威爾遜曾説:“它看起來像縮小版的NASA航天飛機,但它是無人駕駛的。”

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X-37B的軍事用途更為重要。前不久在美國天軍首部徵兵宣傳片中,X-37B就是主角,可見X-37B已從美國空軍移交天軍,成為組建不久的天軍的殺手鐧。

飛船並不“萬歲”,錢學森曾設想空天飛機

1993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曾給黃志澄寫過一封信,談及對他近期一些研究文章的評論。當時黃志澄在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工作,做了一些關於空天飛機的研究。在這封簡短的信中,82歲的錢學森説,空天飛機將是21世紀的重大成就,“21世紀的中國人一定要在空天飛機上顯一顯身手,這是一件國家大事。”

黃志澄向記者解釋稱,當時美國航天飛機已經服役十餘年,錢學森所説的空天飛機,指的是比航天飛機更為先進的航天器,能夠水平起飛、水平降落,就像一架直接飛入太空並返回的飛機。而航天飛機還是垂直起飛的,類似於火箭發射模式。錢學森還向黃志澄提出研究建議,可以研究各種可能的方案,未來實現國際共同開發空天飛機。

這意味着,在錢學森的設想中,建立在航天飛機基礎上的空天飛機,是21世紀有望研發出來的先進航天器。“空天飛機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研發成功的,但是載人航天領域並不是‘飛船萬歲’,航天飛機、空天飛機未來可能也是有機會的。”黃志澄説。

他認為,SpaceX目前正在集中精力研發的星艦項目(Starship),就繼承了航天飛機的很多特點,可以看做飛船與航天飛機結合的產物。星船的衞星部分同樣有機翼,未來可以在大氣層內實現機動。

SpaceX正在研發的星艦計劃中的飛船部分概念圖,融入了航天飛機的特徵。其載荷艙比目前運營或開發的任何航天器整流罩都要大,可以發射比韋伯更大的太空望遠鏡。圖/SpaceX

以移民火星為終極夢想的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最為重視的項目就是星艦計劃。SpaceX在用龍飛船執行空間站載人任務的同時,目光甚至越過了月球,直接挑戰火星移民。星船計劃中的火箭據稱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超過100噸,而飛船將具備載人登陸火星的能力。

近期,在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的歡呼聲中,埃隆·馬斯克發佈了一封冷靜的內部信,重申星艦的研發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中國新一代飛船比肩獵户座,瞄準載人登月

在載人龍飛船發射前不久,中國未命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掀開了一角。5月5日18時分,長征五號B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中國新一代飛船的水準,是比肩獵户座的。他説,新一代載人飛船近期任務是為中國空間站提供天地往返運輸工具,從長遠來看,新一代飛船是瞄準載人登月設計的。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廠房中吊裝測試。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從各個層面來説,新一代載人飛船都屬於神舟飛船的“升級版”。

新一代載人飛船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比神舟飛船的3人增加一倍。在遠景任務方面,它也與獵户座類似,兩者都將具備載人登陸月球乃至火星的能力。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具備“客貨兩用”功能,對載人的返回艙稍加改造就能成為貨艙,向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再將空間站的試驗樣品帶回地球。也就是説,新一代飛船能綜合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的功能。

科技集團五院評價稱,與國際先進的天地往返航天器相比,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能力毫不遜色,都具備適應多任務需求能力、更大的軌道機動能力、兼顧陸上和水上着陸能力等。

不過,新一代載人飛船短期內還無法投入使用。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其間一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包括4次載人飛行任務,仍由神舟飛船執行。

老驥伏櫪的俄羅斯聯盟號,也終於有望迎來更新換代。2011年之後,唯一能夠將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的“太空巴士”只有聯盟號,這型飛船可謂是“古董級”,1967年首飛,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正在研製下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邦號”,以替代聯盟號。“聯邦號”可運載6名宇航員,計劃2022年開始試驗,未來將用於國際空間站航天員的輪替以及載人登月。相比聯盟號飛船,聯邦號能獨立飛行30天,停靠空間站一年,採用可替換的隔熱層,載人艙體可重複使用。

俄羅斯此前公佈的“聯邦號”飛船內部初步設計,與龍飛船一樣使用了三塊顯示屏。

這些特徵都與全球新一代飛船類似,連內部“裝潢”也與龍飛船相近。3年前,俄羅斯曾公佈過聯邦號飛船的外觀和內部大致場景,內部也有三塊大型顯示屏,座椅與屏幕的設計與龍飛船幾乎一致,這或許也將是新一代飛船的基本範式。

黃志澄認為,聯盟號之所以使用半個多世紀都沒有換代,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持新飛船的研發。新一代飛船後續能否按計劃順利研製,同樣取決於俄羅斯能夠給予足夠的經濟支持。俄羅斯有充分的航天器設計經驗,但目前更多將資金用於武器研製,載人航天的費用有限。

“總的來説,冷戰之後航天發展的速度降低了,”黃志澄説,“不僅俄羅斯,美國也是。”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陳思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