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阿里騰訊京東華為,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為何阿里騰訊京東華為,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資本偵探,作者丨曹宇,編輯丨鴻鍵

在即將過去的8月裏,互聯網巨頭在醫療領域的動作相當頻繁:

  • 8月12日,字節跳動完成對百科名醫的全資收購,據悉收購金額為5億元;
  • 8月17日,京東健康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的B輪融資,次日,京東健康宣佈推出家庭服務產品“京東家醫”;
  • 8月20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京東計劃分拆京東健康於香港上市,集資10億美元,預期京東健康最快明年上市。

把時間拉長一些則會發現,今年以來,醫療賽道的熱度居高不下,在截至2020年6月16日的上半年裏,國內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金額達508.8億人民幣,環比增長46.2%。

熱潮的背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頻頻出現。互聯網行業看似和醫療聯繫不大,但從投融資消息和業務佈局來看,醫療早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密集佈局的賽道,而今年的疫情又為行業帶來了新的變量。

疫情期間,由於對醫療健康知識的需求攀升,用户通過互聯網獲取醫療信息的習慣也隨之養成,而在就診方面,迫於線下就醫條件,患者也需要更多的線上諮詢機會。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的便利性得到了凸顯,但這是一塊尚待挖掘的巨大市場。

根據易觀分析的數據,2020年5月,醫療領域活躍用户為4134.8萬人,相較於去年同期上漲38.4%,但相對應的是,廣義互聯網醫療在我國健康產業的滲透率僅為8%。

用户需求攀升、市場空間尚待挖掘,巨頭沒有理由錯過這塊增量。如今,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華為等巨頭帶着技術、資本、商業模式四面出擊,押注這個可能帶來爆發增長的行業。

由於各自的業務和優勢不同,巨頭的醫療領域入局路徑呈現出明顯的差異,但無論路徑看上去多麼不同,互聯網巨頭佈局醫療仍有共同關鍵詞:發揮長項、業務協同。

阿里巴巴:B2C模式驅動

在諸多巨頭中,阿里巴巴是較早探索醫療領域的玩家,依託淘寶、天貓、支付寶等拳頭產品,結合投資佈局,阿里巴巴在醫療領域已經落子頗多。

阿里巴巴在醫療領域的起點是其熟悉的B2C模式,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聯手雲鋒基金,對港股中信21世紀進行總額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拿到了後者54.3%的股份,並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

依託阿里健康,阿里巴巴將旗下電商平台的優勢平移到醫藥零售領域。根據阿里健康財報,截至2020年3月31日,其運營的天貓醫藥平台GMV已經超過835億元,自營業務整體收入超81億元,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9億。同時,阿里巴巴發揮自身在電商、雲計算、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優勢,協同淘寶、天貓、阿里雲、支付寶等資源,對B端進行重點運營,實現用户和醫療行業的協同發展。

具體到技術層面,阿里雲在醫療AI、互聯網醫院、醫療信息化等領域提供支持,比如將深度學習引入到智能醫學診斷和醫學數據分析領域,應用於醫療臨牀預防、診斷、治療等醫療環節。阿里健康財報顯示,腦健康篩查AI引擎已經成功落地愛康國際和美年大健康。

在支付端,支付寶除了在為醫療服務提供流量入口,還拓展了醫保線上支付、芝麻信用就醫、未來醫院的建設等方面。釘釘、菜鳥等其他“阿里系”業務則分別在醫療信息化、藥品配送等方面提供支持。

目前,阿里健康形成了醫院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產品追溯、消費醫療五大業務板塊。比如今年4月,阿里健康聯合支付寶,在山東濟南試點了全國首個基於電子醫保憑證的管理模式,完成“互聯網複診+處方在線流轉+醫保在線支付+藥品配送到家”的全程服務鏈。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基於阿里健康,協同體系內的其他資源加深互聯網技術和產品在醫療領域的滲透意圖明顯。

為何阿里騰訊京東華為,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業務協同之外,阿里巴巴以投資擴大布局的思路仍在延續。2018年,阿里健康投資醫療大數據服務商“浙江扁鵲”,阿里巴巴旗下的雲鋒基金也在醫療健康行業出手多筆投資,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通過自建平台、業務協同、投資擴張、加碼技術,阿里巴巴的醫療生態閉環正在形成。

騰訊:基於流量,重在連接

騰訊在醫療領域的佈局也是以投資作為開局。

2014年開始,騰訊陸續投資掛號網(現微醫集團)、丁香園、卓健醫療、好大夫在線、匯醫在線、糖大夫(連接智能血糖儀)、繽刻普瑞(智能醫療設備開發商)、樂跑手環、有品PICOOC等企業,單筆投資金額從數百萬元到幾十億元不等。這些被投項目可以歸為以下幾類:醫院側、智能設備側、健康管理側。

從投資佈局上已經能夠看出騰訊在醫療佈局上與阿里巴巴的不同之處:騰訊希望將自身的流量優勢發揮到最大,通過掛號、健康管理等佈局強化自身的連接優勢。

除了投資,騰訊自身也在醫療領域有探索和嘗試,根據官方介紹,目前,騰訊在醫療領域已形成騰訊覓影、騰訊雲、騰訊安全、騰訊醫典四大產品佈局。

騰訊覓影的重點發力方向是醫療影像,其通過為合作團隊提供覓影算法支持,以優化影像學檢測流程及準確度,來輔助提升診斷率。目前,AI覓影已經應用到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判讀、結腸癌診和眼科全病種AI輔助診斷中,有三家三甲醫院和騰訊覓影達成合作。

疫情期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騰訊覓影醫療團隊展開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提升了診斷效率。

騰訊雲則是在智慧醫療、區域醫療、醫學影像中心和生物基因的場景下發力,目前,騰訊雲已經協助四川和安徽搭建省級互聯網醫療監管平台,實現醫聯體內信息協同,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發展。

騰訊醫典面向C端,為用户提供專業醫療健康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醫典探索將AI應用於醫學科普中,目前,騰訊醫典已經上線肺癌、乳腺癌智能問答助手,3D可視化技術也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培訓、臨牀診療、醫學干預、遠程醫療等領域。

而騰訊安全則是幫助醫療機構保護信息安全。

整體來看,騰訊的醫療佈局始於連接,但不止於連接。隨着互聯網對醫療領域的滲透不斷加深,騰訊旗下業務及能力與醫療的結合也變得更加緊密。基於連接的基礎,騰訊圍繞醫療全產業鏈仍會持續深化合作、滲透。

京東:從醫藥零售切入全產業鏈

京東健康是京東集團在醫療領域的關鍵佈局,其在2019年5月獨立後,先後獲得9.31億美元A輪融資和8.3億美元的B輪融資,是京東旗下的第三隻“獨角獸”。

雖然京東和阿里巴巴都屬於電商行業,但由於商業模式上的不同,其在醫療領域的發展邏輯也有較大差異。總的來説,京東健康的核心思路是:以京東大藥房為基礎,從醫藥零售端重點切入,隨後逐漸向藥事服務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縱深領域拓展。

具體來看,京東健康最為成熟的業務是醫藥零售,京東在2019年10月的合作伙伴大會上曾披露,京東大藥房僅用三年時間收入就超過了四大藥品零售連鎖上市企業,京東健康的零售業務板塊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

之所以能有如此發展速度,京東本身的電商和物流基礎是關鍵。

藉助京東線上平台,醫藥零售業務可以得到快速推廣,京東零售對上游的採購優勢和京東物流遍佈全國的物流網絡都能應用於醫療領域。去年8月,京東健康上線的自營批發業務“藥京採”從醫藥流通產業鏈切入,並依託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連接線下藥店和個人診所。目前,“藥京採”已經覆蓋21個省,400多個城市。

除了將京東原有的電商和物流能力應用於醫藥領域,京東健康還通過技術落地了一系列產品和應用,如AI分診、AI輔助診療體系、AI客服隨訪、AI合理用藥和審方系統等,比如今年4月,“南開京東互聯網醫院上線”,就醫買藥的服務打通醫保,用户可在線上使用醫保支付等。

從醫藥零售入手,拓展藥品全產業鏈、醫療健康全場景,京東健康的發展路徑其實是與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科協同的結果,京東的重資產投入成為了京東在醫療領域發展的基礎。

華為:發揮通信技術和硬件優勢

和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都不同,華為在醫療領域的佈局更注重發揮自身通信技術和硬件能力優勢。在B端,華為側重推動5G、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落地,強調與合作醫療機構的個性化定製,面向C端則主要是智能穿戴裝備。

業務方向上,華為醫療主要涉及數字醫院、區域衞生信息化、分級診療三個領域:

  • 數字醫院業務包括移動醫療、數字醫院網絡和中小醫院網絡;
  • 區域醫療信息平台包括虛擬化雲平台、健康檔案全生命週期管理、雲網絡等創新ICT方案;
  • 分級診療包括基於醫療協同、雲端共享、開放兼容的一網一雲一平台的新ICT架構,以及攜手合作夥伴構建分級診療解決方案。

過去,部分醫院網絡容易中斷,運營維護的難度也較大,但由於醫院在資源上的匱乏,數字醫院和區域衞生信息化的建設存在諸多困難。針對數字醫院領域,華為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助力醫療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目前,華為已與華西醫院共同建設了大數據集成與應用平台,與同仁醫院構建了安防保障體系。

在區域信息化層面,華為提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體化思路,重點解決區域信息化過程中硬件設施的選擇、平台建成後如何開展長期經營的問題。早在2015年,華為就和雲南省衞計委展開合作,推動區域信息化建設。

分級診療方面,華為已在人口和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優質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分別投入。在貴州省,華為以遠程醫療為依託,建設覆蓋省、市、縣、鄉的四級醫療平台;在克拉瑪依市,華為則建立了疆外合作醫院、克拉瑪依遠程醫學平台、市內醫院三者統一診療的平台。

面向C端,以硬件能力見長的華為更側重醫療器械,可穿戴裝備的研發和應用。2019年3月,華為正式進軍醫療器械行業,佈局華為醫療智能可穿戴裝備和智能手錶。

今年3月,華為發佈了2款智能手錶,支持水下監測、科學睡眠等功能;4月,華為成立了榮耀終端新公司,經營範圍涵蓋了I類、II類和III類醫療器械的銷售。

除了國內市場,華為在醫療上的佈局也延展到了海外。今年4月,華為雲宣佈向全球免費開放醫療AI服務,提供的AI醫療服務包括基因測序、藥物篩選、AI 輔助診斷等。

目前,藍網科技已與華為雲合作推出了AI+CT輔助診斷與量化分析服務,並在厄瓜多爾首都四家醫院上線;中威電子則與華為雲聯合推出了智能AI熱成像體温檢測系統,該系統已在阿根廷埃塞薩國際機場上線。

巨頭入局的意義

對於巨頭來説,市場空間的吸引力是其入局醫療領域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判斷,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前景廣闊的同時,醫療行業存在資源分配不平衡、數據割裂等痛點,這些都為巨頭提供了入局機遇。

整個醫療體系環節複雜,前端是與普通人交集最多的環節,即掛號、診療服務,前幾年火熱的網絡掛號,隨後出現的互聯網醫院等新興模式,即是互聯網對前端的滲透和改革。中端涉及體檢、診斷、處方、用藥等場景。再往後一步,則會進一步深入到醫療體系的後端系統,如醫院MIS系統,數據後台建設等。

這些環節都存在被互聯網等技術提升體驗和效率的空間,技術是貫穿在巨頭醫療佈局中的關鍵角色,而技術的基礎是海量的醫療數據。目前,互聯網巨頭正在爭取和更多的醫院達成合作,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合法來源的醫療數據,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研發提供基礎。

過去,醫療體系線上線下乃至不同主體間的用户數據、診療數據往往處於割裂狀況,兼備資源和實力的巨頭加入後,醫療行業痛點有望加速解決。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醫院與監管者、醫院與供應商之間的數據打通,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流動將開啓更大的想象空間。憑藉各自在金融服務、雲技術、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互聯網巨頭能夠助力醫療行業的降本增效,與醫院、政府的深入合作也有助於構建更完整的醫療全產業鏈服務生態。但數據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兼容性也將成為政府、醫療機構、醫療器械廠商考察的重點。

熱潮之下,醫療數據應該如何被獲取和應用、商業變現和行業合規性的邊界在哪裏,都將是未來的長期話題。此外,醫療是個“慢賽道”,投資回報週期長、政策監管嚴格,習慣了高速增長的互聯網玩家有多少耐心去投入,也將在時間裏接受檢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5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阿里騰訊京東華為,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