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進
全國政協委員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劉岱宗
世界資源研究所
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
鐘樓鶴
華夏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
魏東
首汽約車CEO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濟加快復甦。在這個過程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多個場合被提及,近期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特別提到了這一點。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推手,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等在內的“新基建”備受關注。互聯網大數據、5G、雲計算等新技術,是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這些技術未來會給智慧出行帶來哪些變革?8月6日-8月12日,在2020新京報貝殼財經峯會暨貝殼財經上線活動之“貝殼夜話”上,4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話“數字經濟時代新出行”。
王先進
未來出行的高級場景是實現自動化
交通新基建的重點領域包括打造新型交通信息網、新型交通能源網、新型城際交通網、新型服務設施網、新型交通工程包。隨着新基建中有關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共享出行模式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條件將更紮實、更雄厚。相信共享出行的發展,將繼續得到交通部門的鼓勵和規範。
目前,發展共享交通,打造基於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還有不足,還有痛點。技術手段上,還不能形成“一個APP、一個二維碼、一次支付”;監管體制上,新業態、新模式跨界發展,帶來了部門間監管邊界和監管權責的變化,但還沒有破除原有的部門間藩籬;規範管理上,市場經營、乘客安全、信息保護等方面仍需進一步規範。
未來出行場景,可以歸納為基本場景、高級場景。基本場景:概括為“一個APP、一個二維碼、一次支付”,這可能是基本的出行服務需求場景。未來出行的高級場景,是自動化。隨着新基建中5G技術的成熟和商業推廣,車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對智能汽車、智能交通產業方面,還是對出行服務領域,都帶來了新的機遇,自動化發展趨勢。
劉岱宗
出行即服務的根本是出行鏈
出行行業未來四大趨勢,分別是自動化,如無人駕駛技術;電動化,非化石燃料車輛迅猛發展;共享化,網約車、共享單車快速發展;多樣化,各種各樣的出行方式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疫情對大家的出行行為有不少的改變。從全球來看,小汽車是最先恢復活躍的出行方式,很多城市擁堵指數比2019年同期更高了,這意味着要想辦法引入智能化手段,提升道路出行效率。北上廣深公交系統的客流到7月份恢復到80%左右,如何幫助公共交通系統重新建立起用户的信任,也是近期我們重點討論的。疫情之後,共享單車市場成長非常快,值得我們更多思考、投入更多資源。
近期包括我剛才提到的,支付寶、微信更關注出行服務,交通運輸部在最新的交通強國裏面專門把出行即服務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未來比較新的領域,現在很多業內領域都關注。
出行即服務的根本是大家的出行鏈,你可能騎個自行車到地鐵站換地鐵,地鐵到站後再打個網約車,所以出行即服務是特別火熱的,特別疫情之後大家都在討論,這既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出行組織方式。在這個領域裏面,我們覺得也許會出現非常大的變革性業態或者是公司。
鐘樓鶴
出行產業將進入高階成長新時代
隨着新基建快速推進,包括5G、AI等新技術的發展,出行產業肯定會進入高階成長的新時代。這些年華夏銀行一方面着力構建非接觸金融服務,把業務向線上遷移,減少大家不必要的出行。另一方面,華夏銀行從金融角度賦能智能出行生態,在提供傳統貸款服務之外,也把金融服務納入企業整個生產運行鏈條、消費者生活方方面面。比如手機銀行APP圍繞出行提供車險、年檢、代駕、預約出行等一系列生態化服務。
金融服務對消費者生活習慣等也產生了很多影響,包括銀行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創設出豐富的產品,促進個體和家庭財富增長,也提振了百姓生活消費的信心;支付方式的改變,尤其移動支付的推廣和普及,已成為日常支付的主流方式;消費信貸的發展,補充了居民用於當期消費的額度,刺激了消費需求,也激勵了居民提高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未來一段時間這種消費趨勢會保留或強化:一是家庭場景需求被釋放,二是“一小時生活圈”,三是萬物皆可在線逛。
針對新的業態,數據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資產、生產力要素,基於沉澱下來的數字,通過金融技術的變革,希望把它變為一種數字資產,產生數字信用,有數字擔保,進而可以數字化授信融資,這是對銀行風控和授信融資服務一系列的變革和挑戰。
魏東
新技術將提升車輛運營效率
網約車,我們叫它網絡預約出租車,的確是互聯網手段幫助傳統產業提升效率的(例子),這裏既有技術賦能層面,也有商業模式轉變的層面。但是互聯網是個提升手段,並沒有替代服務,是實體服務本身。我們説運輸服務、車輛載體、駕駛員本身都是實體,還要基於這些元素考慮如何將這種產業進行互聯網的賦能。
當車越來越智能化,出行企業經營的不是單純的運輸平台,而是一個移動的生活平台服務,在路上創造價值,這裏有更多的增值點。出行平台應該儘可能嘗試更多場景合作、場景連通,因為所有出行都是有目的地導向的,出行的目標可能是工作、消費、娛樂、旅行等,如何與目的地消費關聯起來,可以為出行服務商找到提升增值的空間。
當社會供給足夠充分時,總體成本是下降的,出行整體成本也會下降,行業越來越充分競爭,以前網約車和出租車間競爭,網約車平台間競爭,現在是網約車平台和聚合平台間競爭,這種競爭提升也會倒逼着所有從業人員提升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提升產品多元化,每一個出行企業或者運營商如何找到一個對應的精準領域去深耕,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個時候,如果要做大而全的出行平台,可能壓力會越來越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程維妙 實習生 梁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