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啦來啦,大家想看的乒乓球“相對論”續集來啦~
1、技宗不一定研究器材,器宗卻一定研究技術。由此可見,在技術與器材的關係中,個人技術是主要矛盾,選擇器材是次要矛盾。
國手們拿着無法制造旋轉的光板一樣能夠贏90%以上的業餘球員。然而當雙方技術水平相近的時候,器材的選擇就可以直接影響比賽的勝負。
2、國乒那些有趣的“雙子星”現象——劉國樑與孔令輝、馬琳與王勵勤、張繼科與馬龍,下一對相愛相殺的CP又會是誰呢?特長型與全面型、技巧型與實力型、搏命型與努力型,登頂不只有一條路,但是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3、學乒乓球,應該先學理論還是先練技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死循環嗎?其實不是,這是一個相輔相成、螺旋上升的整體。
4、速度與旋轉,快攻與弧圈。這兩者似乎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快撕、快拉、快帶等技術的出現,讓兩者有了“大一統”的可能性。
5、對手與隊友,都很重要。場上是對手,場下是隊友,這種緣分難能可貴。很喜歡《榮耀乒乓》的宣傳語,從一開始預想的“上場是比賽,下場是人生”到最後的“下場是比賽,上場是人生”,我都喜歡。
6、當前底板的一個發展趨勢:外置做得有點像內置,內置做得有點像外置,取長補短、全面均衡才是長久之道?不,其實根子上的原因是當今的乒乓球運動員,技術體系越來越全面了,對底板的要求自然也是“樣樣都要行”。
7、燒器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練技術,提高很艱難,滑坡很容易。器材雖好玩,但也別忘了打乒乓球的初心呀。
8、特長突出,全面均衡。這句話既適用於技宗,同時也可以作為評判一塊底板是否優秀的標準。
9、黑馬君有言:打乒乓球,使人純粹,也使人“無趣”。當真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在此間,不解真意;若得真意,甘之若飴。
10、有人説,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忠於人品。
我説,鍾情一塊底板,始於顏值,敬於性能,合於手感,久於信賴,終於情懷。
自古評論區裏出大神,走過路過記得留下您的神評論哦~
*乒乓球技術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賞精彩好文
最真的喜歡,是點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