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拉松、越野賽等賽事進入“冷靜期” 停止的是腳步,不停的是思考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體育

近年來,馬拉松賽、越野賽的舉辦呈現井噴的勢頭。 新華社發

目前,全國多項馬拉松、越野賽等賽事宣佈暫停或取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運營組織、安全保障等賽事背後的環節。一場悲劇讓人們意識到,正是這些平時“站在台下”的“角色”在關鍵時刻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

在當下的“冷靜期”中,跑友、從業者與業內人士在思考什麼,他們對於名目繁多的賽事又有怎樣的認知?對此,新黃河記者與相關人士進行了對話。

【跑友心聲】從以賽代練到有的放矢

馬洪雪從20歲開始接觸跑步,2015年10月,朋友給了她一個參賽名額,自此開啓了馬拉松之旅。“當時沒有任何準備,就糊里糊塗地報名參加了比賽,如果沒有朋友陪着我,我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她這樣回憶那次參賽經歷。

此後的兩年是馬洪雪的“啓蒙期”,“那時候裝備沒有那麼全,跑步的時候也沒有手錶,還帶着手機、腰包,對補給這些東西都不是很清楚。”隨着接觸的跑友越來越多,馬洪雪的訓練與備戰逐漸“正規”起來,她所參加的賽事也逐漸增多。

2017年馬洪雪曾1個月連續參加了三項比賽,2018年她所參加的馬拉松賽事達到了16場,“那時就是為了跑而跑,但是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2019年,馬洪雪放棄了“以賽代練”的想法,放慢了參賽節奏,9月份,她又犯了急性膽囊炎,“我那時候就意識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愛好總歸是愛好,在為愛好買單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身體。”這一年,她共參加了6項賽事,與之前相比,更加有的放矢。

今年,她將自己參賽數量暫定為4場。

回顧自己的參賽之旅,馬洪雪表示,自己對於每項比賽都有着不同的安排,“並不是每項比賽都是為了爭取成績的,像此前的青島馬拉松,我主要是為了給夏訓摸底。本來我還要參加蘭州馬拉松,那裏海拔比較高,所以對成績就沒有太多追求,主要是藉此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在馬洪雪看來,經常參加馬拉松賽事的羣體有着不少共同點,“一是愛好這項運動,對自己的健康有所追求。二來是在生活上比較獨立,工作時間比較靈活。”

那麼,作為馬拉松賽事的愛好者,一年中參賽要有多大的開銷呢?對此,馬洪雪給記者算了筆賬:“一般省內在1000元左右,主要包括住宿、交通費、報名費等。省外的話一般在三四天左右,花費更多。不過我成績比較好經常能拿到獎金,大體算了算是‘不賠也不賺’,賽事的獎金與參賽的花銷基本持平。”

評價自己所參加的賽事,馬洪雪認為,能否讓選手有歸屬感是評判賽事組織的重要因素。“像武漢、廣州等城市的馬拉松比賽會讓選手有很強的這種感覺,市民與志願者對我們也很友好。但是有些同類型的賽事雖然級別相同,可選手的歸屬感並不強烈。還有些細節也很關鍵,我此前參加的一項賽事,比賽開始前由於移動公廁設置不足,大量選手排起了長隊等待上廁所,這樣的感覺就不是很好。”

【從業者説】越野賽不等於馬拉松賽事不同差別巨大

與馬拉松賽事同步發展的,是越野跑等各類賽事,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其中有着巨大的區別,“目前叫馬拉松的賽事很多,馬拉松、山地馬拉松、馬拉松越野賽,這些賽事看起來有着相似之處,但其實差別是非常大的。”北京初美體育文化發展公司負責人吳宇熙説道。“一般説的馬拉松是城市馬拉松,對於地面要求是硬質地面,有個台階都不行,不是説距離長就是馬拉松。另外馬拉松對於地面落差是有明確規定的,每公里不能超過4米。而越野賽恰恰相反,它普遍強調原始路面,是一項更加偏極限的運動,相當於把跑步與登山結合在一起。另外,在賽事組織與規範上,馬拉松對於補給點、醫療團隊有着嚴格的要求,每一百米都有一個志願者,而越野賽在賽道上則存在盲點,相對來説風險很大。有些沒有經驗的跑友認為越野賽不過是將馬拉松的距離拉長,這種認識是不客觀的。”

目前,有賽事的名稱中將“馬拉松”與“越野賽”放在一起,在吳宇熙看來,這更多是出於宣傳的需求:“越野賽本身是小眾賽事,但從賽事的宣傳角度來説則需要大眾參與,所以有些在前半程會舉行小型的馬拉松,但後半部分則是越野賽,這其實是兩部分比賽。另外有些賽事叫山地馬拉松,這也要求必須是磚石路、柏油路等硬質路面,仍處於馬拉松賽事的範圍,如果進入山地的話就不能稱為馬拉松了。”

馬洪雪在2020年第一次嘗試了越野賽,那次經歷也讓她真正體驗到了兩者的區別:“我停下來繫鞋帶,起身的時候發現周圍沒有人了,跑了好久才看到城市道路,當時的感覺是非常無助的。從參賽者的角度看,越野跑賽事的參賽費更高,對於參賽裝備的要求也更高。另外,參賽選手要具備更加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更加豐富的賽事經驗,比如説要學會使用導航設備,在荒野中找到方向,在獨自遇到困難時,要保持更加冷靜的心態。”

有了這次經歷後,馬洪雪坦言以後應該不會參加越野賽了:“我覺得嘗試過就可以了,這兩項賽事的準備和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

【專家觀點】行業迎來反思期冷靜過後需穩步發展

目前,國內幾十項相關賽事已經宣佈取消或延期,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反思期,“這兩年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呈井噴的勢頭,在城市發展、交通環保、體育產業等方面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可以看出,賽事的帶動作用還是相當明顯的。但是,如果真正將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轉變為城市發展的推動力還是需要時間的。當下對於從業者而言是一個反思與洗牌的過程,其中資質不良的企業是需要被逐出行業的。通過對賽事運維的深入思考,整個行業變得更加清醒,同時在審批、監管等環節也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山東財經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許洪超説道。

“整體來看,我們的馬拉松運動還是需要繼續發展的,在辦賽規模、數量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這種成長應該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通過不斷提升專業化的水準,促進賽事質量的提升,從而發揮出賽事的巨大潛力。目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良莠不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起培養與淘汰相結合的機制,為行業發展培育更多專業力量。”一業內人士説道。

可以肯定的是,隨着大眾對於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斷追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腳步漫步在每個賽事的賽道之上,在這場追求汗水與釋放的路途中,需要參賽者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也需要從業者的保駕護航,對於每個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