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新格局|後冬奧時代遺產再開發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五棵松體育中心、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這些冬奧會場館,在北京冬奧會閉幕之後,如今都已經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了。

作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北京自2008年奧運會後,就在積極探索場館的賽後轉型,從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至今,長達七年的冬奧會籌辦與舉辦過程,讓北京既形成了場館設施等有形的物質遺產,也留下了寶貴的人才、文化等無形遺產。落實場館賽後利用計劃,積極引入高水平賽事,推動向社會開放,後冬奧時代遺產正在帶動更多北京市民羣眾參與冰雪運動,也為北京雙奧之城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閃耀新格局|後冬奧時代遺產再開發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向公眾開放 賽後場館再利用

在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經常能看到一個身着黑色練功服的花滑女孩。王女士一邊用手機拍攝女兒花滑的視頻一邊説道:“孩子非常喜歡花樣滑冰,並且已經學習五年有餘。我每週都會抽五天的課外時間陪她來水立方冰上運動中心練習。冰上運動中心的冰場面積很大,也有配套的安全員巡視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今年7月,國家游泳中心陸續恢復嬉水樂園之後,冰上運動中心也於8月8日正式開放營業。冰上運動中心位於國家游泳中心南廣場的地下,現場設有一塊183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和這塊目前正在籌備當中的包含四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整體運營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

國家游泳中心用了近兩年時間,在2019年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水冰場館的轉換。以“冰立方”的身份承接了冬奧會冰壺賽事活動,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上項目和冰上項目可同時運行的雙奧場館。

“冰上運動中心在8月1日-6日試運營階段,共接待冰雪體驗者1200餘人次。試運營階段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完善所有的設備設施,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所有的運營人員對於產品、流程以及服務標準化的熟悉,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能夠讓遊客有一個最佳的冰上體驗。”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運營專員齊子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道。

除了冰立方,曾作為北京冬奧會的其他場館也投入了使用之中。今年4月,國際滑冰聯盟(ISU)已正式宣佈卓越中心落户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成為世界滑冰運動的國際交往中心、培訓中心、訓練中心。7月,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則面向公眾正式開放。

據“冰絲帶”工作人員介紹,“暑假期間,‘冰絲帶’的預約人數和以前相同,但每逢週末‘冰絲帶’的預約都是爆滿”。北京商報記者來到“冰絲帶”進行探訪時也可以看到,“冰絲帶”除了普通遊客外,也有專業的滑冰訓練團隊在此處教學練習。

不僅如此,延慶賽區的場館利用也極具創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也就是被稱為雪飛燕的場館,保留了大量賽事設施,比如出發棚,還有相應的雪地摩托等以供遊客打卡。還有一部分加以改造後投入運營,比如一處運動員的休息區,改造成了山頂餐廳,餐廳外側是玻璃幕牆,坐在餐廳中,即可俯瞰整個小海陀山。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也保留了部分冬奧元素供遊客打卡,比如一條沿着雪游龍蜿蜒而下的“游龍步道”,在經過改造後更加適合遊覽參觀。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李聖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縱觀奧運發展史來看,競賽場館的賽後利用普遍存在很多難點和痛點。不過,從前期“冰絲帶”、“冰立方”、首都體育館等場館開展的體驗活動來看,大眾對於接觸冬季項目、走進奧運場館的需求是廣泛存在的。利用好冬奧場館,對於開展全民健身以及促進中國冰雪運動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撬動萬億市場 賦能城市冰雪產業

北京冬奧會為中國冰雪產業的繁榮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冰雪旅遊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20-2021雪季冰雪旅遊人數2.3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3900億元。

隨着冬奧場館賽後運動場地、設備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冰雪產業市場的經濟效能也在繼續不斷釋放。在利好政策引導下,大量投資湧入這一新興產業領域。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今年底我國將建成滑冰館650餘座、滑雪場800座,截至2025年冰雪產業總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級。

北京冬奧會期間實施的科技冬奧行動,推動了場館建設、氣象預測、運動技能優化等相關領域技術創新和突破,不僅保障了冬奧會的高水平籌辦,也為賽後相關領域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此外,北京冬奧會的市場開發工作為各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比如,滑雪場跳脱出“冬天專屬”場館定位,開始四季運營模式,不僅盤活了長期閒置的場地資源,也幫助當地從事冰雪產業的羣眾將“雪飯碗”端得更穩更牢。張家口市的雪場建設、雪具銷售、冰雪培訓及餐飲、住宿、休閒旅遊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為當地羣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目前,僅崇禮區就有超3萬人從事冰雪相關產業工作,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端上“雪飯碗”。

不僅如此,北京冬奧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雪具市場的活力。在冬奧熱度的帶動下,冰雪旅遊在春節假期後持續受到消費者歡迎。飛豬數據顯示,節後錯峯遊熱度不減,2月7日-13日,滑雪場周邊酒店訂單量環比春節期間(1月31日-2月6日)漲超40%,滑雪場門票訂單量漲36%。毋庸置疑,“冰雪”概念已經逐步深入人心,冰雪旅遊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

文旅相結合的冰雪體育運動深受羣眾喜愛。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經濟遺產報告》,動物冰雪大世界、雪地温泉、冰雪旅遊節、雪地徒步等文旅結合項目帶動了羣眾冰雪運動的熱情。此外,“冰墩墩”一墩難求的情況,也體現了冬奧期間文創產品的發展也極為迅速。

在青少年中推動冰雪運動推廣普及方面,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專場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今後,國家體育總局將不斷完善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的政策保障和賽事活動體系,持續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發揮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冰雪項目普及中的作用,幫助更多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在冰雪運動中享受樂趣、強健體魄、錘鍊意志。

協同區域發展 打造文旅樣本

在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帶動更多市民羣眾參與冰雪運動的同時,如何紮實做好後冬奧文章,充分用好物質、文化和人才遺產,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也成為各區域思考的新課題。

8月8日,北京朝陽區和河北張家口市攜手發佈奧林匹克中心區綜合提升行動計劃,兩地將合作共建奧運體育文化旅遊帶。據瞭解,在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上密集分佈着25個奧運場館、21個大眾滑雪場、6項世界文化遺產、13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6個高等級旅遊景區。

對於京張地區發展體育文化旅遊,資深旅遊專家王興斌談道,“坐擁冬奧遺產專業賽場等設施,依託京津冀龐大客源市場,這一地區大有潛力可為,甚至可以打造成為週末冰雪休閒度假地”。

據馬蜂窩發佈《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發展報告》,近年來,京張地區體育旅遊在冬奧的帶動下熱度空前高漲,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馬蜂窩站內北京地區與體育相關的旅遊內容同比增長145%,張家口地區與體育相關的旅遊內容同比上漲600%。體驗冰雪項目和參觀奧運場館,是京張地區體育旅行的兩大主要方向。

不僅僅是京張地區,在如今的首鋼園,谷愛凌、蘇翊鳴先後奪冠的首鋼滑雪大跳台今年夏天已經正式對外開放,併成為北京市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此外,位於首鋼滑雪大跳台下的北京首鋼園香格里拉酒店也在賽後成為一處新的休閒消費場所。該酒店在保留原有工業文化風貌的基礎上,結合鋼製中國紅旋轉樓梯、飛鳥裝置、電廠酒廊,如今這些都已成為市民拍照打卡地。

談到如何藉助冬奧遺產轉化資源,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黃傑介紹,首鋼遊、科幻遊等線路將首鋼三高爐、香格里拉酒店、大跳台出發區等核心點位相串聯。下一步,石景山區將結合城市更新和轉型發展,開展“體育+科技”“體育+文化”“體育+旅遊”等主題活動,擦亮冬奧及首鋼工業文化名片,提升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文旅魅力。

王興斌表示,縱觀以往冬奧會,也有利用冬奧遺產來打造文旅產業的樣本。相信冬奧遺產經過改造和利用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大眾,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葛婷婷

【對話】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管理處處長劉興華:

場館規劃建設階段同步考慮賽後利用

Q:北京冬奧會之後,賽後場館利用一直被提及,在這方面都有哪些計劃?

A:北京冬奧會從場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每一個場館賽後利用問題,將賽時需求與賽後用途很好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同步設計到位,有效降低成本。比如,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就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遺產,北京賽區主要場館中有6個使用2008年奧運會場館進行改造升級,打造了一批雙奧場館。

早在賽前四年,我們就超前謀劃場館賽後利用,制訂多版《場館遺產計劃》。在國際奧委會指導下,所有競賽和主要非競賽從2018年起,就開始謀劃場館賽後利用,陸續制訂多版“一館一策”的《場館遺產計劃》(又稱《場館賽後利用計劃》),統籌考慮賽時需求與賽後用途,全面系統謀劃賽後利用,從體育賽事、大眾健身、訓練培訓、公益計劃、商業運營等多方面系統規劃場館賽後利用,並根據實際運行不斷深化完善。

期間,北京冬奧組委會同國際奧委會共同開發《場館遺產計劃通用模板》,是積極謀劃奧運場館賽後利用、打造國際通用規範標準的積極探索,通用模板被國際奧委會推廣推介至巴黎2024和東京2020奧運會組委會。

Q:冬奧會場館未來還將注重哪些方面的利用開發?

A:首先是積極申辦舉辦高水平賽事,北京冬奧會的競賽場館都是世界一流場館,在冬奧籌辦和舉辦過程中,體育部門、場館業主單位與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就有了很多深入的溝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賽後將繼續申辦、舉辦高水平國際賽事和各項國內賽事。真正通過一些高水平賽事,帶動大眾賽事、全民健身和地方發展。

其次是全面向公眾開放。除了競技賽事外,冬奧場館更重要的是為大眾體育休閒健身提供服務,所有競賽場館要全部面向公眾開放。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賽後如何向大眾開放。比如,國家速滑館採用了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速度滑冰400米賽道中間的場芯部分,是南北兩塊標準冰場,在進行速滑比賽同時,場芯部分可以進行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或者冰球比賽。賽後可容納2000名公眾同時開展冰上運動。

此外,冬奧會場館還進行四季運營。冰上場館都是室內場館,可以四季向公眾開放和舉辦大型賽事、文化休閒活動。延慶和張家口的雪上項目場館受氣候限制,只能在冬季開展雪上項目體驗和比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山地賽區規劃建設中,從賽區整體發展出發,充分考慮春夏秋三季的運營,利用賽區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優勢,建立户外拓展訓練中心,發展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登山攀巖、徒步、滑草等户外運動,並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旅遊休閒、山地度假、户外運動等產業,實現冬奧場館的四季持續運營。

其實,場館與地區是聯動發展的。場館的賽後利用不是孤立地考慮某一個場館的運營,而是融入到地區發展,從整體去謀劃,去推動,比如延慶賽區依託場館及配套設施,推動延慶區“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聯動發展,以全域旅遊為主導,大力發展特色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張家口賽區將依託競賽場館和配套設施,推動張家口市打造全民、全季、全時、全域的全亞洲冰雪旅遊度假目的地和“體育之城”。同時,積極推動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的冰雪場館資源聯動發展,與京張沿線大眾冰雪設施、體育設施、自然文化旅遊資源相融合,藉助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快速交通線路,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帶動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實現冬奧會新建場館的“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61 字。

轉載請註明: 閃耀新格局|後冬奧時代遺產再開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