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性名是對是錯?曝蘇寧俱樂部賣不出去了,都是中性名惹的禍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體育

來自於《足球》報記者蘇鵬在社交平台發佈的消息稱,江蘇蘇寧俱樂部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為俱樂部尋找下家。但是,因為足協中性名稱的限制,導致在沒有廣告效應的前提下,無人問津。

中性名稱確實阻礙的俱樂部轉讓

我認為蘇鵬所説的這一點是真實存在的情況。放眼中超、中甲俱樂部,有多少企業在未進入足球領域之前,根本默默無聞。包括廣州恆大,在他們未進入到足球領域之前,我確實知道有這麼一家房地產公司,但論其知名度和品牌效應,並不明顯。雖然近十年來看恆大在足球這件事情上投入了巨資,但是如果將恆大的銷售額以及品牌價值結合起來的話,也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包括像石家莊永昌、廣州富力等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都通過冠名收穫到了較大的品牌價值,從而使品牌價值得以變現。

所以,一旦沒有了冠名,勢必將極大地打擊了投資人的信心和興趣,這是顯而易見的。由此我們相信,蘇寧俱樂部轉讓無果,與中性名稱肯定有其關聯性。

推行中性名是對還是錯?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足協強制推行中性名稱的策略,褒貶不一。其實也不乏很大媒體大V們也對足協進行了抨擊。

我認為,從世界足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來看,中性名稱肯定更加有助於提升一個城市的品牌形象,若干年後,對於提升足球所在城市球迷之間的互動性和向心力,至少不會在中途因更換贊助商而出來斷檔和推倒重來。所以説,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無疑是有益的。

推行中性名的時機似乎有些不妥

任何一件事情最終完美的結果,都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人,做了一件正確的事。而結合於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中超俱樂部運營的困難已經顯而易見,在這樣的前提下推行中性名稱,無疑有些“落井下石”。

以天津泰達為例,數十年投資高達100億人民幣以上,而中性名稱的推行,不僅使泰達這個名稱消失,而且企業也隨之喪失了繼續投資的興趣。像蘇寧俱樂部轉讓無果這個事情,也確實非常具有代表性。

面對當前所處的形勢,弄不好中國足協的相關領導也意識到確實有問題。但是,針對於中國足球的直屬管理部門,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也不好“朝令夕改”。已經推行下去的政令,而且絕大多數俱樂部都按照這個要求執行了,這時候如果對某一俱樂部網開一頁,那是不可能的,更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作為球迷的你,你是否認同於我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