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眾所周知,中國是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範圍乒乓球統治力最強勢的國家沒有之一,自1959年容國團為國乒贏下首個世界冠軍起,中國乒乓球先後包攬了124個世界冠軍,雖然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國乒也曾有過低迷,但經過強大的人才儲備調整,國乒總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新老更替,避免出現長期人才斷層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看到這裏可能有球迷會問,為何中國乒乓球永遠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出現,相反日本乒乓球人才儲備一直不盡人意,雖然過去幾十年也曾對國乒構成威脅,但到頭來也只是曇花一現?甚至還有人預測日乒未來五年將趕超國乒?今天我們來分析分析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瞭解日乒發展史的球迷都知道,在60年代日本與國乒一直處於雙雄爭霸,但在70年代後,日乒統治力逐漸下滑,直到80年代徹底崩盤。為了止住頹勢重返世界強隊之列,日乒開始採取“引援手段”以及內部造血計劃。雖然這兩種方式暫時止住了日乒的頹勢,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不從根源解決人才短缺,一味的尋找捷徑日乒永遠無法成為國乒這種級別的球隊。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而且在日乒明星球員中,風頭正盛的張本智和並非純正的日本人,他祖籍中國四川,原名為張智和,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跟隨中國球隊訓練,這也幫助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日乒明星選手小山智麗也是一位極具爭議的球員,就成績而言她曾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擊敗女排傳奇巨星鄧亞萍奪冠。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但瞭解小山智麗的球迷都知道,她原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國上海人,從小便接受了系統的乒乓球訓練,直到後期嫁入日本才將名字從何智麗改為小山智麗。至於她為何放棄大好前程嫁入日本籍,當時以何智麗的實力在女乒完全可以排的近前三,但因為不服從管理被國乒“雪藏”,這才導致不甘現狀的何智麗遠赴日本開啓新的職業生涯。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從張本智和與小山智麗身上我們不難發現,日本本土球員很少有成長為超級球星的,他們僅有的成績也是依託國乒訓練的強大根基。而且日乒的管理模式一貫以散漫聞名,他們不會像國乒一樣對球員集中訓練,尤其是張本智和這樣的明星球員,他們平時都有自己固定的訓練團隊,甚至還會前往中國與國內隊伍訓練。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也正是因為缺乏系統訓練,培養人才主要以“引援”為主,所以日乒才會出現大面積人才斷層現象,雖偶有伊藤這樣的球員出現,但最終還是難逃被國乒“教育”的命運。而説到這兒,也不得不提國內良好且優質的乒乓球環境,這點其實跟國足恰好相反,為什麼中國偶爾會有能出國踢球的優秀人才,但整體水平總是很差,這跟日乒類似,整個大環境、整個青訓體制不完善,那麼整個水平,當然也就難以提升,只能曇花一現了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特約編輯:蘇大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4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優秀的日乒球員總是曇花一現?多年來整體水平仍然難超國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