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按下葫蘆浮起瓢,河南建業的輿情剛剛平息,足協的“改名”運動又爆出新的輿論熱點。新疆、山東的關聯企業以及上海海港是否中性的問題,引來了廣大球迷的熱議。雖然三起事件都已基本解決,但還是充分暴露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一)
先來説新疆天山雪豹。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足協主席陳戌源曾將該球隊的名稱作為模板推介,説明中國足球是“有文化的”,俱樂部也應該能想出有文化的名稱。
然而在後續調查發現,新疆天山雪豹這個名字其實也有問題,因為俱樂部有一家名為“新疆天山雪豹商務酒店有限公司”的關聯企業。很多球迷認為,這無疑是打了陳戌源的臉。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球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仔細推敲,這件事算不上“打臉”。陳戌源將新疆天山雪豹作為樣板,不只是因為名字好聽、有地方文化,更重要的是這個名字是俱樂部原創的,不像其他球隊那樣,把名字讓出來,給投資人當廣告位。
而那家“同名”的酒店,並不是俱樂部的投資人,而是俱樂部全資成立的下屬企業。所以,把新疆天山雪豹這個名字當成“中性化”的樣板,沒毛病。
值得商榷的是足協接下來的操作。由於足協規定的是“關聯企業”,子公司也包含在該範圍內,所以天山雪豹這個名字雖然能在足協通過,可酒店必須得改名。
那麼,這個操作的問題在哪兒?首先我們得明確一點,名稱“中性化”,只是球隊獨立運營的象徵,也就是説,俱樂部得先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才算具備名稱“中性化”的條件。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而俱樂部想要實現真正的獨立運營,最起碼得做到收支基本平衡,這就要求俱樂部必須全力創收。開酒店,就是俱樂部創收的常用手段。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登錄一些英格蘭球隊的官網,之後你會發現,他們的官網上大都有俱樂部自營的酒店鏈接,就連英足總也在聖喬治公園經營着酒店生意。
對於英超球隊來説,酒店收入可能只是毛毛雨,可對於中小球隊,這就是一筆相當重要的收入。
至於這些酒店的名稱是否與球隊名稱一致,則沒有硬性規定,完全由俱樂部根據經營需要來自主決定。
而中國的俱樂部想要實現獨立運營,也需要擴大經營範圍。如今,足協強令新疆俱樂部將旗下酒店改名,無疑會對俱樂部的經營形成影響。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從這件事也能夠看出,足協這次改名也就是個面子工程,目的就是單純的改名,只要名字能改過來,至於俱樂部是不是能獨立運營甚至生存,那是俱樂部自己的事情,不歸足協管。
如果你非得問足協“俱樂部改了名無法生存怎麼辦”之類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郭德綱的那句經典台詞:“活該!死去!”
(二)
再來説山東魯能。本來魯能是不用改名的,可是足協食言而肥,讓魯能也捲入了改名的漩渦中。
不過,魯能球迷也不擔心,只要把“魯能”二字拿掉,改回“山東泰山”,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結果。
可沒想到,這個名字也在足協那裏卡了殼,原因是跟濟南文旅集團的關聯企業——山東泰山健康科技公司的名稱出現衝突。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若按照規定,足協審核不通過並不算錯,可是在執行方面,足協未免太過教條。所謂“名稱中性化”,實際上就是去廣告化,簡單説就是球隊得有個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給投資人打廣告。
那麼,“泰山”這兩個字會不會產生廣告效應呢?肯定不會。山東境內以“泰山”命名的產品、企業名稱多了去了,如果不專門提到相關的企業或者產品,那麼大部分人對於“泰山”的理解,不會超出泰山本身的範疇。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就以本次所涉及到的關聯企業為例,只要球隊名稱裏沒有“泰山健康科技”字樣,那麼估計很多球迷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家企業。所以,就算有關聯企業名稱出現“泰山”二字,也不影響“山東泰山”的中性化。
可能有人會説,廣告效果怎麼樣,都是你自己的主觀印象罷了,算不得數。不錯,是否具有廣告效果,不能以個人印象作為依據,但這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對於名稱是否中性、是否具備廣告效果,足協完全可以聘請專業機構進行評估。歐足聯在進行FFP審計時,也會聘請八方體育等專業機構對俱樂部的商業合同進行公允價值評估,以防有球隊利用商業合同虛增收入。
這就叫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畢竟,足協雖然是規則制定者,但在很多細節上其實並不專業,聘請專業機構、人員,便能解決這些缺陷。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然而,足協卻始終沒有正視自己的缺陷,始終都是一副“下了命令你們執行就是了”的態度。
值得慶幸的是,濟南文旅以及泰山健康科技都是國資背景,通過協調就能快速解決。如果涉及到的是一家影響力較大的私企,恐怕“山東泰山”這個名字很難保住,這個本來很中性、很歷史、很文化的名字,只能被足協的中性化政策扼殺。
(三)
雖説足協引來了廣大球迷的吐槽,但仍然有個別人士為足協洗地:“規定就是這樣的,怎麼就你們幾家俱樂部矯情?”
如果你也是這種觀點,那麼你一定得明白一個事實:不是所有的規定都是科學合理的,尤其是中國足協,更是奇葩規定的高發地。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就説這次關於關聯企業的規定,便很不科學。從初衷來看,改名是為了實現球隊名稱“中性化”,至於名稱是否中性化,與關聯企業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完全性的關係。
仍以“山東泰山”為例。假設,球隊與泰山健康科技公司沒有關聯關係,在“山東泰山”的名稱通過之後,泰山健康科技公司又成了球隊的球衣廣告商,那麼該公司無疑獲得了雙倍的廣告效果——不但球衣上有廣告,隊名也在無形中為其做了宣傳。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這球隊名稱還算得上中性化麼?肯定算不上。如果足協想幹涉,只有三種辦法,一是讓球隊改名,二是讓廣告商改名,三是強行終止這樁交易。可無論足協採用哪種方法,都會鬧出國際笑話。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從本質上來説,上海上港改名上海海港,也是一樣的道理。按照關聯方的要求,這個名字過審也算説得過去,可是不是“中性化”的名字,我只能説,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所以,名稱中性化與關聯企業並不是完全搭界的關係,在那些不搭界的地方,足協必須得有一套周密的配套措施,既要防止鑽空子、擦邊球,又要避免俱樂部走彎路。
可是,足協的配套措施只有一個:一刀切。在這項措施之下,足協已經背離了改名的“初心”,轟轟烈烈的“改名”運動也發展成一出鬧劇。
其實,變成鬧劇並不意外。足協的基本職責,是發展本國青訓、推廣足球運動、培養管理裁判,這些事情足協幹得怎麼樣,大家都清楚。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再做額外工作,也肯定是一團糟。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改名”落幕之後,希望足協也能把這次運動當成鏡子,看看自己到底是幾斤幾兩,以後還是收了那些瞎折騰的神通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2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座山、一處港,徹底勾勒出足協“改名”的本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