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別讓“中性名”變成一場秀!
虎撲01月14日訊 據《揚子晚報》的消息,隨着國內職業聯賽各隊的中性化名稱被逐漸曝光,各隊不同的中性化名稱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揚子晚報》的幾位記者也對中性化名稱一事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記者張昊
釜底抽薪——對於這個寒冬裏的中國足球來説,“中性名”的政策是那麼的刺骨!
雖然“中性名”的規劃,早已有了定論,但2020的疫情,誰也未曾想到。當很多地方按下暫停鍵時,中國足球也一樣:賽程縮水、影響力縮水、質量縮水、管理水平縮水……投資人手緊、球隊手緊、教練手緊、球員手緊……
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刀切的做法容易讓外界誤解為,這就是一場“秀”!也確實是,在聯賽中斷的這段時間裏,中國足球幾乎所有的熱點都在“中性名”這個關鍵詞上,當然,負面的聲音佔據絕大多數。
從北京“國安”、天津“泰達”等不予通過,到傳言上海“海港”被審核,孰是孰非,交給時間的後來者來定奪!
記者孫雲嶽
一場“中性名”的改革即將以改革派的成功收場了,原來想看到的“揭竿而起”、“力爭到底”都沒有看到,最終國安改股權,魯能變更企業名,稍微熱鬧一點的是河南球迷,讓俱樂部留下了“河南”,不過新贊助商洛陽好像有點不高興了。還有點有趣的就是上港沒有留住“上海隊”的名字,據説是覺得不夠底藴,也沒有代表城市精神,所以改叫“上海海港隊”,回頭一想簡稱“上港”,地標“海港”,難道這支碼頭隊例外了,真正的贏家啊!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情況下,靠母企業輸血的中國職業足球竟然動了母企業的冠名權蛋糕,而且不容你有半分商量的餘地。大多數俱樂部變成了省名和城市名,像“廣州德比”以後球迷都不好互罵了,廣州罵廣州城?球場文明應該是有了!在某論壇下面看到一球迷留言,“中性名改歸改,還是喊原俱樂部的名字,要對的起投資人”!真應該頒箇中國足壇本年度最有良心人獎!
改“中性名”的初衷沒錯,但是一碗水端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還是得考慮吧,在俱樂部不賺錢的大背景下,不能寒了企業和球迷的心!
記者張晨瑆
聽到“上海海港”這個上港隊的“新名字”的時候,我確實是很錯愕的。這個仍然可以簡稱為“上港”的球隊,真的“去企業化”了嗎?在其他球隊為了保留自己二十多年的老字號而絞盡腦汁想辦法的時候,在其他球隊的多年的足球文化面臨摧毀的時候,這邊一個輕輕鬆鬆的“擦邊球”,就搞定了。聯想到現任足協主席在上港任職的這段人人皆知的經歷,即使他本人真的沒有“心懷故園”,仍不免讓人感嘆“瓜田李下”。
這樣一個既沒有底藴、又沒有特色、更沒有美感的名字,這樣在“一刀切”政策下還能鑽到空子的名字,遭到輿論的強烈反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若干年後,上港撤資,按照當初“打造百年俱樂部”的設想,這支依然得叫做“上海海港”的球隊,真有人願意接盤麼?那還真不如叫做“上海灘隊”,既霸氣響亮,又“底藴十足”。
中國足協的這次“中性名改革”,對各支球隊來説,是喜?是愁?浪裏可能分不清歡喜悲憂,但憂傷已經寫在了多數人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