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旋風”席捲香江,名場面伴隨海豹式鼓掌土撥鼠式尖叫……
12月5日,“奧運天團”結束了一連三天的訪港之旅。奧運健兒們在港期間行程密集,不僅參與示範演出、綜藝節目,亦深入社區、學校與普通市民、中小學生和年輕運動員交流。
跳水運動員王宗源為香港運動員簽名。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這期間,他們的每一次出現幾乎都有一兩條新聞直衝上熱搜榜,所到之處皆收穫海豹式鼓掌和土撥鼠式尖叫,變成大型追星現場,化身迷妹的不僅有主持人、香港運動員,甚至還有向馬龍比心的特首林鄭月娥。有網民玩笑稱,隔着耳機和屏幕已經充分感受到了千里之外香港同胞的熱情。
冠軍真誠分享妙語連珠
圖為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代表團成員與現場師生及市民互動。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代表團5日上午受邀來到香港理工大學作演講,分享自己在運動事業上拼搏奮鬥的故事與心路歷程。
報告會現場座無虛席,既有大學生,也有慕名而來的小學生和白髮蒼蒼的長者。活動現場播放了奧運健兒在比賽中的精彩瞬間,現場掌聲雷動,許多觀眾揮舞國旗和區旗歡呼。
馬龍、蘇炳添、孫一文、呂小軍等運動員及教練先後上台,從自身經驗出發真誠地談起夢想啓航、病痛低谷、榮耀巔峯等不同階段的所思所感。
馬龍:心懷夢想,永遠都是當打之年
在大多數人看來,里約奧運會後28歲的我應該急流勇退了。記得當時我的主管教練秦志戩問我:“我們還可以一起去東京麼?我們憑什麼去東京?”我當時回答:“我想去,因為我還能打。”教練當時笑了,他説:“僅僅有這些,遠遠不夠。”在那個當下,我並不能很深刻地理解教練意味深長的話。
因為打球的動作習慣和常年高強度的訓練,我左腿的膝蓋磨損鈣化,這些年一直在進行理療。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後,我的腿部傷勢再次爆發,手術是擺在我面前唯一的選擇。
手術後三個月,我重回賽場,大家印象中的“六邊形戰士”從輸球開始。“傷病擊垮馬龍”“他太老了”“六邊形戰士的時代已經結束”……那段日子,各種議論迎面撲來。
乒乓球運動員馬龍與許昕和香港運動員配對錶演。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被傷病和失敗折磨的時候,我也問自己:我還能重回巔峯嗎?堅持走下去的意義是什麼?但也正是在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我才意識到,乒乓球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無法替代和割捨的一部分,它就像是住進了我的身體一樣,我太熱愛乒乓球了。
帶着這份信念,32歲的我再次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最終收穫兩枚金牌。比賽結束後,我給所有人比了個心,這個心也送給自己,送給那些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體育運動教會我們的又不僅僅是輸贏,還有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勇氣、絕境處不放棄的信念。
每次奧運會結束後,很多運動員都會被大家認識,受到大家的喜愛。很多時候我都在想,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偶像。我想偶像應該是火燭,是鏡子,映照出心懷熱愛、夢想的你們和我們;心懷熱愛,永遠都是當打之年。
蘇炳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我跟很多男孩一樣,從小就喜歡看香港武俠小説,最愛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天龍八部》,所以我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是從那時起,我夢想有朝一日成為跑得最快的追風少年。
我還記得剛入省隊訓練時,無意間聽到隊友聊天,一個人説:“我今天比你快0.01秒”,另一個人説:“不過只有0.01秒嘛。”我就想:“只要我每天都比你快0.01秒,那你就別想跑贏我。”從那天開始,我就想方設法地提高速度,每天給自己設定的目標要快0.01秒,這個目標一直激勵我不斷提高。
要相信自己做到,才有機會成為可能。運動員難免出現傷病,我受傷後成績一度停滯不前,國外亦成長起大批短跑人才,突然發現我要面對更多競爭對手。坦白講,那段時間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同時會質疑自己是否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28歲那年,我問自己還想不想跑,如果想,就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瞬間釋然了。因為好多例子證明只要通過自身努力和科學訓練,世界選手可以做到,中國選手都可以做到。事實證明亦都如此。
孫一文:“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是我的人生信條
孔子《論語》中的一句話: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我一直都把它當作我人生的信條。
智者不惑,首先是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並針對這個目標制定最佳策略。“一萬小時定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説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往往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但我想不僅僅是時間和次數的積累,其中制定目標、拆解、覆盤和反覆實踐,也缺一不可。
圖為孫一文分享拼搏歷程。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我不敢説自己是最刻苦的運動員,但是我敢説,我是最認真思考的。在每天無數遍重複練習中,加以分析,不斷優化訓練策略,才會去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並隨着一萬小時的累積,我的訓練成果才會顯現出來。
勇者不懼,在我看來是要敢於顛覆自我。為了取得成績的突破,我在國家隊訓練時放棄了熟悉多年的“二次意圖”戰術策略,改為“搶攻”風格。一開始的訓練很痛苦,就像回到了15歲剛剛進入擊劍隊的狀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我要做的就是直面問題,讓自己快速跨過這個時期。我相信道路上出現的每一個坎坷都在暗示我邁進更優秀的一步,經歷風雨的阻礙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熱愛,敢想,鑽研,顛覆……無數個日常的選擇才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相信我的故事也同樣適用於大家,無論賽場或是人生。
圖為台下師生及市民被運動員的回答引得紛紛鼓掌支持。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在現場提問環節,香港市民、高校老師和中學生等紛紛舉手提問,問題既專業又有趣,引得觀眾陣陣掌聲。
一位自稱“運動發燒友”的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向中國游泳隊教練王愛民提問,怎麼選拔人才、培養人才以及大賽前排兵佈陣?
一位老者向東京2020奧運會舉重男子81公斤級冠軍呂小軍提問,怎麼看待“不老軍神”的綽號,如何保持巔峯狀態?
一位香港中學生向東京2020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槳冠軍崔曉桐提問,“您在演講裏提到’拿冠軍是一種習慣’,請問怎麼保持這個習慣?”
對於觀眾的提問,幾位運動員及教練皆一一給予解答。聆聽當天報告會的香港理工大學金同學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為國爭光,讓世界看到中國力量,非常令人驕傲和自豪。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促進了與香港的交流,讓香港青年可以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
奧運健兒訪港七大名場面
特首比心
12月4日傍晚,“奧運健兒大匯演”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一眾奧運健兒與香港運動員代表參與多項競技遊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亦到場觀看予以支持。
當男主持誇獎中國國家乒乓球隊拿下多枚金牌十分厲害時,一旁的王祖藍立刻表示:“當然厲害,所以我們全場一起給馬龍做個手勢。”説完帶頭做了一個馬龍標誌性的慶祝動作——比心。
於是全場觀眾皆將雙手舉高比心,有趣的是,看台上的林鄭月娥也跟着一起做了起來。
這一幕被眼尖的王祖藍看到,驚歎道:“哇!特首都做!厲害了!”
“龍蟒”魔力轉圈圈
在“奧運健兒展風采”示範表演中,馬龍和許昕再現“魔力轉圈圈”名場面,兩人“花式對打”,馬龍邊“跨欄”邊接球,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尖叫和掌聲,有網友評論:“球場都裝不下馬龍、許昕了”“這就是傳説中的‘卧蟒游龍’?”
張怡寧驚喜現身“大小魔王”“夢幻聯合動”
在“奧運健兒展風采”活動中,馬龍和許昕入場後,微笑着朝觀眾席一角走去。記者順着他們的目光看到,觀眾席竟坐着“大師姐”、前乒乓球名將張怡寧和“跳水皇后”郭晶晶,四人短暫寒暄後玩起自拍。
前跳水奧運冠軍郭晶晶、前乒乓球奧運冠軍張怡寧與馬龍、許昕合影。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照片一經曝光引發熱議,被網友戲稱“含‘金’量太高”“猜猜圖中共有幾枚奧運金牌”——答案:15枚。馬龍5枚、張怡寧4枚、郭晶晶4枚、許昕2枚。
“旋風”蘇神大秀“無影腳”:8秒踏88步
在“奧運健兒大匯演”中,蘇炳添現場指導香港年輕田徑運動員,並與兩位香港田徑運動員呂麗瑤和吳家鋒交流,3人分別嘗試在8秒之內踏出最高步頻。香港“欄後”呂麗瑤率先出場,踏出72步,然後到香港百米飛人吳家鋒上陣,這位4x100接力香港紀錄保持者踏出76步。最後到蘇炳添一試,他認真地彎腰做預備動作,一開始計時便高速狂踏,快得全場觀眾忍不住歡呼。他在8秒踏出驚人的88步,被媒體形容為“無影腳”。
李發彬香港再現“金雞獨立”
12月4日,李發彬、諶利軍等內地奧運健兒來到香港消防及救護學院,與香港紀律部隊交流。在展示舉重技術時,李發彬再現了東京奧運會上“金雞獨立”的一幕。他説,競技比賽可能會有臨場意外,當時重心偏了,調整時強硬地掰了回來,所以出現了這一動作。
王宗源表演“水花消失術”
跳水運動員王宗源向觀眾做出心形手勢。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12月4日,跳水運動員王宗源在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示範“水花消失術”,幾個完美的動作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歡呼,幾乎沒有水花的落水動作引起陣陣驚歎。王宗源還頻頻與市民互動和揮手致意。同場的香港運動員瞬間化身“粉絲”向王宗源要簽名。現場有觀眾拉起寫有“中國跳水夢之隊YYDS”的橫幅,王宗源則回應以心形手勢。
跳水運動員王宗源進行跳水示範及表演,吸引參與表演的香港運動員認真觀看及學習。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跳水運動員王宗源進行跳水示範及表演,吸引參與表演的香港運動員認真觀看及學習。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奧運健兒與李克勤同唱《紅日》
“奧運健兒大匯演”尾聲,香港歌手李克勤與4名奧運健兒合唱《紅日》,全場觀眾揮舞着國旗和區旗一起打着節拍,將氣氛推向高潮。伴隨着歌聲,其餘的運動健兒們亦再度登場,向觀眾揮手致意。
奧運健兒一連三日的訪港活動宣告落幕,然而觀眾熱情未散,意猶未盡。12月4日晚的大匯演結束後,數百名觀眾聚集在體育館外,依依不捨地向運動員車隊揮手道別;12月5日元朗區體育會內,數百名小學生大聲以“謝謝你們”送別前來分享的運動員。
記者在這三日的追蹤報道,採訪多位市民、學生、年輕球員時,不少人除見到偶像的興奮之餘,皆表示受到了激勵,將會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積極奮進。對於許多人來説,這並不僅是一次追“星”、一場運動示範演出,更是在心間播下夢的種子,從此奮力生長枝繁葉茂,一如十餘年前的許昕,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內獲得成年後首個冠軍,多年後回首,發現嶄新的人生便是從這裏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