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6月4日電 題:同“舟”共濟 開創未來——記“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龍舟賽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鄧倩倩、肖逸晨、周義
6月2日,摘得第七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桂冠的集美學村體育協會隊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咚!呀!咚!呀!”一遍擂鼓聲之後緊跟着一遍吶喊聲,福建廈門集美龍舟池中熱鬧非凡。龍首浮沉,水花四濺,一條條龍舟在水面上劈波前行。6月2日至3日,“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吸引兩岸中華兒女目光。
端午佳節,兩岸同慶。海峽兩岸41支參賽隊的千餘名選手在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捐資修建的龍舟池中同場競技,彰顯了兩岸同胞愛拼敢贏的精神面貌,更見證了兩岸同胞堅守傳承、同舟共濟的自信力量。
(小標題)御龍奮楫彰顯愛拼敢贏
6月2日,廈門大學台生隊在第七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6月2日的廈門龍舟池,雲旗獵獵,雷鼓嘈嘈,熱鬧非凡。熱情的觀眾在池邊翹首以盼,期待一睹龍舟風采。
“我們早上6點就出發了,要來看龍舟賽!”活動現場,專程從廈門同安趕來的陳阿伯顯得十分開心,他帶來的小朋友則在一旁用手比劃着龍舟選手的划槳動作。
2日的初賽中,兩岸共41支隊伍參賽,包括24支大陸隊伍和17支台胞隊伍。
今年5月底,來自台灣台北的陳仰智得知龍舟賽即將舉辦的消息後,帶着同事報名加入了集美大學海峽龍舟隊。“我在大陸17年了,之前觀看龍舟賽一直‘心癢癢’的,所以這次機會一定要抓住!”44歲的陳仰智用“共襄盛舉”形容這次參賽經歷。
接下來的比賽中,這支由10名台灣同胞和10名大陸同胞組成的隊伍過關斬將,最終在3日總決賽中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這首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成為不少隊伍鼓舞士氣的“戰歌”。 “龍舟賽和閩南的氣質很搭,有一種‘當仁不讓’的氣勢!”來自四川涼山的“00後”小夥徐你古説,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正式的龍舟賽,將全力拼出好成績。
3日,經過多輪角逐,來自兩岸的24支隊伍闖入決賽。最終,集美街道龍舟男、女隊分別獲得男子組、女子組總冠軍。
(小標題)端午競渡共話文化傳承
6月3日,“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龍舟賽獲得女子組總冠軍的集美街道龍舟女隊在比賽中領先(3號)。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在龍舟賽現場,這些問題沒有難倒兩岸選手。
“一到端午節,大陸同學就會有‘粽子鹹甜之爭’,在台灣也一樣,粽子有甜有鹹,形狀也各異。”比賽間隙,廈門台協廈大台青龍舟聯隊的張馥薇説,她是桃園客家人,所以每年端午都會給鹹粽“投一票”。
龍舟隊中,鼓手是關鍵角色,穩健有力的鼓聲為槳手提供齊整的划水信號,還能在關鍵時刻振奮士氣。台胞陳聖原是翔安台之緣龍舟隊的鼓手,25歲的他一直對國學頗有興趣。
“划龍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兩岸年輕人現在又都對漢服很感興趣,其實可以考慮讓大家穿着漢服一起來划龍舟。”陳聖原目前在廈門從事弘揚國學文化相關工作,他希望借傳統佳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併發揚光大。
兩岸攜手奮楫,巾幗不讓鬚眉。首次組隊參賽的海芋·台胞社工隊清一色由女隊員組成,其中,“90後”官英蓉來自台灣屏東,曾是專業龍舟劃手,多次在台灣參加龍舟競渡。
“端午節,台灣會有各種規模的龍舟賽,比賽一般是‘奪旗制’,先奪到旗的隊伍獲勝。”官英蓉説,雖然端午龍舟競渡賽制各有特色,但都反映出兩岸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小標題)兩岸同心方能乘風破浪
6月3日,“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龍舟賽中獲得男子組總冠軍的集美街道龍舟男隊在比賽現場。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加油!加油!加油!”“屏住氣!馬上就過來了!”“加快頻次!衝!衝!衝!”2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上,所有人都牢牢盯住裁判員手中的黃旗——黃旗往哪邊倒,説明哪邊的龍舟在“拔河”中具備優勢。
經過多輪捉對比拼,廈門集美學村體育協會龍舟隊摘得桂冠。“拔河講究同舟同心,勁都往一處使,就能堅持到最後。”該隊領隊陳威龍説。
陳威龍介紹,這次比賽的龍舟池是20世紀50年代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出資修建的,也是大陸第一個龍舟競技賽專用人工池。嘉庚先生曾説,划龍舟不但鍛鍊身體,而且可以培養齊心協力的團結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
6月2日,“海芋·台胞社工隊”在“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龍舟賽300米直道賽的預賽中衝過終點。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累了,同伴會鼓勵我;進步了,同伴也不吝嗇表揚。”廈門大學大一學生、來自台灣台中的邱楚芸説,兩岸賽龍舟活動讓她體驗到競技體育帶來的成就感,更感受到兩岸隊友的相互關照與幫助,是一段寶貴的人生體驗。
兩岸血脈相連、同宗同文。“在我看來,台灣和大陸沒有隔閡,尤其是在閩南地區,大家都講閩南話,根本不會有疏離感。”在廈台胞、“90後”鋼琴教師林大京談到對龍舟賽後的感悟時説,“兩岸同胞就像在一條‘龍舟’上,大家相互支持、彼此包容,朝着共同的目標,往一處發力,就能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