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時,各國運動員把中國文化的美好帶回家

北京2022年冬奧會已閉幕四天(24日),返程回國的各國運動員、教練員們或多或少還沉浸在折柳寄情的中國式浪漫中。在北京參加冬奧會的日子,讓他們難忘的不僅僅有賽場上的競爭、賽場下的友誼,還有美好的中國文化,詩香茶花樂,温潤浪漫、沁人心田。

尤記2月20日閉幕儀式現場,原本計劃為6分鐘的運動員入場環節延長到了十幾分鍾。播報員康輝連續三次催台“請運動員們落座觀禮”,可積攢了太多美好記憶的運動員們自發手拉手,沿着地屏上的中國結圖案轉圈起舞。中國結,象徵吉祥團結,也表達了中國與世界連接,寄託着“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此刻的中國結在鳥巢地面上呈現出冰花質感,剔透晶瑩,而電視機前觀眾看到的懸於鳥巢內的AR中國結則有紅色絨線和琉璃質感,大氣渾厚。這樣的設計既中國又國際,引發全球共情。

冬奧恰逢春節,冬奧文化與中國的節慶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相融合,成為北京冬奧會獨一無二的文化標籤。大雪花幻化的中國結不僅僅散落在運動場內,也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懸掛在京城大街小巷的燈杆上,營造着浪漫、喜慶的氛圍。當志願者陳江宇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時,巴赫欣喜地説:“哦,我要別在衣服上。”這種獨特的節日視覺文化符號,帶動了巴赫的情緒,也刻在他的心裏。

宏大如開閉幕儀式、場館景觀設計、冬奧村環境佈置,細微如吉祥物、運動員大禮包、奧運村家居擺件……無不滲透着濃郁的中國文化元素,它們成為冬奧文化服務的加分項,而它們因採取了更國際化的表達方式而廣受讚譽。

運動賽場上激情被鏡頭定格,本屆冬奧會的公認佳片,有許多拍自首鋼大跳台。百年工業遺址內的冷卻塔上,印着大大的冬奧會會徽。當谷愛凌、蘇翊鳴等運動員凌空躍起,矯健的身影與會徽的“冬”字相映成輝。那一瞬,中國書法的結構、漢字的象形特點、運動項目的抽象感覺和冬奧運動員真實的身影融為一體,永久定格在冬奧史冊中。無須語言,每個人都能體會其中的美感。

在冰絲帶,“人在畫中游”成為現實。冰場四周的圍擋,由中國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的抽象轉化圖案和冬奧核心圖形共同組成。每一次速度與激情的較量是那麼真實,卻又帶着的詩與遠方的浪漫想象。這樣的效果讓國際奧委會顧問、全球體育品牌專家西奧多拉激動得落下淚水。

“編一箇中國結,把友誼連接;我在長城等着你,等待你來赴心靈之約……”這是北京申冬時徵集的優秀歌曲《請到長城來滑雪》中唱到的。如今,全球觀眾都見證了歌曲意境的真實呈現。美國代表隊的跳台滑雪運動員安娜·霍夫曼發現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旁邊就是長城時,激動地喊出“緊挨着長城比賽,好瘋狂!”為意大利隊服務的高山滑雪設備服務商老米,乘坐高鐵穿過長城去崇禮時感嘆:“來北京16年,乘坐高鐵一小時就到雪場的夢想成真了!”

“春風知柳苦,不遣柳條青”。冬奧雖已落幕,但這一聲“再見”説出口很難。法國代表隊臨別時,收到志願者製作的“柳葉卡”,感受到濃濃的惜別之情。日本電視台記者辻岡義堂帶回去冰墩墩之父——曹雪親手為他畫的《冰墩墩與義墩墩合影》畫像。“我第一眼就愛上了冰墩墩,無論正面、側面、背影,無論從上看還是從下看,360度無死角,怎麼都可愛。”德國單板滑雪女子運動員萊拉尼·埃特爾,剛一回到家鄉就在網上曬出從北京帶回的禮物——香囊:正面繡着“福”字,下墜流蘇和珠串。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也帶上了一對北京麪人製作的冰墩墩回去,送給自己的雙胞胎孩子做禮物。不同國家和皮膚的人們,還從北京帶回去一句説得滾瓜爛熟的拜年話“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靜水淵深、潤物無聲。冬奧期間,中國文化的國際化表達無處不在,它傳遞着中國人民的友好包容,也彰顯着中國文化的悠久深邃。如今,曲終人散,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帶着這份美好回家,把中國人民的熱情留在腦海裏,也留在心裏,中國文化的國際表達在全球選手的共同推動下,正帶給世界感動。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洋

編輯 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5 字。

轉載請註明: 曲終人散時,各國運動員把中國文化的美好帶回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