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為“衣” 下身為“裳”
古人説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裳”有點像裙子,説白了就是塊遮羞布。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後來,女性月經時會多穿一條舊褲子在內,避免弄髒外褲,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漸演變成今天穿的內褲。如今,不穿內褲卻成為另一種性感的表達。
不穿內褲的女人往往值得嚮往。年輕男子對於性的渴望使其焦慮而壓抑,那些不穿內褲的女人則提供了被觀測時的“放蕩”內容。性的幻想,記錄着每個年輕男子的青春期,女人穿與不穿內褲,便有了重要的社會價值。
三代以來,女人下體無衣
女人不穿內褲,有其歷史傳統。王小波在他的《紅拂夜奔》裏寫道:“洛陽大街上的妓女對紅拂是最不客氣的了,動不動就轉過身去,撩起裙子來,給她看光溜溜的屁股。見到了這些屁股後,紅拂才知道這些人原來不穿內褲。
不穿內褲彷彿是要突出屁股,然而那些屁股本身並不好看。然後她們又轉過身來説:想逮人嗎?回去打聽打聽,老孃是幾進宮!”洛陽城裏的妓女不穿內褲,雖無記載,但考校野史筆記,不難發現王小波描述的貼切。但她們有無“幾進宮”的光輝事蹟,卻不得而知。三代以來,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
穿開襠褲的情形延續到唐朝
《漢書˙上官皇后傳》説:“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所謂“窮褲”,便是開襠褲。穿開襠褲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然則不穿內褲,便也順理成章。如此情形,至少延續到了唐朝,日本人以唐裝製成和服,似乎女子着和服也不穿內褲。
道德家認為穿褲子不成體統
在中國古代,女人穿不穿褲子是件極為重大之事,道德家們甚至把女人跟褲子的關係與國家的長治久安扯上瓜葛,認為女人穿上褲子,兩條腿分立,是極其不成體統之事。正是這種觀點,讓女人在千年裏都不穿褲子……
也有人説和服是“吳服”的改造,來源江南八百童男女。女人不穿內褲,保留了古代中國人“衣”的基本特點。“日本人唯一的發明,就是男人的那塊兜襠布,至今還留在相撲力士碩大無比的臀縫裏。”先祖創造內褲,以保護性器官為第一要義,又用來維護體面,於是便成為文明的產物。
前衞女是否穿內褲無關大局
時光輪轉,用以護體的內褲如今已以束縛身體為己任,或以三角緊繃於大腿內側,絲絲入肉;或以三線縫合,以為點綴。保護的功能既不存在,那麼能否遮擋私處,似乎已無必要。所以,前衞女性們到底穿不穿內褲,已無關大局,更與文明無涉。
內褲可以保護身體,但也可以恢復身體自由。既然這樣理解,那麼,或許不穿內褲,自由隨心也是另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