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立知識框架,系統掌握知識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會亦步亦趨地跟隨老師,但是,章節與章節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隨着時間的流逝,這會使同學感到學習時內容複雜而混亂,然後他們的記憶就會混亂,而他們在參加考試時也會感到困惑。尤其是需要用幾個章節的知識來進行闡述的時候就更是摸不着頭尾了。
事實上,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系統知識結構。只有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才能把每一部分的內容和重點都搞清楚。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和掌握學過的知識點。
所以當一科內容學到最後的時候每一個同學實際都應該自己抽時間做出這一科複習的思維導圖,把各章各節的知識要點用圖表簡明地描繪出來,然後根據這個圖表一個點,一個點地攻破,攻破一點就去掉一個點,這樣一來書就越讀越薄了。
02
抓住內在聯繫,追根溯源,問一個為什麼
許多父母和孩子在學習中有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記不夠好。不是説孩子們沒有足夠的努力,而是學習中最忌諱的是死記硬背。掌握知識的重點不是背誦,而是記憶、理解和應用,要學用思想結合才會有好的記憶效果。特別是在理科學習中更是如此。不能會背就完事了,要理清知識脈絡,要搞清楚誰是誰的前提,誰是誰的後果。為了培養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增加自己對學習的興趣,一定要養成思考的習慣,需要對所學知識問一個為什麼,一定要追根問底。
03
發散思維,串聯記憶
在學習中,我們要經常注意到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地對待一個學科,從多個角度把它們之間的一些聯繫聯繫起來。思考問題,這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思維的主動性和連貫性。學習的核心是思維的核心。知識很重要,但知識是用來武裝我們的大腦的,所以我們應該把死的知識變為活的智慧才有價值。
上面講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就是三種不一樣的思維習慣,學習時不能把自己當作容器,什麼知識都往裏裝,裝可以,但是要有序地裝才成,學習的重點不是裝東西,而是要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應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如何應該現有知識去創造新的知識,如何讓思維活躍起來,發散出不一樣的智慧。
只要我們認真做這好這三件事,提分是一定的,逆襲成功,跨進清華的校門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