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系列包括哪些詞 蘇軾是什麼派詞人
浣溪沙 蘇軾
蘇軾,作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名家,留下了多首膾炙人口的傑出之作,他生於北宋期間,宋詞便是當時文學創作中的一大流行線,而蘇軾便是個中翹楚。他的有名之作太多,其中浣溪沙便是其中極為出名的一大系列。
浣溪沙 蘇軾
可能大家會疑惑,為何浣溪沙是一大系列,在眾人眼中這應該是蘇軾的眾多宋詞中的一首,浣溪沙為題名。然而大眾眾人意料之外,浣溪沙的確不是宋詞的題名,而是一個序列的名稱,其來源也並非在宋朝,而是興起於唐朝,作為教坊的曲名曲線,後隨時朝代的更迭,演變成了宋代的詞牌名。
詞牌,説的就是宋詞的格式。因為宋詞格式變化多種,種類可達1000餘種,為了更好的辨認和區分它們,便將不同的格式用不同的詞牌名進行區分。浣溪沙便是其中的一類,主要格式有五種,字數分別可為四十二、四十四、四十六字三種。
蘇軾的浣溪沙共有4-5首,《簌簌衣巾落棗花》便是浣溪沙系列中的一首,整首詞的意思是講述蘇軾在路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因為路途漫長,昏昏欲睡而實在口渴難耐,便敲開一位農家的門,想討口水喝。浣溪沙上半段是用來寫景,下半段用來抒發情感。藉着對路途中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蘇軾雖勞累但看百姓安居樂業而感到淡淡的興奮之情,同時也體現了蘇軾是一個愛民、體恤百姓的好官。
蘇軾是什麼派詞人
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雖然蘇軾不是“豪放派”的創始人,不過“豪放”這個詞是蘇軾第一個用來評價詩詞文章的,而且,蘇軾創造了宋詞“豪放”的一個巔峯。可以説宋詞的豪放就是從蘇軾開始的。
蘇軾畫像
在蘇軾的詞中不難看出那一份別人學習不來的豪放不羈,他不僅在是寫一篇短短的詞,他是在詞中構建了一份宏偉的藍圖,讓人不得不為這份氣勢所傾倒。説起來,豪放派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創作的視野是比較廣闊的,氣象是比較恢弘雄放的,還喜歡用一些詩文的手法和句法來寫詞,所以這就使得詞中的語詞宏博,而且不不拘守於音律這些東西,所以在有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奇怪,一些比價守舊的人就會覺得這些東西就是一些亂七八糟不能稱之為詞。不過這才是“豪放”啊。從蘇軾的詞中,我們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個特點的,所以説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老夫聊發少年狂”作為開頭,這就是豪放啊。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就這麼出來了。就是是表達思念也是帶着豪放的。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在表達思念,可是還是帶着一份不一樣的氣勢在的。試問,有多少人敢去“把酒問青天”呢?
所以説,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蘇軾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之為“詩仙”,杜甫被稱之為“詩聖”,這兩位的這兩個稱號對於現在的人來説可謂是婦孺皆知吧。可是有了“仙”有了“聖”還有個“神”應該是誰呢?人們是把蘇軾稱之為“詩神”。
蘇軾畫像
蘇軾能被稱之為“詩仙”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傑出的文學,留下了無數為人稱讚的詩詞,還是因為他是一位很厲害的文學批評家,給他人的作品以見解,促使他們也成長成一位成熟的詩人。
蘇軾的“神”不是神在他是一位曠世奇才,而是“神”在他那獨特的文學見解。比起文學帶來的“風花雪月”他更加看重文學具有的社會功能。蘇軾一向反對“貴華而賤實”,覺得文學的創作者是要有一定的社會生活感受。他在《答謝民師書》中寫道“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這些,表明了他覺得寫文章必須敢於革新以及獨創。蘇軾也覺得文藝的創作技巧是需要探討的,他在《答謝民師書》用“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這樣的話來表達。蘇軾的文藝觀更直觀的感受就是在他的創作中。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感想還有對人的教導。
多去看看蘇軾的文學作品,體會他的獨特之處,有了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才能被人稱為“詩神”。這是大家對於蘇軾的文學功底以及文學態度的一種最直接肯定。
蘇軾代表作
蘇軾,既然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大人物,深被後世之人追捧。那必定是有他的不同之處,過人之處,那究竟是什麼?又從哪些代表作呢?
蘇軾劇照
蘇軾,蘇東坡的一生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兩種風格。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還是大多以小兒女的情思為主,想念親人,想念故土,希望能與家人團圓,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時候,盼望有一絲絲温情温暖他那受傷的心靈。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調歌頭》這一類型為主,《水調歌頭》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調歌頭裏,蘇軾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大風浪,政途被貶,離開故土,離開家鄉,心中的無限抑鬱鬱悶,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節,身在異鄉離開親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後,看着天上的月色,詩性大作,便寫下了那千古傳頌之作,抒發了自己對親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他的後半生中,作品整體風格便徹底轉為了豪放大氣,更加關心國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為國分憂的理想。於是,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作品均以對大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抱負,代表作以《念奴嬌》系列為主。
在這一代表作中,蘇軾通過上半部分對宋朝時期祖國山河的描述,那豪邁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部分中抒發了自己熱愛祖國之情,並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