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詢問台下的家長:"你們都希望自己的成績好嗎?如果你的孩子不努力,要不要讓他們學習?"面對這樣的問題,所有家長都點頭表示非常認同。
之後,這位教授就告訴大家,自己的女兒是一個年年考第一的人。台下的家長們都向這位教授傳來羨慕的眼光,但是教授接下來説的話讓台下的家長們都閉上了嘴巴。
教授説自己的女兒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殺過,教授的心裏很難受,他説:我出來演講就是為了告訴各位家長,一定要更多地詢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不要逼着孩子去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教授女兒的這件事就是一件血淋淋的教訓,那些説着為孩子好的家長,打着"愛"的名義,給孩子套上了無法掙脱的枷鎖,讓孩子無法喘息。當孩子無法忍受壓力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長期以來受到的痛苦。
但是,這並非是在説不要管教孩子,而是要注重管教孩子的方法,尤其是要觀察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
每個人的天賦都是註定的,所以孩子們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接受程度也會不相同,所以孩子們對於學習的天賦和表現也會不相同。其實,孩子們對學習有沒有天賦,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有明顯的徵兆了。
如果家長足夠細心,肯定能夠發現,特別是在以下這4個方面。
首先,是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的事情,其實都能夠觀察出孩子的專注力。
如果想要知道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觀察他們的行為,如果孩子能夠從頭坐着到作業結束,就能夠説明孩子是有足夠的專注度的,而且這樣的孩子一般也比較聰明,做作業的速度也會比較快。
另外,如果發現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喜歡拖拖拉拉,而且到處摸索,停不下來,這隻能説明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專注度也不夠。
這樣的孩子做做作時都會比較磨蹭,而且有可能沒有領悟到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因此題目解不出來,從而陷入了死循環中,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導致專注力下降。
其次,是孩子的細心程度。
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笨拙,很可能只是因為粗心大意。平常答題的時候,孩子都能答得上來,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往往往錯了很多,考得一塌糊塗。
經過分析,孩子出現這樣的反差,並不是因為智商問題,而是因為孩子的粗心大意導致的。有些孩子知道如何解題,但就是沒有認真檢查,所以導致了錯漏百出,成績也一直無法提升。
這就是有些孩子看起來非常機靈,但是成績總是無法提升的原因。既然家長髮現了原因,那麼就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幫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這樣才有可能提高孩子的傳給成績。
再者,是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各有不同,當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家長可以細細觀察。
如果孩子解題思路清晰,並且很快就能得出答案,還能夠舉一反三,則説明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這樣的孩子將來在理科方面的成績會更好。而且,這樣的孩子懂得變通,擁有更全面的思考方式,更加適合學習。
最後,是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想知道孩子將來是不是學習的料,可以觀察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如果孩子對待學習積極,而且好學上進,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孩子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有信心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熱情的態度,家長就可以從此看出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即使有些孩子的成績並不出色,但是勤能補拙,可能只是他們用錯了方法而已。如果孩子表現出學習的熱情,那麼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想辦法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孩子更高效地學習。
雖説天賦能夠決定人的一部分命運,但是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努力也是改變命運的一個途徑。
總結
所以,如果孩子的天賦一般,那麼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很多事情通過努力也是能夠解決的。當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從而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最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