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8年生5孩兒,領補助念哈佛,要有多“厚臉皮”才能像她一樣成功?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經典

不是因為事情困難,而讓我們不敢做,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變得困難。

——遇·吉田

疫情期間,遇言姐的好些閨蜜都在朋友圈中抱怨——

又要盯着孩子們學習,又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一天一天地搞下來快要崩潰了。

有幾個特別要強的姑娘,堅決不讓老人摻和育兒,眼下保姆又回不了北京,真真焦頭爛額。

遇言姐想起前幾年 TED演講中有位叫做 吉田穗波的日本女醫生,談自己如何 備考哈佛,拖大帶小讀完碩博,與此同時, 8年生了5個娃。

當然啦,7年抱5不是咱們的目標,遇言姐生了仨已經夠夠的。

不過遇言姐發現,身邊許多 治家有術、事業有成、全面開花的娃媽,比如 李一諾、比如 郝景芳,都是跟吉田穗波一樣, 善於延展時間的寬度。

這些姑娘都有着同樣幾個特點——

比如: 保持鍛鍊、精力旺盛,睡眠時間不長,很早起牀工作;

比如: 不分割工作與生活,眉毛鬍子多線作業;

比如: 家庭環境和人際關係簡單平和,心不累,干擾少,效率高;

比如: 生活簡化,輕裝上陣,家務能外包的外包,精力都花在刀刃上;

比如: 抓大放小,不求完美,承認生活的狼狽和粗糙。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時間管理達人姑娘們,都説自己其實 不“管理”時間。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往下看。

拖着三個娃,摸爬滾打來到哈佛

遇言姐第一次知道吉田穗波,還是從女神李一諾那聽説的。

李一諾可謂是遇言姐眼中的 頂配老媽。

清華本科、UCLA博士、麥肯錫全球合夥人、蓋茨基金會中國代表、一土學校的創始人、顏寧的同學和閨蜜。

33歲上想生娃,4年連續生了仨。

不僅如此,人家體重 常年保持47公斤,小蠻腰、馬甲線一樣都不少。

饒是這樣的女神李一諾,卻説自己不及吉田穗波,也是讓我十分好奇。

吉田穗波是74年生人。

我看了一下吉田的採訪,父母均是高知的她,家境還是很不錯的。

吉田的父母都是醫生。

小時候,因為父母在德州的醫學院留學,吉田從4歲到6歲都在美國度過。

大學時,吉田也曾被派去美國的醫院實習,所以她的英文程度應該是不錯的。

儘管如此,在之後的留學生涯中,吉田仍是吃盡苦頭。

生長於醫生家庭的吉田,自己也成為了一名醫生。

在 名古屋大學讀到博士第三年時,30歲的吉田結婚了。

她的丈夫是研究非典、艾滋、禽流感的專家,一直熱衷於參加國際上的青年學者交流活動。

夫妻兩個都是志同道合的學術型,這也為後來的相互支持打下基礎。

婚後第二年,31歲的吉田跟先生一起留學德國。

為此,她從頭開始學習了德語,獲得婦產科的實習機會。

吉田自己有三個姊弟,很喜歡大家庭的生活。

因此,生娃大計在婚後馬不停蹄、進入日程。

原本,吉田計劃生三個孩子,沒想到後來剎不住車,7年抱5。

2004年,在法蘭克福,吉田一邊在醫院培訓,同時生下第一個孩子。

2006年,返回日本的吉田在婦科門診工作,生下第二個孩子。

吉田説,臨牀工作非常繁忙的。

除非24小時呆在醫院,否則很難獲得高評價。

而自己當時有兩名孩子,感覺無論工作還是家庭,自己都只是能完成一半,內心十分焦慮。

也是因此,她決定去留學深造,學習臨牀外的內容,為工作上的轉型做準備。

就這樣,帶着兩個小娃的吉田開始備戰留學。

同時,產婦年齡是現實問題,生孩子的事情不能等。

當時,她已經35歲了。

大娃4歲,二娃2歲,肚子裏還懷着老三。

已經擁有博士學位的她,要換個專業重新讀碩士。

雖然小時候在美國呆過兩年,但一位帶着孩子的職場女性,重拾學業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據吉田説,自己的數學程度不行,GRE還要老公幫着複習。

而且,因為所在醫院缺乏婦產醫生,吉田的留學計劃只能偷偷進行,不能讓大家知道以免引發議論。

當時吉田只有半年的準備時間,考託考G,準備個人材料,一刻不敢耽誤。

她動用了老人、保姆分擔家務,然後爭分奪秒地投入到學習中。

當時,吉田的學習計劃是——

晚上9:00和孩子們一起睡覺,凌晨3:00起牀學習3個小時;

上下班的列車上學習3個小時,等車和步行的時間練習聽力。

在這期間,她生下了第三個孩子。

吉田的丈夫也是十分給力。

不僅幫助妻子複習GRE,各種家務也是一手包。

週末吉田穗波在圖書館學習,丈夫就帶着孩子們閲讀繪本。

吉田的理論很有意思,她説——

人越是忙的時候越想搞事情,越是時間自由越是一事無成。

讀書期間,生下老四

2008年,吉田被 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錄取,丈夫也在波士頓找了一所大學進修。

兩口子拉着3歲的老大、1歲的老二,抱着兩個月大的老三開始留學生活。

剛開始學習時,吉田的英文跟不上,連作業要求都弄錯。

教授讓寫三頁報告,結果她只寫了三行。

本來就要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去預習、複習,偏偏在生活上又故障頻出。

吉田先是遭遇了一波經濟困難。

吉田沒有獎學金,要自己支付 人民幣26萬/年的學費,這個在意料之中。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 三個孩子的托兒費高達3萬人民幣/月。

此外,一家五口的醫療保險又是 8萬人民幣/年。

再之後是吉田 租房踩坑,房子沒有暖氣不説,牆上還有一個大洞。

當時,吉田幾乎得了抑鬱症,體重3個月掉了10斤,焦慮到月經都不來了。

後來,吉田靠着四處打聽、找學校辦公室幫忙,一一解決了這些問題。

申請完各項低收入補助,孩子們的托兒費降到 8,000人民幣/月,還找到了 提供給無收入者的醫療計劃。

房子的事,吉田也找到一位公益律師,只象徵性收了 100美元,便幫她和房東交涉成功。

為了降低生活費,吉田申請了各種團體的獎學金,在校內活動上蹭吃披薩和餅乾。

她還領取發放給窮人的食品券,去超市兑換成大米、麪粉、油。

東奔西跑、找錢求助,消磨時間精力,令人心煩疲倦。

然而,對於這段拮据的日子,吉田卻感到很慶幸。

她説, 幸虧自己在留學之前不瞭解這些問題,否則很可能就沒勇氣來了,或是等到多存幾年錢再説。

就這樣磕磕絆絆學習兩年後,吉田獲得了 公共衞生碩士學位,同時,生下第4個孩子。

2年後,回到日本後的吉田,重新開始投入工作,又生下第5個孩子。

算下來,從2004年到2012年的8年中,吉田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留學哈佛完成碩士課程,還生下了5個娃。

劃重點, 5個娃!

雖然我對追求生娃這個事不太理解,但可能人家就是排除萬難想要娃吧。

而且遇言姐自己也生了仨。。。

▲如今的吉田是研究員和大學教授

你不能改變時間的長度

但可以拓展時間的寬度

讀完吉田醫生的故事,再結合身邊的辣媽們,遇言姐總結出幾條時間管理術:

第一,明確使命最重要,車到山前必有路

吉田穗波有句名言: 越是沒時間越想搞事情,時間越自由越一事無成。

找到時間的方法就是,把生米煮成熟飯再説。

比如生娃和留學這兩件事,很多人會想——

A:先讀完書再生孩子;

B:等孩子大點再留學。

但是吉田的選擇是——

人生不是A or B,而是A and B。

既然計劃好生孩子,那就先生下來再説;既然決定要去留學,那就先走出去再説。

“如果一件件按順序來,不會實現那麼得理想。”吉田説。

靜摩擦係數要大於動摩擦係數,剛開始做事時所需要的力最大。

不要總是想着準備好後再行動,即便條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動。

“我很忙,沒時間”是個偽命題。

事實是生活永遠在膨脹,直到佔滿你所有的時間。

既然如此,乾脆不管沒有時間,直接先把時間占上。

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時間有限,反而能更快進入狀態。

“如果一天24小時都可以供我支配,我大概會去買杯咖啡放空,不會想爭分奪秒地學習了。”吉田説。

第二,家務能外包就外包,家長要發揮核心價值

前些年,常有文章 反對現代家庭“家務外包”,説 這種生活方式破壞了生活的意義。

但是,吉田、一諾,包括遇言姐之前寫過的 超級爸爸周花捲,都贊成用家務外包這種方式, 騰出時間給孩子更優質的陪伴。

雖然家中不是特別富裕,吉田仍選擇 花錢買時間。

吉田坦誠自己是不怎麼做飯的,每週一、週四的晚餐請人來做,週二、週五,吃前一天的剩菜,週三吃頓外食。

如果吉田需要自己做飯,往往是削個蘋果,烤條魚就算一餐。

不僅如此,吉田在通勤時也會選貴一點的車票。

比起在普通車次上要站20分鐘,吉田寧可選擇貴一點的新幹線,可以舒服地坐着讀會兒書。

她説這樣的安排花點錢但是省時省力,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在和孩子交流上。

被稱讚全能的李一諾,也毫不遮飾地坦白道:

家裏有一個負責整衞生的阿姨,一個負責接送孩子上學的司機,重複性的勞動花點錢請人來做,陪孩子讀書彈琴自己不會缺席。

▲作為一名日本女性,吉田提出家務外包,寧可花錢請人幫忙,可以説是“離經叛道”了

如果無法家務外包,那就儘量簡化生活。

尤其是吃飯這件事,家長費了太多心思,但在孩子的成長中,吃的意義微忽其微。

前年,郝景芳一個人在美國學習,帶着5歲的大女兒,肚子裏還懷着老二。

很多人覺得她太難了。

但是,景芳反而覺得時間還蠻寬裕的。

她説自己每頓飯只做20分鐘。

有時是麪條煮蔬菜,有時是意大利麪,再煎一塊肉就解決了。

有時早晨孩子起晚了,就塞給她一個三明治。

▲《北京摺疊》的作者,清華才女郝景芳,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李一諾跟朋友臨時約好去野餐,結果前一天忙到太晚沒有準備,第二天早晨直接在門口買了30個包子。

在做家務這件事上,是可以釋放出很大的自由度的,最不需要講究事事完美、親力親為。

第三,趁早降低對男性的要求

這句話遇言姐是偷偷跟看文的姑娘們説的。

當然了,平分家務啥的口號咱還是要照喊,但是內心裏,無奈點地説——

不要對男性有太多指望,否則會令自己徒增煩惱。

很多時候,女性的不滿和不快是來自對丈夫的失望。

但現實是,男人由於沒有懷孕生子的生理歷程,是很難一夜間長出家長的自覺性的。

要求男人在當上了娃爹後,立刻進入女性的同等狀態,遇言姐頂着鍋説, 是不可能達到的。

所以,咱們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就當自己是單親媽媽,爸爸不過是聊勝於無。

老公做不到面面俱到,能做到指哪打哪也行。

這就是男人,總比沒有強。

吉田説,以前自己也希望家務平分,但是丈夫做不到,自己覺得不公平,經常悶悶不樂。

後來想開了, 把五五分改成三三分,剩下的四分交給外包,這樣大家心情都好,做事情也更有效率。

一諾也説, 有了孩子後,自己承擔大部分工作,老公承擔小部分工作,剩下的部分就通過家人幫忙 購買服務來解決。

第四, 不要區分家庭與工作,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

比如 “平衡生活與工作”,最近有個時髦的詞叫做 “Work life blend”。

工作和生活都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二者之間不是對立的。

吉田説,自己發現,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是最高效的。

正因為亂作一團,才能雙管齊下;正因為難捨難分,才能兩全其美。

出生在雙職工家庭的吉田,43天大時就被送去託兒所。

老師規定,家長每天要把孩子的尿布摺好送來。

每天,吉田都看到父親邊讀論文邊折尿布。

耳濡目染的她從小就懂得多線操作的道理。

吉田在哈佛學習的時候,一家四口一起去圖書館,學習時不時被兩個孩子打斷,但仍然磕磕絆絆地堅持下來。

因為要8點回家陪孩子,無法上完晚上的讀書會,那就只聽半場,學一點是一點。

吉田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粉絲。

她特地提到 兩個很重要的時間安排原則,那就是——

永遠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而不是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一。

以及, 時間是一隻空杯子,你要先放入大石頭,再放入小石頭,最後放進沙子,剛好可以填滿,如果反過來,先做瑣碎的事,再做重要的事,時間就不夠用了。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都是公平的, 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展時間的密度。

管理時間的本質是管理好人生,是爭取最大化我們的人生價值。

或許,我們不會有像吉田一樣,邊留學邊生娃邊帶孩子,這種極端的經歷。

但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女性的經驗中學到良多。

最後,和大家分享吉田説過的,遇言姐很喜歡的一句話——

不是因為事情困難,而讓我們不敢做,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變得困難。